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1758873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解析选择题1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 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 tRNA种类不同B . 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 .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该题比较完整地考查了在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所涉及到的若干概念和术语。知识考 点主要见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第4章第1节。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所含的 DNA是相同的。不同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 特点,可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在细胞

2、中,tRNA和rRNA中的核甘酸序列也是由 DNA决定的,只是它们都不具有携带DNA遗传信息的作用,而是分别承担着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和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因此,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 中,tRNA种类应该是相同的,核糖体的成分也是相同的。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的分析可以知道,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即,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都遵循同一张密码子表),还具有 简并性(即,同一种类的氨基酸还可有多种密码子,如,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可有 UUU、UUC等两种,决定亮氨酸的密码子可有 UUA、UUG、CUU、CUC、CUA、CUG等6种),因此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 基酸应该是相同的。

3、答案:B。2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8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该题考查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病毒致癌的机理。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与细胞化模块 第6章第4节。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不受限制,能够无限增殖。癌变后的细胞,较之正常细胞在形 态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细胞癌变的病毒致癌因子,因为含有病毒癌基因和与致癌有关的核甘酸 序列,通过感染人的细胞

4、,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癌变。答案:D9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理。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 环境模块第2章第3节。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三大细胞外液之一)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 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到的刺激增强,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排出的尿量减少。答案:B10 当人看到酸梅时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

5、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 电一化学一信号”的转化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以人脑的高级功能”为基础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 态与环境模块第 2章第1节。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具有对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酸 梅的形状、色泽等代表了酸梅这种具体物质的信号(即具体信号),看到酸梅实际上是该具体信号给予 的间接刺激(可称为条件刺激),必须通过包括人的大脑皮层有关中枢在内的反射弧参与才能完成的反 射活动。唾液分泌是作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唾液

6、腺的活动。完成这一生理过程,不仅有兴奋在同一 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包括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这种兴奋的传 递过程包括:上一个神经元接受刺激引发的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一化学信号(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一电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引发的神经冲动)的转化。答案:C5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 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 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彳#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

7、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口 TA. 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解析:该题通过实验装置图中信息的提取和处理,侧重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极性运输的特点。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3章第1节。从图中可知c组尖端和d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 c组和d组的区别是d组胚芽鞘是倒置的。由于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据图中的实验处理结果,a 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

8、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答案:D6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 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口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口靠老个蜂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 态与环境模块第 4章第1节。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

9、因素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 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从题中直方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 ,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 0。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的减小。答案:D非选择题29. (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 25 C、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

10、量的萌发 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 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时间由(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 ,通过 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 干重为 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 mg 粒-1 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c解析:本题以玉米种子萌发为命题材料,依次考查了植物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及其来源、植物细

11、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以及胚乳中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的去向。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与 细胞模块第5章第3节、第4节以及第2章第4节等。第(1)小题的答题要点直接来源于课本中知识,侧重考查了考生对教科书相关知识内容的熟悉程第(2)小题的求解,通过对图中曲线变化情况的分析,可先读出第一空的答案。 根据题中告诉的 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作进一步的分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被胚细胞吸收后,一部分转化为胚发育成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由此,通过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那条曲线上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处理, 可依次计算出:024 小时为 15. 4

12、mg ; 24-48 小时为 0. 6mg ; 48-72 小时为 1 . 1mg ;在 72-96 小时为 204 . 2177 . 7=26 . 5 mg?粒-1?d-1 ,因此萌发过程中在 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对第(3)小题的求解,需要根据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和萌发种子切取胚乳烘干称重 ”两条曲线各时间段的数据,结合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72-96小时转化为 43. 626. 5=17 . 1mg , 96120小时为275=22mg ,最大转化速 率为22mgo在第(4)小题中,由于已告诉实验条件保持不变,长

13、出的幼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胚 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将导致幼苗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而死亡。答案:(1)葡萄糖,呼吸 (2) 72-9626. 5(3) 22(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0. (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大随成兄j(1)图(a)中,a、b、c、d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是, b是, c是, d 是。(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 a)中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

14、的突触如图( 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 经元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 (填 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解析:该题仍然是侧重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有关知识的理解,只是增加了对图像的识别。知识考 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题中各小题的设问都比较简单,只要读懂图,就可写出答案。第(1)小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第(2)小题只要明白屏住呼吸为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必须要受到图( a)中大脑皮层的控制;第(3) 小题考查了突触的基本结构。实际上,完成肺牵张反射的示意图(a)和突触结构图(b)中所蕴涵的信息是很丰富的。但命题者如果再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通

15、过设置有一定梯度的系列问题,来构建成有关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功能”的知识网络结构,不仅可拓展知识的考查范围,也可增大了对考试大纲中第一能力理解能力的考 查力度。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31 . (10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 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 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 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

16、。为探究该鼠毛色异 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 分析。(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一性基 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 ,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解析:该题以明确告知鼠的毛色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出发点,通过子代性状变 化的分析,考查考生对最基本的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考点主要见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第1章第1节

17、和第5章第1节。(1)如果毛色异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要想表现毛色异常,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基 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毛色异常雄鼠基因型可拟为Aa,正常雌鼠则拟为 aa。用毛色异常的雄鼠与同一窝的多只毛色正常雌鼠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才能出现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 的鼠比例均为均为1:1的结果。(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该小题所说的两种情况,可推出:毛色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与毛色异常的雄鼠(aa)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 1:1 ;毛色正常雌鼠基因型为 AA,与毛 色异常的雄鼠(aa)交配,则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答案:(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

18、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 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2) 1:1毛色正常32. (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 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 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

19、圈 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 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 2个相同的棍棒, 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 间 (填 大于、等于“或 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 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 相同或 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 的。解析:该题不仅简要地考查了种群、群落等生态学概念,还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考查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知识内容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 4章第1-2节和遗传 与进化模块第2章第2节。(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

20、部个体形成种群。因此,草原上同一种鹿的雌性群体和 雄性个体应算是同一种群。(2)草原上的草属于生产者,鹿、兔、狼、狐等属于消费者,土壤中的微生物属于消费者,它们 都属于不同的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3) (3)根据鹿角效应”的假说认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 险。由此,在模拟实验中,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所以,甲、乙、丙三组狗 叼回第一个漂

21、浮物的时间为: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猎物的相同还是不同。 而无关变量 距离长短”必须控制,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在该模拟实验中,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答案:(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 雌鹿或雄鹿39. (15分)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 S 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 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22、),结果如下表。培养基揖号浓度所m7%6-BAIAA10,507*7XIZ0.177.4心1302砾7工340.S60. 05.0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和 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写培养基。(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BA”或“IAQ”。解析:该题以选修模块 1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为材料,简要考查了考生对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内容,同

23、时恰当插入了对 分子与细胞模块第 5章中第1节的 控制变量”、稳态与环境模块第 3章中植物的激素调节”相 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答案:(1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2) IAA浓度 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0. 5mg/L(3) 1(4) 6-BA40. (15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和。(2)质粒运载体用 EcoRI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AATTCiC CCTTAA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I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3)

24、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 DNA连接酶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产物是。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技术。(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和 也可作为运载体。(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 因是。解析:该题选取选修模块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 专题1基因工程”,重点考查了考生对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和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等知识的理解以及与 遗传与进化模块第6章第2节知 识之间的联系。答案:(1 )平末端和粘性末端(2)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与EcoRI切割产生的相同(3) T4 Ecoli(4) mRNA单链DNA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5)动植物病毒入噬菌体的衍生物(6)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