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一.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736370 上传时间:2021-09-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一.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电话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邮件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杠杆的科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课,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从课本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二、学生分析杠杆现象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认识。本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

2、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认识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三、教学目标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3、杠杆原理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省力和方便。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

3、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具辅助教学。在课始,我用教具奶粉罐请大力士打开,然后引出课题,接着让同学们探讨杠杆的三个重要点,老师总结,然后课件出示压跷跷板、压水、羊角锤的情境,让学生画三个重要点起到巩固作用。课件再次展示很多日常工具,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杠杆。接着通过实验验证杠杆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课件展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记录表。总之,我觉的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知识学的扎实,有效。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复习、讲授、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

4、、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出示奶罐桶让学生上讲台和老师打奶罐桶教具研讨、组织学生交流杠杆的概念和杠杆的三要素学生交流汇报展台展示学生讨论结果讲授、总结口头说出杠杆三要素多媒体展示研讨、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多媒体展示图片 实验、教师说明和演示杠杆尺的实验探究方法做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多媒体 小结,评价提问抢答多媒体课外小调查提出问题记录多媒体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通过实验激趣,巧设疑问,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将科学发展的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课件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互动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作为创造者在真实的体验中探索和发现,理解事物的本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 再创造的过程。从撬棍形式的杠杆到生活中变形、组合后的杠杆,有助于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其他形式的应用。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让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