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女人.服装.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7691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女人.服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女人.服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女人.服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女人.服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女人.服装.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女人.服装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女人.服装女人爱美是天性,或涂脂抹粉,或描眉画眼,或穿金戴银,或着红配绿。君不见,服装店、商厦内流动的多数是女人的身影?浮动的是女人衣袂飘逸的暗香?耳边飘过的是女人的软语细声?女人对服装的热爱,由古至今,源远流长。历史上的“环肥燕瘦”“楚王好细腰”,是男人对女人身型的爱慕,而对女人自己而言,迎合帝王的喜好,展现一个最完美的自我,以期争芳斗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是深宫内帏中女子生存的全部意义所在。服装之于女人,是争宠扮靓的重要手段。对于民间普通女子而言,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官宦人家或有钱人

2、家的小姐穿绫罗绸缎,衣着光鲜,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图个好彩头,至于研习“琴棋书画”,学些私塾只不过是增加点嫁人的资本而已。正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自谦的“些许识几个字罢了。”百姓女子或粗茶淡饭,或难以裹腹,穿暧已属不易,但爱美的天性仍时不时地展露出来。白毛女中,杨白劳给喜儿的一段红头绳,令喜儿欣喜若狂。这是一位少女对美的渴望之情。建国初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女人的服装也只停留在穿暧的限度上。军装盛行时,男人与女人的服装是没有区别的,那是个混淆性别的年代。黑、灰、蓝的基本色调,使得爱美的女人,在翻开的衣领内,露出一截衬衣的花边,或是小碎花的底色,在当时的年代来说,已是女人对美的最大诠释了。70 年

3、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封闭的国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我记得曾看过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这部影片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之于女人,已不仅仅是能穿暧就行,也不只是有限的几种色彩。一年四季,五颜六色,季节更新变换,衣橱内衣服也是常换常新

4、。衣服也不是穿破了再买新的,而是与时俱进,旧衣是被时尚、被流行所淘汰。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女性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我记得原先还有收破旧的人满大街小巷收衣服,现今也基本不见了。家家都有过剩的衣服,户户都有积压的旧衣。即使这样,商场内人流如枳的依然是“衣橱内总是缺一件衣服”的女性。作家张爱玲曾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没有合适的衣服,也许穿起老祖母的衣服才是最时髦的。”服装对于今天的女人来说,其价值早已不再是实用了。穿衣扮靓,体现女人的品味,彰显女人的个性,已超出服装本身之于女人承载的意义了,一个女人怎样着装,表达着她对

5、自己怎样的认定,也流露出了很多内心深处的东西,你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以及一种思想境界。女人服装体现了时代的特色,也体现了女人经济的独立。女为悦已者容,那个悦已者,在女人的词典里,更多的是指自己取悦自己,自己欣赏自己。林语堂曾凑热闹地说过:“女人脱下衣服是取悦男人,穿上衣服是取悦自己。”服装之于女人,既是女人疏缓压力的渲泄渠道,又是女人挥洒才情的用武之地,既是女人增强自信的物化语言,又是女人拥有成就感、实现感的自我暗示。女人对服装,欲说还休,欲罢不能。女人服装的时代变迁也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铿锵前行的脚步。“服装是女人心灵的旗帜。”女人就这样一路高举着自己的旗帜,无限美丽的沿着中国

6、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向你走来 政协委员中学教师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动人的篇章-近日,在参加教师交流培训时,柏城镇的同行告诉我:“东部农村饮用安全水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不久之后,我们也能吃上城里人的自来水了,这还得感谢你的提案开了个好头!” 我的家乡大牟家镇及周围乡镇的老百姓有史以来一直饮用高氟水,人人有一口难看的大黄牙(氟斑牙),人前人后不敢张嘴说话,都抬不起头来。其实,氟斑牙还是小事,很多人患了高氟病,留下了终生的痛苦。针对这一现状,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在20xx年3月召开的高密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我和本镇的3名政协委员一起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北部乡镇群众饮用安全水问

7、题的建议。 4月份,我们镇的政协联络组长从高密市政协开会回来,对我说,你们的提案被市政协确定为重点提案,市委书记吴建民就解决群众饮用安全水问题专门做了指示,市委、市政府把除氟改水列为新农村建设近年内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确定先投资4500万元建设北部6镇298个村20.2万人饮用安全水工程。我听了后,感觉是又惊又喜。 5月份,工程正式开工。随后,我不断从电视上看到,市委书记吴建民多次亲临施工现场进行调度。6月份,建设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专程驱车40多公里,上门征求我对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我恨不得在整张纸上都写满“满意”。7月份,为强化提案督办工作,市政协主席齐世增亲自带队,组织我们这些提案

8、人对北部6镇饮用安全水工程进行了专题视察。看到自己的提案办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身为政协委员的我,油然而生出了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豪之感。我永远都忘不了,20xx年11月20日,市委书记吴建民代表市委、市政府亲手启动了供水按钮,北部6镇饮用安全水工程竣工通水。从此,20.2万农民彻底告别了世世代代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并成为了“20xx和谐高密十个亮点”之一。委员中的教师同行栾勇等3人见这个提案落实得这么好,在向我“取经”之后,于20xx年提交了关于解决西部南部8镇群众饮水难问题的建议,又被列为了重点提案。市里投资1.1亿元,大力建设这项“埋在地下的民心工程”,于20xx年1月让西

