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165993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一)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的基本原理,提出制定工作标准的科学方法,为制定出高质量的工作标准,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关键词工业工程标准化科学方法 1的定义和特征 1.1迄今为止,的定义已有几十种,现将有代表性的两种介绍如下: 1.1.1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定义: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为了以最佳成本实现期望的量和质,利用、协调人员、设备、物料的技术和科学。 1.1.2日本企业管理百问百答丛书的定义:所谓,即为提高工作效率,分析工序、作业、动作的作法,并进行改进,以消除一切不合理的无效率的活动。 1.2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1.2.1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人、设备、物

2、料等因素组成,人是这个系统的主体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 1.2.2研究的方法是综合运用系统理论等多种技术,生产、管理或服务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追求整体效果出发,寻求各因素的合理配置、协调运行。 1.2.3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使系统更加合理化,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2的基本思想、活动程序和研究范围 2.1的基本思想精神 .眼睛向内,靠挖潜提高生产率; .永不自满的改革意识和进取精神; .从全局出发,追求系统效益; .活动的成果一定要制定成标准; .无条件地按所规定的标准干自己的工作。 2.2的活动程序 .选择研究对象; .采用最适当的记录方法,做出真实记录; .分析记录的所

3、用情况,寻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运用作业测定技术,计算出按所选定方法进行工作的时间; .根据、制定工作标准; .贯彻实施该项工作标准; .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加以修改完善。 上述的程序可表述为如下的循环步骤: 选择对象 记录现状 分析、设计 检查修订 实施标准 时间研究 选择对象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是研究作业活动的一般规律,也是用科学方法制定工作标准产生的必要程序,这两项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在中蕴含着标准化过程,标准化又成了的成果和实施的保证。 2.3的研究范围工人的工作方法由工人自己随意选定,这是生产系统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人上岗必须接受标准工作方法的训练,这是企业成

4、功的经验。泰勒科学管理的核心,就是使工人的作业条件、作业方法、作业时间以及所使用的工具都达到标准化,实行所谓的标准操作法,并按标准操作法训练工人、考核工人。 的研究范围主要由“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项技术组成,在制定工作标准时所用的主要也是这部分内容。因此,为制定工作标准提供了最有力的工具。 3方法研究:用以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法系列研究技术 3.1方法研究的目的 .改进工作的工序或程序; .改进工作场所的布置和工具、设备的设计; .消灭一切浪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时间; .减少不必要的疲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 在达到上述各项目标的基础上,制定

5、出经济合理的工作方法,为工作标准的制定打下基础。 3.2方法研究的特点 .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是求新; .方法研究具有系统性; .方法研究的着眼点是挖掘其内部潜力; .方法研究致力于工作的标准化。 3.3方法研究的一般程序 .提出问题: 应该说工作系统的改进是永无止境的,故企业必须具有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所以,标准化工作者须具有问题意识,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协助企业领导解决问题,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这是方法研究的灵魂。提出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企业已有标准,凡现实情况不符合标准要求时,那些妨碍标准实施的因素就是问题所在。提出问题,就是要发现这些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质量、效率以及减轻劳动强

6、度,必须排除的阻碍因素,就是改进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同样是发现问题的重要线索。 .现场调查、记录实况 收集有关资料,运用研究工具,对现场实况进行记录,同时向有经验的现场工作人员询问有关情况,将调查记录的结果加以汇总,以便分析; .分析研究 从调查结果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重点; 探讨改进方案; 对改进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 .将优选方案进一步具体化,制定成实施方案,然后从经济、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其达到改进的目标; .按新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工作者进行训练,按实用的程序试行,在试行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通过试行以后对准备实施的内容制定成相应的标准;

7、.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化还应对方案做适当的调整或修正,但应尽量使标准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方法研究的程序,最后用工作标准的形式来体现,说明标准是方法研究的结果。 3.4方法研究的分析工具 3.4.1 各种流程图 流程图是用以记录工作现状的通用作法,由于常用,就不再叙述; 3.4.2 设问技术(5问技术) 为了考虑问题全面,提出的5问技术是: “目的、地点、时间、人员、方法”。 按照5问技术思考问题,有助于防止遗漏。 3.4.3工作改进的4种技巧 取消:对流程图上的每一项工序都要加以审查,确定其保留的必要性,凡可取消者一律取消; 合并:对流程图上的操作和项目,考虑相互合并的可能性,凡能合并者,

