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5产业.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660884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2.5产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2.5产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2.5产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2.5产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2.5产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2.5产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2.5产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5产业概述1关于2.5产业的含义从定义上看,2.5产业是指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兼备独特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2关于2.5产业的分类从产业的分类上看,作为一种产业形态,2.5产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第二产业中附加值较高的部分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营销和结算(包括总部经济),以及由此衍生的售后服务、会展等功能性中心。当然,也包括一些高附加值、少污染、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兴制造业,如通信电子、医疗器械、环保材料制造等产业。第二类:是第三产业,但其受众对象主要是其他产业,如物流、

2、培训、广告。第三类:是以IT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网络产业等,如电子商务、软件业。3关于2.5产业的形成2.5产业的形成核心涵义是由专业化分工所引起的市场扩张。分工使市场细化和扩张,市场细化和扩张又使交易范围扩大。为了追求较低的交易成本,引起要素(土地、资本、劳动)的空间聚集,表现为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城市的扩张。2.5产业形成的经济效果有二:一是由专业化分工所引致的递增收益;二是由要素聚集所引致的聚集经济。前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后者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所以,2.5产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表现。2.5产业的形成是市场与资源矛盾的产物。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管理方

3、式和资源利用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形成的。管理上的变化,体现在“分”上,越管越少、越管越精。一是大而全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表现在第二产业的企业在逐步剥离辅助性、社会性职能之余,将自己的主营业务范围集中在有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如,技术、资本、市场、品牌)的领域之中,形成专业化公司;二是研发和营销作为传统的第二产业中兑现附加值的主要环节,也突现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其最重要的支撑专业人员通过市场重新配置、整合,融入专业公司;三是一些原有的第三产业和数字化产业的目标化管理。表现在第三产业的连锁化、加盟化经营,数字产业的项目管理,这种转变使企业更专业,和目标市场的距离更贴近。市场的细分,就使这

4、些专业化企业逐渐演变为2.5产业。4关于2.5产业的特点从产业的发展来看,2.5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2.5产业具有增值性。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生产性服务对提高产品增值作用越来越大,其在产品生成的价值链中超过生产制造;第二,2.5产业具有知识性,因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服务具有知识化、技术化的特征,是促进高素质人才集聚,提供高智力、高效率的知识技术服务;第三,2.5产业具有创新性,2.5产业是高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在其服务过程中又成为高新技术的推广者,所以,它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创新;第四,2.5产业具有关联性,服务提供与客户消费同时进行,互相联动,密不可分,并在整个产业链的各种服

5、务中依存度越来越高;此外,2.5产业还具有信用性,信用决定服务产品的价格,信用体系保证服务过程的质量。第五,从资源利用上来看,2.5产业具有“集约化”特点:能最大限度优化商务成本。首先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2.5产业不需要处于CBD内;也不需要到城市外围的加工区发展。在这样的区域内,由于土地供应量相对中央商务区更大,其发展空间较大;又由于地租价格处于中位线,它的布局就能更全面地贴近人的需求,能将人与自然的统一更协调;其次,在有形资源利用上,2.5产业所在的区域实现了中央商务区和外围加工区产业之间的无间隙连接,能够更有效地、更综合地配置有形资源,而2.5产业本身对于资源的消耗有限,有的仅是研制资源

6、的有效利用;其三,在人力资源的运用上,由于2.5产业处在的中间区域,正是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传统的智力资源的密集区(如许多大专院校就在附近),降低了人员流动的成本。5关于2.5产业的聚集2.5产业能否实现产业聚集?首先取决于土地资源的供应量,随着上海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中央商务区和中间区域的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已经基本完成,要重新对这些土地进行2.5产业的规划,显然需要更高的成本;其次是要做好规划,这些规划是要符合2.5产业发展的需要,要贴近2.5产业从业人员的需求。这就为一些开发稍晚、还没有实现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区域提供了后发机遇。从目前2.5产业的需求来看,这样的探索符合发展逻辑

7、和趋势。二、2.5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重大发展路径的转换,即在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之时,强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其内涵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相比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强调发挥高新技术引导作用下的市场配置资源,寻求效率与效益的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友好相处。综合2.5产业的特点和新型工业化的特征,2.5产业就是新型工业化的表现形式。首先,2.5产业包含信息产业。2.5产业其发展就是着力依托信息产业极强的渗透力和其他产业广泛结合,在产品层面主要表现在新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产品的发展;在经营管理层面主要表现

