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1697143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乞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乞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乞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乞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乞巧》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乞巧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学习古诗乞巧,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2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能背诵古诗。2 .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古11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1 以旧代新,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 家听,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学生背诵古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有关传 说故事的古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2 指导预习古诗乞巧,培养自学能力1 .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朗诵古诗。(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3)边读边温习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2 .学生自读古诗。3 .学生汇报学习效果

2、。(1)读准字音。乞q i 巧qi出霄xi 渡d近牵qi出尽j in(2)掌握字形。乞-气 巧-亏 宵-霄渡-度(3) 指导书写。“乞”字不要多写一横。 “霄”上部是“雨”字头, 书写时要把字的上下结构笔画安排得当。三 学习古诗乞巧 , 掌握方法1. 大声朗读古诗 , 读准字音。2. 知作者 , 解诗题。(1) 作者林杰 , 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 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 林杰 , 字智周 , 福建人 , 唐代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 , 六岁能赋诗, 下笔成文。 )(2) 根据注释及对资料的理解, 请你说说“乞巧”的含义。 ( 乞巧 : 旧时风俗 ,农历七月初七夜, 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

3、星乞求智巧 , 称为“乞巧” , 又名七夕。它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3)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给以补充 , 了解“乞巧”的背景, 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3. 懂诗意 , 展想象。(1) 读一读古诗下边的注释,并结合字典的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一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碧霄: 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句意: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第二句: 牵牛织女渡河桥。句意 : 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第三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乞巧: 指向织女乞求智巧。句意: 人们都仰望天空, 对着月亮 , 乞求智巧。第四句: 穿尽红丝几万条。句意 : 人们将五彩线从针孔穿过,

4、 有万条之多。(2) 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前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 , 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后两句将人们乞巧的事交代得很清楚。(3) 朗读古诗 , 作者把这一神话故事与人们的行动相结合,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 正因为这美丽的传说深深地牵动着每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人们都愿追求幸福的心愿在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能得以实现。 )(4) 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的不同心愿, 你能想象当时的人们都会有哪些心愿吗 ?( 当时的人们会乞求自己手巧 , 能编出漂亮的好饰物 ; 会乞求自己的织布手艺高超,织出美丽的绸布)4. 悟诗情。作者能很

5、清楚、简明、生动地把神话传说与乞巧节相融合在一起, 使我们也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也给了我们大胆想象的空间。5. 背诵古诗。 ( 小组背 , 自由背。 )6. 讲故事。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 谁能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们定乞巧节的初衷吧!( 故事讲清楚, 给予指导。 )四 总结学习方法1 .祖国的文化每时每刻都在熏陶着我们, 语言文字和传奇的故事都在引领我们去认识、去解读、去感悟、去想象中国文化 , 感受人间真情。2. 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 : 读古诗 , 知作者 , 解诗题 , 懂诗意 , 展想象 , 悟诗情。掌握这一方法, 你们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古诗, 掌握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