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762654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 1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目标定位】1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核心突破-核心点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2 .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及不同河段表现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河谷,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在不同 河段其表现不同。图文表示如下:上游河谷窄,呈v形,以溯原侵蚀 下蚀为主 河道几乎占据整个河谷T以硼叫理用士11 / 103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触水工祟降水、泳古沟谷流永卜蚀.溯源性蚀沟群加深

2、和延长初期地下水 Y字形峡谷出 现 河 湾成熟期侧蚀堆积槽形河答4 .列表比较河流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的特征河漫滩平原及三角洲,它们分布于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平原,包括洪积平原, 不同的位置,其特点及成因具体如下表所示: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 于平缓,水道变宽,水 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 的物质堆积卜来,形成 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 形成洪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 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 细河漫滩 平原河流 中下 游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 蚀作用较强。河流在凹 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 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 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形成河漫滩。如

3、果河流 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 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 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 海口的 海滨地 区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 时,流速减慢,河流携 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 口前方,加潮顶托,形 成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稠密, 河道由分汉顶点向海洋 呈放射状核心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状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土壤多呈条带状平原肥沃,水源丰富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呈明显的原资源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条带状平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 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 落带地势平坦,土壤

4、肥沃,水资 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 的河运和海运带状、团状【思维拓展】河流与聚落的形成河流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河流流域内有众多的聚落分布。聚落 多形成于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如等城市;两河流的交汇处,如武汉、重庆等城市;河 运的起止点,如赣州等城市。一典例精析类型1典型的河流地貌典例.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河流横断面、与 a、b、c对应正确的是(双选)()A. a B. b C. c D. d (2)若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 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A.河口三角洲I更容易和 e岸相连B. 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 c处C

5、. 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大于b河段D. c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答案(1)AC(2)AC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侵蚀地貌的判读及应用。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a、b、c、d、e在不同河段的位置及、分别所代表的河谷形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 河段河流侵蚀的方向及形成侵蚀地貌特点。第(1)题,、对应的河谷形状分别为槽形谷, V形谷及 U形谷。然后结 合a、b、c、d、e在河段中的位置具体分析。第 (2)题,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淤积左岸, 河口三角洲容易向左岸连接,建水电站应建在水量大,有落差处;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沉积物的颗粒可能 a大于bo a处先沉积,颗粒直径要大于 b, b处后沉积,搬运的

6、远一些 颗粒应小些;c河段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应以沉积作用为主。1 .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的方法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主要是在侵蚀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别。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 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 方向为垂直方向;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 大致垂直。2 .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之一瀑布主要是河流对硬度不同的岩石产生的差异侵蚀而形成的。瀑布发育的地区,上部 较坚硬的岩石,不容易遭受侵蚀,下部较松软的岩石容易遭受侵蚀,在河流下蚀作用下, 瀑布逐渐形成,瀑布形成后,由于溯源侵蚀,瀑布逐渐向河流源头退缩

7、,由于侧蚀,瀑布 逐渐加宽。【变式练习1】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 ,以 作用为主;B: ,以 作用为主;C: ,以作用为主。(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深,大,多,水能资 源; C处河段特征: ,泥沙,江面宽广,利于(交通)。D: )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A. U形谷B .喀斯特溶洞C .河流瀑布D .河口三角洲答案(1)乙流水侵蚀、下切 丙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 甲流水沉积(2)下切落差峡谷丰富 流速慢沉积航行(3)C解析 本题考查流速、流量

8、与侵蚀、搬运能力的关系问题以及岩性与抗蚀力问题。在河流的上游(A处)以侵蚀作用为主;在河流的中游(B处)以搬运作用为主;在河流的下游 (C处)以沉积作用为主。类型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典例2 说明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答案 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山地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解析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交通线和地形又是影响村落分布和规模的基 本要素。由图可看出,该地有道路,地形既有山地又有平原,即可解答。励思维拓展并非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 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9、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 住条件差,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变式练习2若该聚落形态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A.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甲乙丙答案 A解析 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的,则在河流的干流附近聚落要分布得多一些,支 流少一些。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处聚落明显较少,故最可能为支流的是甲乙。1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B .河流的下蚀 C .河流的侧蚀 D .河流的溶蚀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溯源 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

10、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 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 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 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 作用。2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A.溯源侵蚀B .下蚀 C .侧蚀 D .垂直地面的侵蚀答案 C解析 河流在凹岸侵蚀使凹岸谷坡后退,河床变宽,河流向横向发展,应属于侧蚀作3 .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河流示意图A.B . C . D .答案 A解析 从图

