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doc19).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16468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doc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doc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doc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doc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doc19).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 作者:郭舒 曹宁提交日期:2005-10-31 21:32:47(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系,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本文在严格界定研究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的进展,分析了经济学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解释,提出了经济学做为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的合理性,并前瞻了未来竞争力研究的跨学科方向。本文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做了旅游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分析与城市类别分析。研究发现,14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阵营划分与人们的常识性客观认识存在差异,该差异反映了不同城市在旅游资源利用和城市旅游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广阔空间,笔者就此提出

2、了若干政策建议。 城市对其旅游功能的普遍重视与开发,被认为是后现代社会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近年来,由于认识到旅游产业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回报,越来越多的城市转向将旅游产业作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是旅游城市,也包括非旅游城市都开始感受到由旅游供求变化而带来的竞争压力。在城市旅游产品供给方面,由于旅游资源具有遍在性、广延性等特点;同时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又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偶然性、历史依赖、特殊事件的影响,具有资源脱离的倾向,这就造成许多城市的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趋同性。而在需求方面,随着人们休闲需求越来越强烈,旅游者跨越区域的国家的界限,在众多拥有近似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当中,任意选择某个城市作为旅

3、游目的地或中转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相对而言,城市对旅游者的争夺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客观描述不同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差异,并寻找导致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化表现的决定性因素,以指导城市旅游管理与发展实践,便成为令人着迷的研究领域。1.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城市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从空间概念上理解城市旅游,是与乡村旅游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尽管城市旅游尚无公认定义,但至少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1。将城市做为目的地而不是客源地,既研究发生在这里的旅游业活动,也研究发生在这里的旅游者活动,应该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前提之一。其次,城市又是一个行政概念,城市旅游竞争

4、力研究的结果所反映的城市之间的优劣差异,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在行政区划上概念,即包括了这个城市所管辖的市区、郊县和乡村地区。换言之,我们比较城市旅游的竞争力,实际是在比较包括乡村在内的城市行政区域的竞争力,而不仅仅局限在城市的市区范围内。选择这样一个研究前提也部分地取决于现行统计工作所反映的城市旅游数据基本上是对应了行政区划的城市概念。再次,竞争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学术性表述历来存在模糊性。这种模糊性表现在,一方面,城市旅游竞争力被理解为不同城市旅游竞争的结果或者是最终表现;另一方面,它则被认为是不同城市的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竞争优势的原因或其决定性因素。尽管竞争力一直

5、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但对城市旅游存在竞争力差异化表现这一客观现象的认识实际上具有很高的共识性,这一点从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可见一斑2-3。我们选择竞争力的第二种理解,即竞争力是指竞争能力而不是竞争表现。这种研究假设符合竞争力研究的价值,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就是要解释,为什么有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强,有些竞争力弱;或者,什么样的城市能够具有长久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什么样的城市一定不会有竞争力。这样,本文所界定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在研究一个旅游接待地相对于另外一个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而不是输出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回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这个接待地是以

6、行政区划的城市为单元被考察的。2.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1-23。窦文章(2000)、杨英宝(2002)等人的研究对此做了详尽的综述。国内学者在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研究中广泛借鉴了地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主要观点有:用生命周期理论结解释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表现4-5;认为旅游资源的垄断性特征是目的地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原因6;依据旅游空间供求理论解释不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差异化表现7;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的作用;从目的地形象策划角度考察旅游地竞争力问题8;依据波特的竞争优势

7、理论进行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9-11。从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上看,使用较多的仍然是层次子分析法(AHP)和聚类分析法12-15。从竞争力研究的层次上,包括了企业竞争力(主要是饭店企业),产业竞争力11、16,城市或区域竞争力15、17-19和国家竞争力9-10、13、20。上述研究不同程度的丰富了中国旅游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但是在旅游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本质内涵和应用理论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3.经济学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解释 简单地看,城市旅游竞争力是由城市的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凝聚而成的。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中,企业竞争力在统计上被理解为市场占有率或盈利率。通常假定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完