8、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予以合并; 重排:对流程图上的作业程序进行宏观分析,考虑重新排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时仅仅通过重排就可显著提高效率; 简化:这里即包括将复杂的流程加以简化,也包括简化每道工序的内容。 通过以上4种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工作标准体系更加合理。 3.4.3 动作经济原则 方法研究的目的是要改进现行的工作方法,寻求最理想的工作方法将其标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产生效益。动作经济原则是通过对人体动作能力的研究,创立的一系列能最有效发挥人的能力的动作原理。 动作经济原则,是在不改变工作程序,也不改变设备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它包括: 工作场所布置原则 身体使用原则 工具、设备的设计原则

9、以上原则最核心的问题是以下4点: 两手同时使用; 动作单元力求减少; 动作距离力求缩短; 动作要轻松。 动作经济原则为提高工作标准质量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应很好的应用。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二) 作者:张君 来源: 发表时间:2003-8-8 工业工程在工作标准中的应用(二) 4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也叫时间研究,是的两大支柱之一,按照活动的程序,在对作业进行了一系列方法研究确定了标准操作法之后,紧接着就要进行时间研究,确定按标准操作法作业的时间消耗量,从时间领域对作业进一步地分析研究。 4.1作业测定的定义 作业测定是在标准状态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即决定一个合格

10、、适当而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种特定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该定义的含义: .合格的操作者:必须是合格的工人,该项工作必须适合于他; .良好训练:操作者对该项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须受过完全的训练; .正常速度:指平均动作速度,这个速度,每天没有过度的疲劳,容易坚持下去,但需努力才能达到。 .标准状态:指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工作环境、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动作、标准工具、机器的标准转速等。这些都是由方法研究确定的。故必须进行方法研究,达到标准状态后,再进行时间研究。 4.2作业测定的目的和用途 作业测定的目的是要通过一系列观测分析确定某项工作的经济合理时间,消除无效时

11、间,减少损失时间,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时间利用率。 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大量的时间浪费,时间的潜力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大的潜力。节约时间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归宿。作业测定技术就是一项杜绝浪费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的科学方法。 制定工作标准性须有时间的概念,所有作业测定技术完全实用于制定工作标准。 4.3作业测定的方法 作业测定方法很多,总的可分为两大类: .对作业直接测定的方法 对某项作业,按规定的作业程序,利用测时工具对重复循环作业的操作过程,进行直接的观测、记录和分析,来确定其作业时间的方法; 也可对作业者的工作状态进行随机观测,并以其累计观测数据推定各观测项目的时间构成。 .利用

12、已有资料进行推断的方法 运用数据库中已存贮的标准资料,迅速而又经济地制定作业的标准时间的方法。 对于制定工作标准,这两种方法都是需要的,应灵活的应用。 用制定工作标准的一般程序是先搞方法研究,制定标准作业法,然后测定其所需时间。但在进行方法研究时,常需运用作业测定技术对原方法中浪费时间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新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5 标准时间 5.1标准时间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5.2标准时间的构成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表示因各种原因发生的迟延的补偿时间。 5.3标准时间的意义 标准时间是时间研究的基准,凡对某一领域的时间序列进行

13、科学的分析研究,都不可避免地要确定相应的标准时间,非此则无法进行比较、分析、定量考虑。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标准时间理解为时间方面的标准,而应把它看做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因素,对标准化来说,标准时间是研究和制定工作标准的基础。 6 工作标准的特点 6.1个体差别 是指同一工种的工人之间在体力、劳动技能、动作速度、劳动效率、理解力、耐力等方面有差异。 6.2非固定性 是指人的作业参数具有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特性。如劳动者对某项作业的熟悉程度、劳动中的疲劳程度、对工作环境的适应程度等均与劳动时间的长短有关。而机器不存在这个问题。 6.3应变性 是指人具有这样一个特性,随着输入信号和控制对象特性的变化而跟着变

