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ppt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789853 上传时间:2021-09-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优质说课:点评与建议,武汉 2012.7,2012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课标要求:,(老版)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版)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优质说课简介:,S课例 W课例 T课例 X课例,赏析四步:,一、共同的优点 二、各自的特色 三、存在的不足 四、几点建议,一、共同的优点,1、教学过程:追求独特性 导入独特:演讲导入(S课例) 双重导入(W课例) 情景导入(X、T课例) 活

2、动独特:历史社会考察(W) 制作历史年表(T) 填写历史表格(S、X),设计独特:,S W X,2、教学要素:体现全面性,课标、教材兼顾; 教法、学法兼具; 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兼容; 教学环节要素完整。,3、教学情境:呈现多样性,通过材料(W:两个问题,5则材料) 通过图片 通过视频 通过设问,4、教学策略:展示创新性,活动策略(W:走出课堂,分组活动;课内活动丰富) 方法策略(W、S:导学导读提纲;合作、探究式的具体方法运用) 教学素材运用策略(T:视频、动漫、图片、故事;W:A组学生走访的素材,B组学生收集的素材) 教学内容整合策略(四位老师根据内容特点、创新预期及如何实现高效教学

3、,制定不同整合策略),5、课堂灵魂:凸显思想性,W:为什么要传承首义精神? T: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6、教学风格:彰显个性,W:策划力、组织力强,历史素养较好,教学视野开阔,比较大气 T:整合教材的能力强,善于归纳、总结,教学层次感强,比较全面 X:善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重视历史细节处理,比较细致 S:教学的计划性强,重视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考虑问题比较周密,二、各自的特色,W课例: 1、学情分析得之有据 方式:问卷调查 2、三维目标定位准确 简洁,有层次感,准确(如“引导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感知首义精神”),3、教学过程匠心独运 补充丰富的图文资料,论

4、从史出 (历史过程以图为主,历史认识以材料为主) 调整子目的教学顺序,化繁为简 (先讲辛亥革命经过,铺垫、激趣;再讲辛亥革命背景,分析、探究) 拓展学生的历史观念,延伸史识 (补充关于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观念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引起深刻变化的材料,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图解复杂的历史概念,突破难点 (对三民主义与民主共和的关系的理解) 4、引导学生走近历史、亲近历史(历史考察,史料收集),T课例:,1、按照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再现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 2、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 3、课堂探究不回避重要问题 如辛亥革命的性质、结果、意义,S课例:,1

5、、重视对教学的规划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时间分配 2、重视学生活动 自由阅读,小组合作,问题质疑,课堂练习 3、讲课富有激情,X课例:,1、有的知识点体现课标要求比较好 如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的教学 2、有的问题有一定思维价值 如“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广义、狭义理解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与孙中山的关系” 3、有的教学细节处理比较好 如“雄鸡一声天下白(通过看图和改字,培养学生通过图片的表面信息获取隐含信息的能力。”,三、存在的不足,(一)教学目标制定 1、目标庞杂,难以落实 2、目标抽象,不切实际 3、目标高远,急功近利 4、目标虚浮,乱贴标签,(二)教学内容处理,1、关于孙中山 课

6、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从课例文字材料中展现的教学过程看,几位老师在体现课标这一要求上均着力不够。 2、关于武昌起义 课标要求“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 3、关于中华民国的成立 课标要求“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除S课例外,其他课例没有充分体现这一要求。,(三)历史观,1、革命史观过于强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条件。”

7、 现代化史观应该是评价辛亥革命的基本尺度,2、唯物史观机械运用,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偶然性 (张鸣:辛亥革命,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 (李泽厚:辛亥革命的成功也是偶然的) 只讲必然性,不讲或者不敢讲偶然性,是对唯物史观的机械运用。,江苏省“历史分析能力与历史教学素养细目表”: 第3条:引导学生分析因果关系中多种起因,包括:偶然性、意外性的历史作用。 第7条:引导学生比较互有冲突的历史叙述。通过举例说明历史的偶然性、不同的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挑战历史必然性的各种结论。 刘克明: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素养的提高以2011年江苏省初中历史教学基本功大赛为例,3、历史观念不够理性,大话

8、、空话、套话充斥,这不符合历史的学科特性 (“辛亥革命志士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为革命事业不断进取的精神”) (“使学生得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结论。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此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作为湖北人,我们不仅要有光荣心,更要有使命感,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灵秀湖北而奋斗。”) 用政治报告里的结论代替历史结论 注意历史用语和政治宣传用语的区别。,(四)课例具体问题置疑,1、W课例 (1)将“三民主义与民主共和的关系”作为难点是否符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 (2)“弘扬首义精神”是官方宣传口号,并不具备历史特征,课堂结束部

9、分提出“我们为什么要传承首义精神?”是否合适? 2、T课例 (1)在“探究历史”环节,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界定、结果的质疑、意义的探究,对初中生而言,思维密度是否过大? (2)“课外讨论: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该不该?”这是不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假命题?,3、S课例 (1)讲课如何把握好“激情”与“煽情”的度? (2)如何构建更加真实的课堂?(看学生的回答近似标准答案) 4、X课例 (1)教学打乱教材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2)在材料缺失的情况下,如何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四、几点建议,1、加强历史学习,能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方向感和分寸感 如辛亥革命,列举和中学教材不一样的观点: 革命爆

10、发时清政府的经济处于良好的状态 革命爆发的偶然性和结果的多种可能性 立宪派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众望所归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动荡的阀门 革命不如改良、立宪,2、加强历史观学习,增强辨别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杨天石:究竟是谁领导了辛亥革命?挑战传统观点: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只存在一个力量微弱的资产阶级,他们只支持一种政治主张,走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的君主立宪道路。”,几种史观介绍: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3、课堂活动要适度,多在“讲”上练苦功,叶小兵: “在历史课上,教师不但要讲,要讲好,而且不能少讲。” “如果历史教师放弃讲授历史,就可能阻断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 所以,不能把讲的任务交给多媒体手段,走历史教学技术化的路子,也不能交给活动。,4、课堂教学几点提醒,(1)简化教学目标 目标庞杂化的结果是失去目标 越简化越有可操作性 目标要与教学过程相统一,(2)“史料第一”原则,史料是基石 无史料无真相 文图资料配合,以文字史料为主 初中历史教学选取史料要求:典型,简洁,生动,易懂,(3)“课标意识”与教学创新,课标是一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 备课必须解读课标要求(不仅仅是罗列),按课标规划教学 在完成课标要求基础上大胆创新,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