8、全相同的,这样,哪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其原因就归结为哪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价格更低。成本差别被用于解释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差别。后来,经济学本身也承认,即使是同类产品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会产生由于产品差异所导致的超额利润,这样就出现了成本、产品差异共同成为解释竞争优劣的变量。但是,由于旅游企业,特别是拥有旅游吸引物的企业,其提供的产品之间存在相当大而不是一般性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从产品同质性假设出发,把竞争归结为价格成本竞争,就不足以应用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中来。 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组织理论放松了产品同质性假设,引入了产品差别化因素,并把这些非价格性的差别因素看做是形成不同市场

9、结构,进而决定相应市场绩效的的因素。依据这一理论,形成有效竞争的旅游产业组织和旅游市场结构便是培育和增强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条件。它解释了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客源市场十分类似的城市的旅游产业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差异,但是对于地域相临而客源市场窘异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差别的解释就缺乏说服力。究其原因在于,产业组织理论假设市场空间是无差异的,而现实中的旅游市场是分为不同地区和国家,呈现多元市场空间态势的。 区域经济学和区位论在承认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因素的假设条件下,用“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做为竞争力研究的重要解释变量或条件。对于不同的旅游城市来说,多元化市场差异首先表现在旅游者来自不同

10、的国家,关税、汇率就会对城市入境旅游竞争力产生影响。其次是地区之间存在区位和要素差异,游客的交通运输成本,城市自然条件(包括景观)、与旅游相关的要素禀赋条件等差异均影响着旅游竞争力。事实证明,一个城市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确实对其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发挥作用,但是基于资源禀赋优势所获得的竞争优势是否可以持久维持就有争议了。新贸易理论就认为某个区域特定产业竞争优势的维持不依赖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看其在技术、规模等方面如何维持领先。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一套解释一国产业或企业竞争优势的全新理论,认为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以

11、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机会和政府则是两个辅助因素。这个被称为“菱形模型”的竞争优势理论与区域旅游竞争力问题十分契合,被迅速应用到区域或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中,但也不无争议。尽管如此,在解释城市旅游竞争力这一问题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仍然是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理论之一。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使其在选择研究的理论依据时,也开始关注制度经济学、政府管制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应用。制度经济学、政府管制经济学承认存在制度差异和政府干预,改变了经典的理论经济学无制度差异无政府干预的假设条件,即市场经济制度不可能是纯粹的,产权制度也总是具有具体复杂的性质。特别是在经济转型

12、期,城市的旅游产业受到制度因素和地方性政策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这一点从许多城市旅游资源的产权关系错综复杂进而影响旅游投资与经营的现实可以得到佐证。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则更具有启发性:繁荣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种选择,城市有理由选择通过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来有效地实现繁荣。这是否可以视为是城市旅游竞争的最终目的呢?当我们认识到经济的成功与繁荣,是而且仅仅是改善我们生活质量的手段,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才是我们需要设法达到目标的时候,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本质就不辩自明了:一个既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繁荣,并且有利于环境经营,同时又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保障的旅游城市,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

13、地。 总之,对竞争力可按照不同的假设条件为前提,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可以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做出贡献,但是由于个分支学科的假设前提和分析工具不同,所以,所关注的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有一定区别。如果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深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就必然需要经济学同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范式了。尽管如此,上述认识仍然部分地构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有效的理论基础。4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与逻辑 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不仅要说清楚竞争力的性质和决定竞争力的实际因素,还需要用某种方法把它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城市旅游竞争力才能既得到理论上的解释,又得到

14、经验上的证明。目前,刻画城市旅游竞争力强弱,揭示影响竞争力因素的常用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下面对该方法在应用中涉及的指标选取以及操作上的问题提一些基本逻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影响到对城市旅游竞争力性质和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和表述。 第一个是评价指标的对应性问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应该有两类,即: 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显示性指标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着竞争的最终表现,分析性指标用于反映竞争力的原因或其决定因素。显示性指标应该简单明了,像足球赛一样,谁进球多谁就赢了,可以直接说明你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尽可能使用较少的指标就可以基本上反映竞争力的结果。而分析性指标则需要通过构建多角度、多层