14、化,直到与其相适应。这是人的长出,也是人的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6.4可靠性 人的工作同设备一样,也有可靠性问题,人的动作的可靠性是可变的,受健康状况、疲劳程度、劳动热情、责任感等的影响这种人的因素的可靠性难以预测、难以控制、随机性大、差别也大。由于人的作业时间上可能出现成倍的差别,而且存在着“不合理、浪费、不均衡”的作业方法或作业动作。此外,对同一项作业是否习惯,其动作的熟练程度也大不相同,若通过分析研究,设计出最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和作业方法,将其定为标准,用于以约束同一工种的所有工人遵照执行,从而形成群体习惯的有效方法。所以作业标准化的过程是形成群体行为准则的过程,是人的要素素质的升华过程。

15、它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不必要的、不合理的作业程序和作业动作,而且能促使工人克服已经形成的不合理的习惯和操作上缺点,防止个体差异和非固定性不必要的扩大,增进人的作业的可靠性,从而克服对生产系统产生的负作用。每个作业者的动作形成习惯,进而达到训练之后,人在生产系统中的能动作用便可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由于三要素组成的生产系统便可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创造出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展作业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就表现在这里。 7 用制定工作标准的程序 7.1确定标准化对象。如果是对岗位操作工人制定工作标准,则应首先明确岗位名称、工作地点、作业内容等事项。 7.2搜集与该岗位有关的各种信息。如:原来的工作标准、操作

16、规程、工艺文件、作业原始记录以及与工人素质有关和技术水平有关的资料。此外,还要掌握与作业内容、作业方法、设备的技术参数、工具、工装、原材料以及作业的环境、上下工序的关系、信息传递方式等方面的资料。 7.3运用方法研究的技术和工具对该作业岗位的现状进行观测和记录。 7.4研究确定标准作业法。运用5问4技巧以及动作经济原则对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的途径和措施,确定标准工作法。标准作业法是运用方法研究的各项技术对作业目的、作业程序、操作方法、作业条件以及作业环境,经过优化组合的产物。这些是作业标准的核心内容。 7.5以标准作业法为基础,确定标准时间。用作业测定的方法对作业时间进行测定

17、、经过宽放之后便可得到标准时间。 7.6起草工作标准。根据需要将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分析、改进成果列入标准如: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作业条件、作业环境、对该项作业的质量、数量和时间的要求等。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标准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改进成果的巩固。同时可按“/15498-1995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的要求再增加其它必要的内容,成为标准草案。 7.7实施标准。起草标准草案后,可按“/15496-1996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的审批程序进行发布实施标准。 这七个步骤,是制定工作步骤的科学程序,也是活动的一个循环。生产企业物流体系 作者:汪牧青 来源: e-works发表时间:

18、2003-8-19 生产企业物流体系 仓储运输并不是新的概念,而物流的概念就相对新的多,几乎成为最时髦的概念之一。全国各地都在筹建物流中心,巨大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第三方物流方面的讨论,社会分工理论又一次支持我们细分新的产业。 在这里我们所要理解的是物流所产生背景,物流原本是由企业自己管理的问题,当企业规模或影响足够大时,才产生出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因此分析生产企业的物流,能让我们更清楚理解在处理物流时那些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对第三物流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企业物流的基本观念 储存与运输问题由来已久,在人们只是分段来考虑这些问题时,所观察到的是孤立的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

19、运用,使我们开始用更为系统的观念来看待储存与运输问题,从而有了物流的概念,也有了配送中心的概念。 物流业由此成为目前最为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在物流方面的进步业将有助于建立更好的信用体系,为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运行基础。物流水平的提升将加速经济的运行速度,减少装卸、仓存不仅直接减少生产成本,其效应还回扩散到生产企业、百货商业、以及千家万户的消费者。 在企业内部,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也对其物流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生产企业的物流体系的形成,将使企业能更精细的管理到从材料到生产、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流动资产状况,帮助企业认识到物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因素。 企业物流也因为全球经济的形成,向国外投资的