8、在用信息技术装备生产手段,改善制造工艺与生产流程;在产业层面主要表现在数字技术在产业领域的推广,并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信息流和服务平台。通过这种广泛结合不断使其他产业迅速提高生产效率,衍生新的生产经营业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有效改进经济管理,同时也推进信息产业的产业化进程。这种结合的核心是综合提高产业能级和产品价值,这种互动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或是一个经济的联动,而是一种加快整体工业化进程的模式。其次,2.5产业更强调可持续发展。2.5产业本身从事的就是新型材料的研究,其发展宗旨就是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或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同时,2.5产业消耗资源的绝对量很小,由于2.5产业主要从事知

9、识和技术密集产业,在这种非物质的劳动增值过程中消耗的物质资源有限,有的甚至不消耗物质资源,正因为消耗少,产生的污染也就少;2.5产业的从业人员对生活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追求比较舒适、自然的工作环境,为了适应这样的需求,无论是2.5产业的企业,还是要推进2.5产业集聚的经营性园区,都会在市场价值的驱动下推进环境建设。第三,2.5产业具有提升服务价值的功能。2.5产业虽然是技术和知识密集的产业,但其大多又并非终端产品,有很多2.5产业提升的是服务产品的价值,比如,当前的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而最后实现产品的流通,还是要大量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在这个环节上的工作丝毫没有省略,且由于产业

10、链条的缩短,市场可能会实现一部分增值利润的分流。三、2.5产业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是推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5产业的发展尤其依赖员工的智慧和技能,它是一种素质产业。要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这就需要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又与科学发展的核心思想可谓不谋而合。我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且劳动成本低廉,但是,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的结构却不尽合理,就是知识型、技能型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使我们只能在价值链中获得很有限的一部分。所以,要提升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发展2.5产业就是十分好的途径。2.5产业包含了提升人的素

11、质的培训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职业培训已经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学”,终身化的学习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为职业培训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其次,发展2.5产业就是在实践中提高人的素质,2.5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这是最有效的提升素质的方式,即在“干中学”。再次,由于2.5产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更依赖,就为企业改善与员工的雇佣关系、贴近员工的需求、稳固良性的劳资关系提供了必然条件。也就是员工的“有所作为”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职业地位”,这样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有了根本性的保证。此外,积极把握2.5产业的集聚趋势,就能在整体的产业环境规划、

12、服务构建上更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其提供更适用、更经济的工业楼宇,而在整个园区的功能部署上,将配套设施建设得更符合目标用户的需要,这样的建设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回应。四、2.5产业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意义进入2l世纪以来,上海产业发展究竟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还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一直是有分歧的。上海市委和市府提出了二、三产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方针。通过第2.5产业这个概念,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二、三产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方针的实质和内涵。从上海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的四大产业基地来看,上海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二产业。例如上海东部的微电子产业基地中的“芯片”生产,是典型的第2.5产业

13、,甚至可以说是第2.8产业;西部的汽车产业基地,也是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和创新意义的现代制造业;北部的精晶钢铁基地,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和效益最高的钢铁生产企业;南部的化学工业基地,虽然是以引进的技术和资本为主导,但是其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先进地位是不容否定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关于上海要不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争论已经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因为上海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远远走在了理论争论的前面,上海的现代制造业正在向第2.5产业“大举进攻”。上海正在建设中的造船产业基地和装备产业基地,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二产业,而是现代意义上的第2.5产业。上海中心城区正在发展的都市工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

14、二产业,而是第2.1产业以上的现代制造业。上海的现代制造业事实上正在不断地进行升级换代,只有使用第2.5产业的概念才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上海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上海产业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特殊性决定了第2.5产业特别适用于上海产业发展的实践和未来。第2.5产业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把上海的制造业结构与长三角的浙江和江苏两地的产业结构明确地区分开来。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大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产业结构的同构化越来越成为其中难以治愈的一个心病,由于第2.5产业强调的是知识和创新的作用,最适宜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发展。发展第2.5产业对实现科教兴市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如何把科教兴市战略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发展第2.5产业就能比较合理科学地解决这一难题,因为第2.5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先导,同时第2.5产业也为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提出具体方向和要求。对上海来说不是一般地提倡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而是根据第2.5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来发展相关的科技,培养相关的人才,由此更能推动经济与社会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不难预见,上海“十一五”期间,第2.5产业的作用将会凸现出来,所以发展第2.5产业应该成为上海“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