15、次的指标体系来解释为什么有的城市拥有旅游竞争力,有的就缺乏竞争力。第二个是评价指标的适用性问题,所选择的指标要十分明显地同竞争力有很密切的关系。 类似“客房出租率”这样的指标就不是很合适。虽然客房出租率确实同城市旅游竞争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客房出租率反映竞争力的作用容易被房价的相反方向的变化所抵消,这个指标与城市旅游竞争力之间的量化关系不是很明显,很难说多高的出租率最有利于竞争力,是不是出租率越高越有竞争力,或者是不是出租率有一个最优值?这些都难以确定,所以适用性不强。第三个是评价指标的量化性问题,必须承认有些指标可以量化有些是不可以的。 对于不可以量化又十分重要的指标,比如说城市旅游管理的创

16、新度和效率等,就要通过对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来解决。一般来讲,分析性指标更需要对那些难以计量的非经济性因素给予关注。如果我们自问一下,城市旅游竞争力到底是个单纯的经济指标还是个综合性的社会发展指标?我们将发现,目前对于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中使用的指标太多是可得性很强的可以直接量化的经济性指标,而忽视了反映旅游产业对城市环境的经营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能力的指标。这将弱化评价结果的分析意义和运用价值。 我们在分析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做出的贡献的基础上,对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总结。这一结果将有助于各方面通过交流达成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共识(表1)。表1:城

17、市旅游竞争力分析性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5实证研究及结论分析 基于上述理论认识,我们建立了用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城市旅游竞争力=F(B1,B2,B3,B4,B5,B6)。其中,B1核心吸引物,B2基础性因素,B3支持性因素,B4发展性因素,B5资格性因素,B6管理创新因素。另外,还确定了三十七个C层次指标和大约七八十个D层次指标,来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不是竞争力表现或结果),说明该城市为什么能够拥有旅游发展竞争力,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她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关于这些指标的详细讨论,本文从略)。我们选取辽宁省14个地级市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并做了聚类分析,辽宁省城市旅游竞争

18、力的总体特征和各城市的类别特征得到了较为真实的反映。5.1总体特征与城市类别特征 通过对14个城市进行总体特征的考察,我们发现辽宁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少数领先,多数集中”的特征。通过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可以简单地将14个市分为两类:大连、沈阳、鞍山3个城市和其余11个城市。大连、沈阳、鞍山的竞争力总体评价值远远领先于辽宁省内其他城市,特别是大连和沈阳成为旅游竞争力超强城市,而其余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虽然也呈现梯度排列现象,但由于竞争力指数差异都没有超过0.1,很快就归为一类。而大连、沈阳、鞍山3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力指数差异为0.3-0.5,也说明了三个领先的城市之间的旅游竞争力优势差异比照大

19、多数后面的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要大得多,即少数领先者之间的竞争要明显激烈于多数落后者之间的竞争。上述结论这也正好印证了聚类分析对序化分析的补充意义。 另外,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总体特征中还反映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序并非完全与“核心吸引物”和“基础性因素” (主要是旅游资源与产品)相适应,相反与“支持性因素”和“发展性因素”(主要是都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明显。 根据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特征的聚类分析,我们把辽宁省14个城市分为四个阵营。第一阵营包括前述的大连、沈阳、鞍山,不仅综合评价值在最前,三个城市的许多D级指标也名列前茅,是辽宁省真正或最有潜力发展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领导型城市。大连、沈阳

