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故事_1.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742182 上传时间:2021-09-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掩耳盗铃的故事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掩耳盗铃的故事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掩耳盗铃的故事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掩耳盗铃的故事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掩耳盗铃的故事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掩耳盗铃的故事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掩耳盗铃的故事_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掩耳盗铃的故事篇一:掩耳盗铃故事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钟铃。这个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自知。 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 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

2、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 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比如:“他以为把成绩单涂改了,妈妈就不会发现他不及格了,真是掩耳盗铃!”篇二: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怎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他决定等到没人的时候,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铃铛一响,就会被人

3、发现,那样就得不到铃铛了。该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始终也想不到一个好办法,他的一个朋友帮他出主意说: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听了这个主意,他大受启发,他想:只要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就听不见铃声了。于是,他自作聪明地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伸手摘铃铛,但是,铃铛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众人纷纷披着衣服出来,想看个究竟。邻居走上前,当场抓住了偷铃铛的人。篇三:掩耳盗铃

4、 掩耳盗铃教案 桂林市新民中心校李梅芬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掌握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练习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寓言成语复习导入。 1用寓言描述成语的意思,生说出成语。 老师听说四(1)班的同学们特别聪明,反映特别快,是不是真的呀!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听老师说成语的意思,你来归纳是个什么成语。 师:是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坐井观天 羊丢失了,再补羊圈亡羊补牢 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狐假虎威 2小结:哟,同学们果然名不虚传!

5、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板课题:30 寓言两则。(师板书,生跟着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看看课文写了哪两则寓言?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掩耳盗铃。板课题,读课题。 2解释课题:我们学习课文往往是从题目开始,让我们仔细地来看看这个题目。老师给出“掩”和“盗”在字典上的几种意思,你来根据词选择恰当的字义。那“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小结:我们理解这个词用了两种方法:(1)用工具书选择恰当的字义; (2)逐字解释法。 4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并从故事中找出一句话,解释“掩耳盗铃”的意思。 5.小结:联系上下文,运用文中的句子解释词语。这也是一种理

6、解词义的好方法。 6. 这篇课文很简单,生字比较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7.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抽读字词。比较:铛当,零令。指导书写“零”。 (2)分段轮读课文。指3名学生读。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把故事读得真流利。 三、品读、感悟掩耳盗铃1课件出示道具,问: 2他是怎么想的呢?(出示第二段)谁来读读这些句子。指名读。 3.“明明知道”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教师引读3遍。 4.过渡:那个人明明知道偷铃铛的后果,不但没有打消偷铃铛的后果,而是想出来一个办法。指名读 “如果.”一句,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个人的心理。他是这么想的,还真的这样做了,结果怎样?(出示第三段)学生齐读。 5.读完课文,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也想说两句。 6.小结:是呀,做了坏事要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四、续编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了,这个盗铃人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后面又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 掩耳盗铃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