20、增长而变得更加复杂,甚至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才能处理好有关问题。这些会在这段时间的讨论中提到。 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引进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管理的概念,所谓“流”就是不孤立地看问题,不把企业运行当成是一个一个独立的部门,要以全局的观念、动态的观念来观察企业的运行。在这种观念的管理之下,企业的运行才具有效率,不致因为某个人的惰性而阻碍决策的完成,企业的执行力也因之得到提升。 资金流所反映的是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也是企业运行的燃烧体系,为企业的运行提供动力和能量。对于资金流的关注,反映出企业是如何管理各个环节的效益产出的,去掉那些无效益的环节,才能防止企业失血,我们

21、知道资金断流甚至为使企业有如失血过多的病人不具备生存的能力。 信息流的观念为企业的决策和执行建立出完整的体系,产生于生产线上、客户反馈和供应商报告中,为企业描述出生存环境的状态。信息流的不畅,会使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机构瘫痪,而关注信息流,才是保持企业耳聪目明的正确方法。 企业物流的管理意义,在于消除任何不必要的存储环节,加快生产的运行。我们清楚地知道,库存积压意味着资金流动不畅,就如一个人消化不良一样,要小健康发展几乎没有可能。 那么我们便可清楚:资金流恰如血液、信息流有如感官、而物流则是消化吸收能量的过程。 企业物流的目标与价值 无论从宏观的角度还是微观的角度,加速周转时创造财富最有效的方法和

22、途径,所以才形成了速度制胜的观念,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研究完全有可能发展出速度经济学,来研究企业的运行速度如何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在社会分工的物流领域,物流的重要目标是消灭库存,把从起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运行工具都充分利用起来,实现最短送达方案,包括路途最短、时间最短和费用最低的综合目标。在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中,则有帮助企业实现JIT生产,或称即时生产的目标,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费用。 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跨国公司在进行配件采购时,往往将需要库存时间的配件交给下游厂家来做,而安排出来的收货时间,正好能满足自己的JIT生产计划,而同时他们在谈判中从来不把库存成本考虑在内。 实际

23、上他们是将库存成本转移了出去,所采用的方法便是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进行所谓的供应链管理。 企业物流的管理范围 在第三方物流中,货物的运输、装卸、储存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而体现出来的,管理内容比较明确。在企业内部,物流并不完全交给一个中央管理部门来负责,是多个部门集体协商进行管理的,比较完善的做法也只是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管理流程。 在企业物流的管理流程中,物流的界定也有许多困难,比如车间内部的配料仓库、或半成品仓的管理,一般来讲是独立的,并不需要更高部门介入。在企业范围这个大的系统框架下,车间内部的管理并不一定要外露到更高的层次上。 企业物流可以研究生产车间的这些过程,但更重要的管理点应

24、该放在采购、销售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物料转移过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到需要跨地区采购、跨地区生产的情况下,其物流管理就更含有具体的内容。 特别关注到是物品在不同部门之间传送的过程,与第三方物流所要关注的物权转移将有很大的区别。在第三方物流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物权转移的相关单证,而企业内的物流则更多是关注于效率的。 企业物流管理内容 企业物流管理要素 我们谈到企业物流更多是注重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物流是为生产服务的,特别企业推行JIT制造管理模型时,物流的安排更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的ERP系统或其他仓库管理系统中,应该能够回答企业目前的生产材料的静态存量,而物流系统则要回答这些生产材料的动态存量,以

25、及到达的时间。 在物流系统中,需要管理的要素便是:发送物、运送时间、多批发送的同步、接受地的状态、收发中的单据管理、运输工具、外包资源,以及成本分析等。 发送物:安排进入物流体系中的生产材料、半成品或成品。 运送时间:发送这些物品的时间估计。 多批发送的同步:如果要支持JIT制造,需要考虑的是到达时间的同步。 接受地状态:不能假设仓库是无限的,特别是生产车间,需要预先知道是否可接受货物。 单据管理:运输交接单为物流的原始凭证,也作为库存变动的资料。 运输工具:如何选择或安排自己的运输工具,运力、成本都需要调度管理。 外包资源:可能会与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公司合作,他们的信用、成本、物权交接等。 成

