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74727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60吨酸菜可行性研究报告年产60吨酸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一、项目概况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项目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四、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概算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六、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年产60吨袋装酸菜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年产60吨袋装酸菜加工厂建设 2、项目建设地点:* 3、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4、项目建设类型:新建 5、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新建年产60吨袋装酸菜加工厂 6、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11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7、效益分析:项目建

2、成后,年创利税1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在东北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每到冬季,家家腌酸菜,户户吃酸菜,可以说没有任何蔬菜加工品的实用普及率比它高。近年来,酸菜已由原来的冬季食用,发展到四季食用。而随着一句“翠花,上酸菜”歌词在全国的传唱,使酸菜这一最具东北特色的传统食品,逐渐在南方也火起来,酸菜饺子、酸菜血肠等菜肴在南方也很受欢迎。市场上卖的酸菜不少,但大都是由卫生条件极差的小作坊利用醋酸精泡制的酸化白菜或甘蓝。这种产品为非发酵食品,不能称之为传统的酸菜。曾经有很长时间,垃圾酸菜冲击着市场,威胁着老百姓的健康,酸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泽鲜亮,香气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不但

3、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酸菜发酵是乳酸杆菌分解芥菜中糖类产生乳酸的结果。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它被人体吸收后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同时,芥菜变酸,其所含营养成分不易损失,可炒,可煮,可熬,主次皆宜,菜肴有清炒酸菜,酸菜扣肉,酸菜火锅,鲫鱼酸菜汤,酸菜土鸭,酸菜猪肚汤等等。兰西每年农民种植蔬菜量大、产量高,最愁的是出售、有的秋菜都扔到沟里或烂在地里,特别是秋季连雨几天,农民的损失就更大了。此项目投产后,可解决附近乡镇的农民售菜问题,不仅能够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更能增加农民收入,更能成为兰西农村经济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2、可行性 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红光乡,耕地多

4、,种菜多资源优势。本项目的建设对推动红光乡蔬菜生产良性循环,做大优化产业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蔬菜生产产业化经营有着促进作用和样板示范作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有着极其重要意义。通过对蔬菜的加工,增加了附加值,把大头菜、白菜深加工,推动全乡蔬菜种植。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工厂)为龙头,基地为背景,农户依托,企业得到农民得益,国家稳定,从而促进红光乡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项目的建设切合安远农业发展方向,是非常可行的。三、项目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谁都知道东北人的特色菜是“酸菜炖粉条”,过去酸菜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但这几年情况却不同了,只要你想吃酸菜,不论什么季节,在超

5、市的柜台上你都可以买到酸菜。酸菜可以做多种美味佳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在住宅楼的居民不断在增多,但腌制酸菜的住户却在减少,能够吃上方便、卫生、有着浓郁地方风味的酸菜成了居民的一种渴望。把酸菜进行小包装,既可以作食品又可以做佐料,方便了千家万户同时,也便于了流通。四、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概算1、建设砖混加工车间一座,建筑面积500 m2,按900元/ m2计,需投资45万元; 2、配套建设库房、办公室,建筑面积500 m2,按900元/ m2计,需投资45万元; 3、购置加工设备、器具,投资10万元; 4、运输车1辆6万元;5、其他4万元以上4项合计投资为11

6、0万元。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中加工厂建设投资11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二项合计,项目总投资为150万元。资金全部自筹,资金已经到位。六、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1、经济效益,工厂年生产60吨酸菜,可年创利润4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形成固定资产110万元,可带动蔬菜的产业化经营,促进蔬菜产量提高及产品流通,最少可安排20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有力地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及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起到典范作用。 风险评价 项目建设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的具体行动,对稳定副业产业的长效发展有利。

7、项目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不存在风险问题或风险极小。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 (二)软件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服务,区通过网络建设、升级换代,使得全区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服务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思路。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服务求助网站进行了改造,使电话和电脑网络更具完善,建立了中山区求助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信息平台。二是社区服务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服务方式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

8、主办到企业加盟、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不足,到老杨家政、老阿姨、社康集团等十大社会企业加盟,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到筹建昆明街道武昌社区服务一条街,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社会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 在社区成立之初,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自荐、群众和组织推荐、笔试、面试、张榜公布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实行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并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改选了社区居委会。按照每300户配一名委干部,每个社区委干部不少于4人的要求,新产生社区居委会干部414人,平均每个社区6人。新当选的居委会

9、干部文化程度提高,政治素质提高,年龄明显降低,结构更加合理。其中,本科文化占4.1%,大专文化占19.1%,党员占33.6%,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同时全区产生了3000多名楼(组、院)长。近几年来,随着居委会换届的进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军嫂、下派指导员和大学生的不断加入,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 (四)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为实现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目标,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阵地的作用,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

