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784275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考点复习目标1.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考查重点,形式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如水的组成、构成、氢气的性质等,重在考查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图示中考资源网2.了解水污染、节约水资源、水的净化等知识。图示中考资源网3.能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图示中考资源网4.探究性学习内容,例如测定水的组成、分子、原子的性质等知识,突出对分子性质的探究(如: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等)图示中考资源网,重在考查我们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和发散思维能力。图示中考资源网知识网络图示中考资源网考题典例分析【例1】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图示中考资源网下

2、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解析:水由水分子构成,而不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或“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a管产生的氢气,b管中产生的氢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图示中考资源网答案:D。图示中考资源网【例2】每位公民都应树立节水意识。图示中考资源网下列用水习惯能够节水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流动的自来水为西瓜降温C.用大量水冲洗自行车 D.加了过量洗衣粉洗衣服,然后反复冲洗解析: 选项B、C、D是浪费水资源的做法

3、,只有选项A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是节约用水的习惯。图示中考资源网答案:A。图示中考资源网【例3】(09赤峰)图示中考资源网右图是通电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图示中考资源网请回答: (1)图示中考资源/网电解水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图示中考资源网 (2)图示中考资源网气体a是 ,它燃烧产生 色火焰 (3)图示中考资源网干电池电极M为 极(填“正”或“负”)图示中考资源网。图示中考资源网 (4)图示中考资源网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通电 。图示中考资源网答案:(1)图示中考资;源网电能 (2)图示中考资源网氢气(或H2)图示中考资源网 淡蓝 (3)图示中考资源网正 (4)图示中考资源网2H2

4、O= 2H2+O2 历届中考回顾1.(09河南)图示中考资源网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2.(06河南)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图示中考资源网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09湘潭)图示中考资源网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

5、许多麻烦,下列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过滤B.煮沸C.加明矾D.加活性炭4.(09绥化)图示中考;资源网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图示中考资源网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自然界的水经过滤后就得到软水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D.水蒸发时水分子不断运动,水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5.(09宜昌)图示中考资源网我们应该认识一些特殊的标志,节约用水的标志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 A B C D6.(08河南)图示中考资源网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图示中考资源网(1

6、)图示中考资源网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 (写出一种即可)图示中考资源网;常用的净水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图示中考资源网。图示中考资源网(2)图示中考资源网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图示中考资源网2。图示中考资源网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图示中考资源网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图示中考资源网考卷达标训练(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图示中考资源网1(09贵港)图示中考资源网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生命活动离不开水C.水的沸腾属于物理变化 D.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不会放

7、热或吸热2(09湖州)图示中考资源网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示中考资源网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图示中考资源网若氢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甲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图示中考资源网3区别硬水和软水,选用的物质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明矾 B石蕊 C活性炭 D肥皂水4.(09湖北黄石)图示中考资源网下列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B.水变成蒸气时,水分子变大C.水受热时,水分子运动加快 D.水电解时,水分子发生改变5

8、.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体积B将食盐溶解于水中,所得食盐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C木炭吸附冰箱中食物的异味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6.(09海南)图示中考资源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霉变大米洗净后可以食用 B.生活、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健康7.(09晋江)图示中考资源网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图示中考资源网2009年3月22日第17个世界水日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图示中考资源网下列做法不符合这

9、一主题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A.加强水资源的保护B.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C.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方式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8.(09襄樊)图示中考资源网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_组成的。图示中考资源网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的方法可以使水净化,其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_。图示中考资源网9.(09重庆)图示中考资源网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水的污染。图示中考资源网某城镇生产、生活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图示中考资源网河流中A、B、C三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图示中考资源网地点项目ABCpH6451L水中溶解的氧气0 .011g0.0

10、07g0.003g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考资源网为了减少硫酸厂废水对河水的污染,要选用一种廉价的物质进行处理,你选择的物质是 _(填化学式)图示中考资源网。图示中考资源网(2)图示中考资源网C处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 _ 、P两种元素含量过高。图示中考资源网(3)图示中考资源网你认为在A、B、C三处中,最适合作自来水厂取水点的是 。图示中考资源网10(09厦门)图示中考资源网根据下图填空:图1水蒸发实验 图2电解水实验 图3家用电解水器(1)图示中考资源网图2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2)图示中考资源网比较图1和图2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其不

11、同点:_;pH水的应用10.0浸泡蔬菜9.5日常饮用9.0烹饪6.0洗头发5.5洗涤器皿(3)图示中考资源网在图2实验通电时,a试管中液体呈碱性、b试管中液体呈酸性,利用此原理设计的家用电解水器(图3)图示中考资源网,可得酸碱性不同的水,且各有其用途(见右表)图示中考资源网。图示中考资源网右表中用于“日常饮用”的水遇紫色石蕊试液显_色;家用电解水器生成的碱性水可除去水中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生成小分子团水,因而对健康有益。图示中考资源网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含5个水分子的水分子团:_;图2装置电解实验完毕,测定剩余水的pH,结果与实验前相同。图示中考资源网请对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图示

12、中考资源网参考答案历届中考回顾1.B 2.B 3.B 4.A 5.C 6.(1)图示中考资源网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任写出一种即可 沉淀、蒸馏、吸附、过滤、煮沸等任写出一种即可 (2)图示中考资源网CO2 +1考卷达标训练1.D 2.B 3.D 4.B 5.B 6.A 7.D8.氢元素和氧元素;蒸馏9.(1)图示中考资源网Ca(OH)2 (2)图示中考资源网N(或氮)图示中考资源网 (3)图示中考资源网A通电10.(1)图示中考资源网2H2O 2H2+O2 (2)图示中考资源网图1实验中水分子没有变化,而图2实验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3)图示中考资源网蓝 5H2O或(H2O)图示中考资源网5 本小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是学生针对本题情况的合理猜想均可。图示中考资源网如:两电极产生的酸和碱,在电解完毕后恰好完成中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