20、除了在核心吸引物方面全省领先外,其他B级指标也没有明显拉后腿现象。鞍山的旅游竞争力综合排名居沈阳之后,其支持性因素评价值偏低,与其历史上做为钢都城市,支持性因素向旅游产业倾斜不足有关。 第二阵营城市包括丹东、锦州、本溪。这些城市的支持性因素评价值较高,丹东“旅游立市”的口号,本溪“山水工业城”的形象定位,均反映出旅游产业在这些城市的整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另外,第二阵营城市虽然基础性因素指标值低于第一阵营,但是所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却得到了较好的利用,丹东的边境旅游资源、本溪水洞、锦州的山海风光在资源特色评价中得分较高。 第三阵营城市包括了葫芦岛、抚顺和营口。三个城市的旅游资

21、源评价值较高,但开发利用能力的评价值较低,即基础性因素得分远远超过发展性因素。这个阵营的城市变数较大,若提高其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保持维护和增值发展能力,有的城市具有跻身于第二阵营、甚至接近第一阵营的发展潜力。 第四阵营城市由朝阳、盘锦、辽阳、阜新、铁岭构成。这些城市各类指标均相对较低,说明整体上明显属于落后一个层次,但是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后的原因略有差异:朝阳、阜新的支持性因素评分较低,而基础性因素得分略具优势;盘锦、铁岭的核心吸引物和基础性因素评价值均很低,辽阳、铁岭的资格性因素,特别是区位优势相对落后。5.2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途径与政策启示 我们选取的研究角度试图揭示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化表

22、现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反映竞争力的最终结果,因此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我们对“旅游收入”等指标权重进行了缩小化;同样,在研究结论中四个阵营的划分未必与人们对上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认识一致,特别是一定不会与各城市的旅游收入或旅游接待人次的排名相一致。这种差异事实上正说明了不同城市在旅游资源利用和城市旅游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广阔空间。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可以有两个方向:一是如何认清城市所在的阵营,确立城市旅游竞争的阶段性目标,从城市内部挖掘竞争潜力的问题;另外一个角度是如何树立战略联盟意识,通过与外部城市合作共同提升竞争力的问题。 建立旅游竞争力视角的城市发展战略。笔者并不主张所

23、有城市均需要将提升旅游竞争力做为城市发展战略来定位。只要将上述分析结论与近几年来辽宁省各城市的旅游贡献率排名加以对照,就会发现,有些城市一定不会具有旅游发展的相对竞争力优势,而另外一些城市确实存在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巨大空间。建立旅游竞争力视角的城市发展战略,其实质是要界定针对特定城市而言,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解释二者的关系需要明确三个问题:城市是一个在旅游市场上被销售的整体产品,包括旅游产业界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主体都要对此形成共识。政府各部门、公众、教育培训机构、媒体、产业界等各个方面控制与关心的核心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当各行为主体详细深入了解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质,彼此之间进行广泛

24、有效的交流(而不是在各自目标下各行其是),对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有着共同一致的理解时,才能有效地谋求城市旅游的长期竞争力。城市是一个旅游投资的场所,投资报酬率影响着资本的空间流动规律也影响着其产业选择的规律。旅游竞争力提升的资金瓶颈问题能否解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的影响。城市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表达意见的地方,旅游开发应该使居民和其他利益主体受益。城市所追求的旅游竞争力一定是既能满足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需要,又能满足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所实现的长期竞争优势。 树立战略联盟意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发现,处于第四阵营的朝阳、阜新、铁岭等辽西北城市由于相似的发展背景、

25、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其城市旅游竞争力特征十分相似。如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推动城市间合作,依托象沈阳这样的第一阵营城市做客源输入市场,通过形成旅游信息、旅游资源等区域共享性合作网络机制,就可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多赢效果,增强与区域外城市的竞争力。对于第一阵营的沈阳、鞍山,甚至包括辽宁中部城市群在内的区域,可以在同样的启示下,进行区域性旅游发展合作。这部分城市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高,信息化程度好,如果进一步探讨建立城市间旅游发展的战略联盟,对于其挑战国际级优秀旅游城市是非常有益的思路。继续通过区域合作携手共进的思路也有利于第一阵营城市抛弃一味争夺省内桂冠的观念,将竞争视野扩展到省外乃至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