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南旱灾的反思.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6844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西南旱灾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西南旱灾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西南旱灾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西南旱灾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西南旱灾的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对西南旱灾的反思 已经是春天了,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美丽的西南地区,今年却是河水干涸、土地荒芜、庄稼枯死、颗粒无收。那些龟裂的土地、干裂的嘴唇、渴求的目光无不让人揪心。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袭击了我国的南方地区。当一个小男孩向记者讨要半瓶水让给妹妹喝时,你是否感动了? 当耄耋老人跪求记者代向政府求情把路尽快修好,把供水点设在更近的地方时,你是否震撼了? 当一个村支书苦求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谋生路,他留下代为照顾老人孩子时,你是否心酸了? 他们已经多久没有喝过干净的水、吃上新鲜的蔬菜了?这场灾难还要持续多长时间?一切都是未知,未知既是更深的恐惧。如若旱情持续发展,后果将不堪想

2、象。很难想象,这样一场令人窒息的旱灾是如何折磨着中国的西南大地?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面对百年不遇之大旱灾,灾区人民自强自救,谋求生存之路。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同胞渡过难关。中央领导人亦心系灾区人民,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更是深入旱灾最严重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手足受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漠然对之。即使无法做出很大的贡献,但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乘上13亿便是很庞大的力量。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吐一地绿荫,染一片色彩,添一份好好活着的勇气。实则也是提高自己

3、的生存价值。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旱情,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灾难性的毁灭?虽为天灾,岂无人祸?从客观方面来说,降水偏少、蓄水不足以及基础设施薄弱是主要原因。但从主观方面来说这与人为原因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近几年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上马,对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其次,江河污染严重,面对大片被污染水源人们只能望之兴叹。再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大量砍伐生态林,大力种植被称为“抽水机”的橡胶林和桉树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降低。最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气候温暖湿润,人们“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不够重视,从而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些人为原因

4、都成为旱灾的重要诱因。 献爱心的同时,我想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希望这场旱灾能给我们敲响警钟,从而更深切的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内涵。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增强水危机、水忧患意识,能够节水、爱水、护水,保护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当然,节约用水并不是让你用水很艰难,一人节约一滴水,那么全球60亿人口加起来便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其实节约用水都体现在细节上。从小的方面来说体现在随手关紧水龙头、使用节水用具、水多次利用等等。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则要求一些企业转变传统用水模式,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加强水循环利用等。因此养成科学的用水习惯,培育良好的节水意识,对中国,尤其是其干旱地区而言刻不容缓。 一

5、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解决西南地区灾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灾难面前中国人从来都是钢筋铁骨,这次我们一定还能够战胜这场灾难,还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园。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回顾一年来,我校加强校本培训,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将我们学校的校本培训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

6、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另外,给学生“一杯水”仍停留下把学生当成贮存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没有体现“

7、以人为本”的理念。因而,上述说法是不可取的。通过校本培训,达成共识,教师主动地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2、摒弃就得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8、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

9、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刺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二、勇于实践,把实践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去年我校推出的市区课均获得成功。数学年青教师穆杨做市级圆的面积一课,打破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式。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辅助作用,

10、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多彩斑斓。特别是学具的使用,更突显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员参与、兴奋异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市级一等奖。赵妍老师的综合实践课头脑运动会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融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重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对有创见的学生发给“创新奖”予以激励,是创新有位、创新有荣、创新有奖,整个课堂中学生们动手画、用手摆、用脑想、用笔算、用嘴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受到教研员和听

11、课教师的好评。李俊英老师是仅参加工作一年的青年教师,她做的菜园里一节一年级课除了完成教学生认识蔬菜外,还把对孩子孩子们的语言训练作为重点,以课本为学本,学着书上说,离开书独立着说,互相说,大家共同说,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那一句句有组织的天真语言,无不说明老师们一旦把 新的理念引入课堂,就能改变课堂的面貌,使孩子们会学了、乐学了、爱学了。过去的一年我们还对“自然”、“劳动”、“品德与生活”等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为培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过去的一年是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的一年,但我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为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校本教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12、中国西南地区遭逢百年大旱,持续多月的高温少雨,已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旱情越来越严重,根据气象部门预警,这些地区的干旱将持续发展,中央各部门紧急响应,强化调度和指导,各地也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抗旱救灾保民生。 西南地区干旱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一是自然方向,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一直为干暖空气控制,温度异常偏高,影响该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支槽活动较弱,北方冷空气主要从偏东路径南下,很少能渗透到云南高原腹地,导致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云南地区发生秋冬连旱。不单是自然原因,这种现象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原因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云南地区发展速度非常快,不管是在

13、工业还是居民方面,对于用水量的需求可以说是急剧上升。而且在发展经济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比如说经济增长模式方面的问题,原来很多原始森林的水的保有量非常多,云南有雾的天气极其常见,现在有雾的天气越来越少,就是说水分的保有量越来越缺乏,这就和经济增长有很大关系。 任何灾难的发生总会有连锁反应,对其它领域的发展也产生影响。西南地区的旱情还在延续,进入2月以来,重庆的粮食经营户发现,从云贵来的米商突然多了起来,随着他们的大幅量买入,重庆的粮价也水涨船高。而在旱情最为严重的贵州、云南部分地区下量大幅减产小麦绝收的现象已成定局。在如此背景下,粮价会出现大幅度波动。除了居民生活必需的大米等粮食价格上涨,普通

14、消费品也必然会受到旱魔的影响。 以上西南大旱的种种危机已经对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增强节水意识,连水资源丰富的云南都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中国水资源本来匮乏的地区更要引以为戒。比如说北京地区,北京是中国最繁华地区之一,北京人均淡水资源的拥有量不到180立方米,属于重度缺水城市,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单个个人和家庭,又有多少人把节约用水当回事呢?英国环境署早些年就发生了一项名为“水需求管理”的计划,定时免费向公众提供节水信息。“要节水,首先要知道使用了多少水”是英国环境署经常提及的一句节水口号。据数据显示,家庭消耗了英国水资源的30%,因此每个家庭对节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国素有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可在德国,一位母亲教育儿子洗澡用多了水就是在洗欧元。在我们中国家庭中,特别是一些城市家庭中,常见的逻辑却是,每月多用了几顿水,不就是多花几个钱的事嘛。节水,需要唤醒公民的责任意识,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旱情面前不退缩,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 7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