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746130 上传时间:2021-09-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虽有嘉肴教学反思篇一: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及反思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及反思 永荣中学 汪金秀 一、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2、: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翻译课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三、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案(见后面附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餐桌上有满桌的美味佳肴,你能忍住不吃吗?你手上有梦寐以求的好书,你能忍住不看吗?我想同学们的回答都是NO,那么,沉稳的古

3、人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虽有嘉肴,看看古人的想法。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甘美 善:好处 虽:即使 翻译句子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 解释重点实词 困:不通

4、反:反省 强:勉励 长:促进 翻译句子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3.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结合学案明确第一个学的读音(xio)、含义(教),明确“其”的意思(大概) (2)翻译句子: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学”(xio)与“学(xu?)”其实就是一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下面两个字这两个字的不同。 明确:前面这个是“教”,后面这个是“学”,不难发现这两个字的写法非常相

5、似。其中表示算筹,指的是孩童,表示手持鞭子、棍杖。学字多了几个形状: 像爪一样,表示的是手,突出“手把手”教的含义, 即庐,表示房屋。 其实教与学在古文中属于异体字,即音义完全相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也就是说,教与学原本在古文中意思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所以教是学的一部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五)检查背诵 结束语: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出的一根丝线。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

6、感想与别人分享。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少年时。少年是学习的大好时光,我们要静下心来,不断学习,不断反省。 八、作业布置:完成学案。 九、板书设计 教学相长篇二:虽有嘉肴教学案例及反思 虽有佳肴教学案例及反思 王焕存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

7、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

8、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9、。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6、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 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10、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

11、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由此,我想到了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师说中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篇三:七上教学反思 第八周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由于

12、论语十二章是重点篇目,所以教学时我将本课调整到本单元前面先上。最后该课从疏通文意到巩固落实,共用了四课时,用时较长。 这篇课文虽然是经典,但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东西,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更注重文言基础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以肯定:一是教得比较扎实,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文言知识掌握得较好;二是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容易上手掌握,有助于增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但是仍有学生觉得论语枯燥乏味,书中的许多要义觉得难以理解,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们却一个个还是云里雾里。二是看不透文章的真实思想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儒家的重要思想理解起来有难度。此外,我在教学时

13、,教学内容有些面面俱到,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掌握得不好,没有在规定课时内按排学生背诵课文。 第九周 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对于第二单元第二篇我的老师,由于是新教材新增添的篇目,所以我备课不够充分。教学中我没有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老师排除“我”的纠纷,对我心灵的援助”这件事,所以学生对老师形象理解的不够深刻。如果停留在前面的几件小事上,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只不过是一位可爱、温柔、善良的老师,这样看来,学习第六件事尤其显得重要了。回望全文,文章一开始就说“最使我不能忘记的就是蔡芸之老师”,文章结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这都凸显了老师对我心灵的影响很大。如果在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如上内容,教学活动会更加紧

14、扣文章中心,凸显教学的重难点。 再塑生命的人在授课前,我备课时间仓促,上网搜集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图片、及课文中需要学生理解的几个重点问题并上传至多媒体。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上按照作者简介、整体感知、探究问题、分析人物形象等思路进行,结果发现:学生上课情绪低落,对于提出的问题毫无兴趣可言,一节课下来几乎是在听我的“独角戏”,搞得自己身心疲惫,更不要提什么学生的创新了。 由于我备课不充分,没能激发学生用心去学习,去感悟。又何谈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又怎能被作者的坚韧顽强的精神所感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上网有搜集了相关资料,发现其他老师有一个很新颖的课堂环节: 让学生两人一组做了“瞎子猜字”的

15、游戏,并因势利导转入主题:一个健康的人暂时失去视觉来认识一个汉字都这样困难,更何况一个聋哑盲女孩来认识整个世界。对她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但要有所成就,那简直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个奇迹,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在我的感召力下,大家富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接着便提出自己的疑惑要求学生帮忙解决,他们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忙得不易乎。同时被海伦凯勒的坚毅、顽强所打动,许多同学在畅谈感受时表示要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勇敢地面对挫折,成就一番事业。 今后,我要更用心备课,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带着

16、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另外,也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心灵深处这种需要更强烈。 春教学反思 由于春是七年级的课文,学生刚刚从小学步入到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方式还不是很适应,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处。因此,我采用了直观并且容量大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大量的春天图片应用到多媒体中,把同学们引入到一个春的王国里,去领会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魅力。 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做了好多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初一的学生表现欲强的特征,在背诵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男

17、女同学比赛背,这大大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知识拓展”这一环节中,同学们把自己找到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好段读给同学们听。 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后我不仅尝试用音乐语言、美术语言去阐释语文课文,还尝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从法律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从哲学中学习语言的深邃性。这些更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然。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本周,我对济南的冬天进行了2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

18、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虽有嘉肴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