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诗歌的故事.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760471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搜集诗歌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搜集诗歌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搜集诗歌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搜集诗歌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搜集诗歌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搜集诗歌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搜集诗歌的故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搜集诗歌的故事篇一:搜集诗歌情况表 搜集诗歌情况表 篇二:诗歌的故事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

2、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

3、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

4、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关于诗歌的故事 1、针锋相对 一天傍晚,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篇三: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搜集诗歌 二、自学指导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

5、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6、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三、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诗海拾贝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活动重点: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整理诗歌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二、自学指导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

7、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

8、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诗海拾贝 活动二 第二课时 欣赏诗歌 活动目标: 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二、自学指导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

9、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欣赏诗歌 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与诗同行 活动一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

10、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

11、会安排表,如: 主题“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1121 地点学校多功能室 形式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王小一 教师布置1小组 串词准备2小组 道具准备3小组 评委安排4小组 场地清洁5小组 活动报道6小组。 三、照相,写报道。 与诗同行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

12、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 教师范读诗歌,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2妙用拟人: 3运用夸张: 4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搜集诗歌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