10、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义务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 3、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再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做出了“不挑不拣保你48小时上岗”的承诺,开展了争创无待业社区活动。采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向社区便民服务要岗位、兴办实业创造岗位、向社区单位拓展岗位等办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养服务,以服务促就业的新路。目前全区已创建了数十个无待业社区,而且街道还成为全市首个“无待业社区”。 4、社区卫生不断发展。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社区服务工作规范及服务人员岗位职责、社区卫生工作程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式,健全了工作

11、网络。目前,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面积超万平,形成了以区医院综合卫生服务为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为主体,以数十个卫生所及千余张家庭病床为补充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无双休日工作制,重点为社区内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 5、社区文化活跃繁荣。注重以社区文化为载体,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精神内涵,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主体,以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活动室为中心的区、街、委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网络。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区(楼院、家庭)活动,从各

12、中小学校抽调了26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师骨干,给他们颁发了“社区学习辅导员聘书”,进行专门培训后分派到各个街道担任“社区学习辅导员”,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6、社区治状况良好。为确保一方平安,区实施了“警务进社区”工程。通过警务进社区,在管理与服务中,加强治安防范与法制宣传,建立打、防、控于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了社区警务办公用房标准、标志、公示牌、区域图、联系板、警民联系箱等“八个统一”。建立了以社区民警、巡防队员、楼院看门望锁治安群防人员为主的防范队伍及社区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民事调解队伍网络。从抓基础、抓管理、抓服务入手,建立了社区民警工作监督检查制,社区巡防员巡防制等制

13、度,大幅度地降低了各类易发和突发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7、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结合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立了社区城建卫生管理体系及队伍网络,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通报情况,通过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三班倒扫保及清理无证商贩扰民等工作,使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家园意识,在全区叫响了“创文明社区家家有责,建温馨家园户户受益”的口号,开展了“营建市民林”和“三认养”活动。克服多重困难,加大对弃管楼院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社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经过改革实践,我市新的社区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开始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

14、变化: 1、体制框架形成,作用开始显现。这次社区体制改革,理顺了原有居委会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这几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这是原有“居委会体制”所无法比拟的。尽管体制改革和社区的管辖范围、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区体制的优越性已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组织的作用正在得到较好的发挥。 2、规模趋于合理,功能得到扩展。经过街道撤并和几次社区整合

15、,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 4、关于弃管楼院建设问题。近年,城区出现一些弃管楼,由于 (五)健全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16、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三是要广泛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思考建议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非公企业党组织发展一直比较迟缓,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非公企业党员的数量偏少,党的力量薄弱、影响力不大;二是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正常,一些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够;三是部分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活动态度冷淡,给党建工作带来阻

17、力和困难;四是非公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壮大队伍力量 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非公企业中党员数量少,党的力量薄弱,是制约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一个瓶颈。因此,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夯实党在非公企业领域的组织基础。要紧密结合非公企业的特点,注重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把那些懂技术、善管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骨干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二、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党建活动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用,只有

18、开拓创*,才能走出一条*路子。企业党组织要以创*精神开展各种党建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作为党群共建的结合点,把技术创*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载体;在活动形式上,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和“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 一是要将企业党建工作与群团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群团是党组织联系企业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为依托,在建立群团组织的基础上再建立党组织,逐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二是要将企业党建工作与创优活动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党员代表着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

19、须与创优活动结合进来,充分调动党组织负责人、党员和企业主的积极性,在企业内开展“三个争创”活动。开展争创优秀党务干部活动,引导企业党务干部,克服畏难思想,增强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引导党员克服雇工心态,增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开展争创文明企业主活动,教育、引导企业主克服冷淡心理,增强支持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党建活动的积极性。 三、努力维护员工利益,增强党的凝聚力 在非公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党组织要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作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而提高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首先,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党支部在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20、,要有理有节地做好劳资关系协调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其次,要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党支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员工生产生活存在的困难,发挥组织优势,自觉地帮助企业员工解决难题,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员工的心坎上,使他们衷心地拥护党组织,相信党组织,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广大员工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努力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与企业党建工作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巩固执政基础 非公企业党组织要有所作为,必须不断夯实自身建设这一基础,只有这样,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战斗堡垒,成为企业员工的政治核心。一要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尤其要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人选。要选拔企业主和员工信任的党员,特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也可以聘请离退休党务工作者担任或者向社会公开招聘党务干部。二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各基层党委要结合非公企业的特点,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等各项制度,使党组织的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要认真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督促党员职工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好组织关系的转接手续,建立健全党员信息库,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夯实党在非公企业的组织基础。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