9、部8个乡镇431个村庄、34万人饮上了安全水。该提案的落实,成为“20xx高密十大新闻”。20xx年,施宗光委员又从中接过接力棒,提出了关于建设东部南部农村饮用安全水工程的建议。当年,市里就决定投资4000万元,解决107个村8万群众的饮水问题,于3月份正式启动。竣工后,高密市将全面实现安全饮用水“村村通”。完善西部、北部供水管网,新建东部、南部供水工程,使安全饮用水通村率达到100%,是高密市20xx年确定的要为群众做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从20xx年我的那个提案开始,委员们再接再厉,用3个提案推动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总投资近2亿元的全市“村村通”安全饮用水工程,从而写下了动人的篇章,这在高密的老

10、百姓饮用水历史上的确是有着里程碑意义的。 世博会演讲稿:海派建筑和文化世博龚心瀚:龚心瀚: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出席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市建设优秀成果颁奖典礼暨上海城市建设发展论坛,感谢本次活动东道主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向获得奖项的同志们学习。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热烈的祝贺。能够倾听专家们的精采发言,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拜一个早年。作为上海的一个市民,我觉得海派建筑文化世博为题讲一点感受,和大家交流研讨。沧桑的上海汇聚了建筑的流派,上海的优秀建筑令世人瞩目。上海的各个景观时期反差比较大,这些年更是日新月异。上海1943年到新中国成立之间。上海的

11、近代建筑覆盖了欧洲文艺复兴和近代风格。包括法国式、英国式、德国式、美国式和西班牙式等建筑,集结了世界多国的建筑文化。南京路是上海建筑风格的代表,有专家在南京路沿街的建筑进行分类,从东到西依次分,以现在的和平饭店为代表的外滩优秀建筑风貌区,再往西是一家时尚的风尚区。包括大光明电影院、上海美术馆上海近代的优秀建筑。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是近代上海优秀建筑的精华,反应不同的建筑流派。 上海外滩也是上海城市建筑文化的代表,见证上海城市发展的外滩,在黄浦江的西南有各种欧洲风格的建筑。滨江浦东让外滩各个方面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拉开了一段距离。这些建筑经过历史的洗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是上海城市的标志。南京路和外

12、滩的公共建筑等,加上上海中心省区各式各样的洋房等,这些上海几百年来的建设有着丰厚的海派建筑基础,这些建筑经过世纪的风风雨雨,依旧生机勃勃。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上海的发展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打造的新建筑越来越光彩,显得格外的珍贵。上海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真正做到了小平同志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上海建起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新建筑,成为海外建筑的新标志。其中文化类的公共建筑,有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馆等,其余的建筑有上海体育馆、上海体育馆等,还有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商务中心等,城市交通有两个大机场,一南一北两个大型火车

13、站。轨道交通和南北高架等驾于空中的道路,和东海大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等,这些建筑也已经成为上海建筑的最新标志。上海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短短的十多年里面,新楼拔地而起,成为上海城市的风景线。浦东新区、陆家嘴商务区现在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落地成荫。这是有各大银行、证券交易所的大楼,闻名世界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是浦东的特色,东边是现代建筑文化的展现。按照2050年的计算,上海市当年的建设总量相当于当年欧洲的建设总量。新的创业园区是上海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近些年来,上海在利用大面积的旧仓库等方面作出了新成绩。1993年建设的东方明珠塔当时成为上海的新标志,1998年金茂大

14、厦落成,20xx年环球金融中心大楼以492米的高度打破上海高楼的最新记录。并且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观景台。上个世纪以来上海20层以上的建筑已经超过20xx多座。我最近报纸看到上海现在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4000多。上海的摩天大楼有着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上海的嘉定安定新城等,十年来上海郊区有了新面貌。上海建设的总体方针就是总体保护,合理利用、巧妙利用。上海园林绿化的建设,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绿化面积扩大了几十倍,美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为生态环境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海和中国的本土建筑师在上海建设和上海世博会的建设中发挥了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完成了许多方案和方案的优化。他们在改

15、革开放中学习新经济的理念和科学体制,通过由国外交流合作实现有世界水平的超越。这是上海改革开放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就。当然,也不用怀疑,上海这些年的建筑也有一些不足,上海有一些建筑求新奇特,不伦不类。上海有一些建筑群总体印象不佳,标新立异。建筑总体贵在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变化和统一有机的结合。上海在土地批租等政策做得还是不知所措,保护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但是总的还不够。上海世博会是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奥运会,俞正声同志说要把世博会办成世界闻名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是展示海派建筑文化的一次大好机会,一次良机,有那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来上海参展,上海市海派建筑得到的很大的展示。上海世博会

16、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每美好,优秀的海派建筑符合这一主题。我们要大力展示和发扬海派结构文化,围绕城市让社会更美好的主题弘扬海派建筑文化,让世界了解上海建筑文化的前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更了解上海。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上海建筑展览,二就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上海建筑书画展,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上海海派建筑文化国际论坛,是尽快举办以上海建筑为主题的专线旅游。尽管和电视台合作,并设一个专栏,宣传、介绍上海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特别是海派建筑文化。基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 作为一个外行,在这么多的建筑专家面前盘点上海的优秀建筑,弘扬海派建设文化的问题有一些班门弄斧,不多之处请包涵。最后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参与者家庭健康、安心幸福。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