11、上看河流是曲流,河水对河岸的侵蚀不仅受河湾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还 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受上述两种力叠加影响的河岸,侵蚀较重。4 .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三角洲B .峡谷 C .黄土高原D .沙滩答案 A解析 峡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沙滩是波浪沉积形成 的。5 .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涅水谷地等河谷地带答案 A解析 平原虽然是最适宜聚

12、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 原;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在山区高原,河谷地区地势低,热量 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6 .下列关于河流对城市分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全部都位于冲积平原地区B.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濒海、濒湖和沿河的平原地带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答案 B解析 在热带地区,由于冲积平原不易散热,天气闷热,对居住很不利,所以城市多 分布在高原上;在山区,多倾向于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冲积平原具有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便捷 的运输条件等优势,为大城市发育提供

13、了良好的条件。7 .读图,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图 7 切怒 :- 令例等高级铁路绿洲沙漠湖泊A. aB. bC. c D . d答案 B解析 从图示可知,b处地形平坦,邻近河流,水源充足,又有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周边绿洲面积大,位置居中,在a、b、c、d四个位置中,其区位优势条件最为突出。8 .读“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有利于 和。地形以 为主。这样的聚落一 般可顺河道伸展 成 状。(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因为那里地形,水源, 便利。

14、(3)如果图中A、B、C与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的早期聚落相对应,请用连线将它们 连接起来,则该区域是我国的 平原。A西安B宝鸡C渭南答案(1)河流灌溉航运平原条带(2)B 平坦充足水陆交通(3)渭河 A宝鸡 B西安 C渭南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A B、C三村落均沿河呈条带状分布,可根据已学知识分析 与此相关的问题。(2)B村落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有可能最先发展 为城市。(3)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均位于渭河平原上,根据其相对位置可以正确连线。 课时作业 一河流冲出山谷,随着流速减慢,可形成洪积扇地形,读图回答 12题。1 .沿CA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2 .沿A-B方

15、向物质组成可能是().粉砂黏土 砾石.砾石黏土 粉砂A.黏土 砾石粉砂BC.砾石粉砂黏土D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河流流出山谷时,由于河水流速减慢,物质堆积,而对应山谷出口处 的中部由于堆积物质较多,再加上只要有流水就有物质堆积,所以中部堆积层较厚。第 题,物质颗粒在堆积时大的颗粒先堆积,小的后堆积,因此从河流上游到下游,颗粒逐渐 变小。卜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完成35题。3 .若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洪积平原BC.河漫滩平原D4 .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A.B . C.5 .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A.夏秋两季B .春夏两季 C)“U型谷三角洲平原 D

16、.秋冬两季D .春冬两季答案 3.A 4.D 5.A解析 第3题,河流出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易成洪积平原。第4题,处为河流凸岸,泥沙在此堆积,黄金为外生堆积矿床,在处才可能有沙金。第 流为季风区河流,夏秋为雨季,河水流量大。5题,我国南方河读图,回答67题。6.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A.峡谷B .三角洲 C .河漫滩平原D .沙丘7 .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B .河漫滩平原C .三角洲 D .高山顶部答案 6.A 7.B解析 第6题,图中怒江河段流经横断山区,落差大,水流湍急,流水的侵蚀作用以 下蚀为主,峡谷地貌发育。第 7题,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

17、高,气候寒冷,聚落分 布在地势较低、气候温暖的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水调沙试验,并获得成功。据此回答89题。8 .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流水溶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A.B .C.D.9 .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以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在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A.B .C .D .答案 8.A 9.C解析 第8题,通过

18、“人造洪峰”可增强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将沉积于黄河下游河 段的泥沙侵蚀起来,然后通过流水将泥沙搬运带入海洋。第9题,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地区,那里河流的补给量小、水流量小、含沙量也小,故源区的工程对黄河下游的“缺水多 沙”影响不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属气象灾害,与黄河下游含沙量无关;故解决黄河下游 的“缺水多沙”,应合理地向下游调水以及在中游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10 .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 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南岸A好原生林斜叶林 革次生林制叶林 韶稻田桑果林(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A 位于 游; B 位于游; C位于 游(2)该

19、河位于 半球,判断理由 。(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 处。理由(4)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答案 (1)上下中(2)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3)C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 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 第(1)题,河流在中上游一般以流水侵t为主,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 下游。第(2)题,图中B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提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 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结果。第 (3)题,建坝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水能多少。C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则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 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第 (4)题,河流上游一般地势较陡峭,森林主要起到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森林被破坏,会出现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涵养水源功 能下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而河流含沙量增大会淤积河床,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会使洪峰更高,这样必然增加洪涝几率和损失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