26、本分析:对物流过程中的装卸、运输、存储的成本进行分析管理。 物流管理中的信息处理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充分看到物流管理所需要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只有通过完善的单据管理和部门间的沟通,才能把物流管理好,特别在配合JIT制造的发运同步等方面,特别需要及时进行信息管理来实现物流的管理目标。 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一样,物流管理也同样离不开对信息的管理,信息流仍然是进行决策和完成执行所必须的工具或平台。手工作业中的单据,固然是进行信息管理的基础,但要对物流进行全面的管理,还必须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 事实上,物流系统受到关注与计算机在物流管理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分不开的,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才能

27、实现将物流中跨地域的部门联合在一起,进行协同作业的目标。如果说一些局部的应用可以利用手工的资料来进行的话,物流管理就几乎无法做到。 只有在综合的物流管理系统中,才能将前面提到的管理要素纳入进去,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远程分享信息的能力,实现物流管理的目标。 企业物流效率管理 企业内部的物流是配合生产而展开的,时间同步才能支持JIT制造的管理目标,因此效率观来是企业物流管理所特别关注的方面。提升效率、安排同步送达所产生的物流管理价值对企业贡献也就最大。 提升效率、安排同步送达可以从两方面来实现,一条是高效的仓存体系,在存放生产原料、在制品的仓库中,投资自动货仓、仓位指示和存货查询系

28、统,利用条码标贴。都能有效提高进出仓的时间,与运输时间相比,其边际贡献更大。 运输安排中的同步送达,是企业物流的核心目标之一,没有理由在设立大型中央仓库的同时,又在生产线旁安排很大的场地来暂存原材料。需要安排好同步送达,使生产线能在同一时间得到需要投放到生产线的所有材料。 自动货仓、仓位指示、存货查询、同步送达都需要规划到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达到这些目标,比较完善的ERP系统也将集成这些功能。 企业物流价值管理 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启迪,使得供应链管理思想成为企业发展竞争策略的思想方法,供应链的核心其实是一种价值链的观念,供应链的作用正是帮助其中的企业通过优势互补来

29、提升自己的价值,是一种价值嫁接的过程。 在企业内部,这种管理思想同样具有意义。在流程重组分析中,企业各部门的价值贡献受到高度重视,成本管理的单方面考察方式,被价值管理这种具有投入产出分析的工具所取代。企业物流管理正好涉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物流作业本身的成本和价值便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利用物流系统所具有的计算能力,进行价值管理。 具体做法就是把物流作业作为管理对象,在对每个物流作业的记录中增加价值计分,然后反观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使物流系统在企业运作中发挥最大作用。采用价值管理的思想,就不会机械地用降低成本作为唯一目标,增大贡献、提升价值变成了物流系统的管理目标。 价值管理对物流工具的选择

30、、合作伙伴的选择、分工细化的设计等等,都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也使物流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更容易契合起来。 物流状态监控 生产企业的物流是围绕采购、生产、销售而展开的,为了支持JIT制造等目标,物流的送达同步是一个管理的关键点,这也就离不开物流状态的监控。JIT制造对物流有要求,即便一个企业还没有实行JIT制造,物流管理的不足,也迫使企业扩大仓库面积、增加生产车间的配膳区。 在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中,物流状态监控的迫切性与企业采购的关系比较密切,特别是需要进行国际采购的企业,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调整便十分依赖于物流状态监控所得到报告。生产材料断流,为企业拉响的火警警报,在那个时刻,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所

31、呈现的混乱状态。 采购、生产、销售三个环节的状态监控的目标是不同的,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如果是企业内部仓库调拨实现的,问题相对较小,而需要从远的分厂调入并透过第三方物流服务者安排运输的话,监控的力度就要加大。 销售环节的状态监控,体现出来的是对客户的关心,使他们及时获得资料,放心与企业合作。 企业物流的产生 采购过程中的物流 企业小的生产周期是由采购开始的,采购过程中首先存在物流的管理的需要,这个过程所最关注的指标是及时到达、成本优化和运输安全。这几个方面所需要管理的方面包括,物流状态的监控、物流公司的选择和原材料包装的要求。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三个目标的意义及管理点: 及时到达这是生产得以

32、正常运行所必须,及时到达并不是越早越好,太早达到便会引起存储费用的增大,这一问题在以OEM方式生产的企业普遍存在,在合作初期往往都缺乏对存储成本的预计,事实上劳动力低廉只是OEM普遍应用的一方面,免除存储成本也是发包方的考虑点。 成本优化这个目标可以讲是不言自明,无论是委托第三方来完成物流作业,或者自己安排运输工具都是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成本控制包括进行第三方物流代理的选择,运输工具的选择,降低在途的中转、储存和积压。 运输安全这主要是通过安排好包装方式和文明装卸来实现,给予承运人足够的指引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生产过程中的物流 生产中的物流主要是围绕生产备料而展开的,特别是推行JIT制造、看板

33、管理的企业,物流的管理的精细程度要求就特别高,不希望在生产线旁设置过大的配膳区来备料。生产备料需要高速、准确、贴合到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这个环节里的物流管理要素包括送达同步、配套齐全、标识清楚等,在为生产进行物流管理时,不仅仅是完成物的移动,其它方面的管理也是同时进行的。这里具体分析如何实现: 送达同步ERP系统或其他管理生产计划的系统,将生产信息和物料信息发送给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中需要处理将不同仓库、不同地域的物料调拨的管理,并且以送达时间为监测点。 配套齐全物料的齐套检查可能需要由ERP或其他物料管理系统来实现,物流作业中可以考虑增加对物料配套的检查和控制,比如生产计划的目标是1000套,

34、需要分批备料时,可以考虑由仓库领出后,分批送达的管理交由物流系统实现。 标识清楚物料进入生产线后,便没有更多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分类管理,需要在配送前完成这些任务,物流便是是最后的控制环节。 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企业实现销售,把产品安全、准时地发送给客户才真正实现了其存在的价值。从物流的角度来看,在这个环节中产品包装、信息通报、成本控制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让客户随时了解处于流动中的标的物,是企业为客户所能做的最好的服务之一。 这个阶段的物流实际上已不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企业更多是配合客户的安排进行工作的,配合便是主要任务了。这几个方面的管理价值可从下面的分析中看出来。 产品包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能是直接进

35、入流通市场的,也可能是为其他企业生产的配套部件。在流通领域包装反映出来的是企业的品牌形象,而一些诸如条码等标示,则是进入流通所必须。作为配套部件,包装是降低运输损坏的基本手段。 信息通报产品起运之后,客户所关心的便是运输过程中的状态,是否会滞压在途中、是否需要变更运输工具,都是客户极为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套完备的跟踪系统,为客户发送有关信息,可以体现出企业对客户的关怀。 成本控制销售完成后产品进入流通是大多数企业最终完成的任务,客户分布在不同地区,运输成本的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是隐形杀手。 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关系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企业的物流并不仅是发生在企业厂区内

36、部,集团和分长之间、总厂和配套厂之间,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物流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可能要与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在专业化分工细化的时代,这种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事实上专业物流公司迅速发展的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方物流贡献特别表现在跨地区物流、多运输工具应用、需要中转储运的情况下,这些都是企业难以把握的。在运力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要拿到车皮或集装箱指标都很困难,企业要做物流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专业公司的服务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无谓的投入。 特别是需要信息化系统作为工作平台处理物流业务时,专业物流水平的保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实现,企业投资便势不可取的。社会分工也就是社会投资,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与专业物流公司的合作需要像国际贸易中对承运人的考察一样,需要细致地进行,选好合作伙伴包括考察其信用程度、,信息平台的处理能力、运输资源仓储资源的拥有情况等。如何操作,其实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来探讨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