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促进机制和障碍.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791259 上传时间:2021-09-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的促进机制和障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就业的促进机制和障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就业的促进机制和障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就业的促进机制和障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就业的促进机制和障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的促进机制和障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的促进机制和障碍.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成立机构的同时,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 金投入,将促进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安排资金用于社区劳 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经费及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1.1 . 2. 3组织机制形成从上到下层层促进就业的组织机制。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 为“四级政府、四级管理、五级网络”,不但中央、省、市、区各级党委、 政府都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还通 过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组织建立社会保障平台。1.1 . 3以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的机制我国政府引入了旨在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能力的积极就业政策。“十一五”期间,劳动力市场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享受再就业优惠

2、政策 的条件,扩大了享受优惠政策的人员范围,并对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进行 了扩展、延伸、调整和充实,进而形成了以积极的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的 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通过税费免除和小额贷款政策鼓 励创业;二、通过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三、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四、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机制。1.2 .4以创造公益性岗位为主的就业援助机制就业援助实际上是就业扶贫,通过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提 供公益性岗位、建立再就业基地等措施,解决好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再就 业问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均可享受“4050”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 险补贴政策,子女可享受免费技能培训政策

3、,保证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个 人就业;对“4555”人员实行社会保险援助政策,给予从事灵活就业的离 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大病统筹补贴,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稳 定性。1.2 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一一素质就业素质就业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儿年来围绕促进就业提出的 一项政策性概念,其具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微观含义是指通 过增加劳动力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能力。宏观 含义是指通过扩展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大量地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全面 提升技能型劳动者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形成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初 中高型技能人才的比例,提高社会的就业水平。1. 2.1劳动者素质及就业

4、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素质就是一个劳动者所具有的人力资本水平。 一般认为,除先天因素外,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有教育(包括正规教 育、在职培训、社会成人教育等)、卫生保健、个人和家庭的迁移方面的 投资,其中最核心的是各种形式的教育及培训投资。著名经济学家雅各 布明瑟尔对人力资本的形成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挣得剖面理 论,图中、分别表示医疗、卫生、保健条件改善前后的平均挣得能 力,max必表示一般人力资本(未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的最大挣得能力, max必表示不包括高等教育的各种教育和培训(家庭教育、初中教育、成人 教育、在职培训等)形成的人力资本的最大挣得能力,max人表示包括高等 教育在内的教

5、育和培训形成的人力资本的最大挣得能力。右表示接受正规 教育的年龄,功表示中等教育的毕业年龄,为表示接受在职培训的年龄, 友表示接受成人教育的年龄,功表示岁随身体发育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能达 到的最大挣得能力的年龄,友表示由于医疗、卫生、保健以及教育、科学、 在职培训因素等形成的人力资本所能达到的最大挣得能力的年龄,小右 表示医疗、卫生、保健条件改善前后的死亡年龄。挣得剖面在理论上肯定 和直观地表示了包括不同等级的正规教育、职业培训在内的各种教育对人 力资本积累水平的影响,表明劳动者只有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地接受正 规教育、职业培训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才能使人力资本水平达到最高水 平,也才能达到期望

6、的就业水平,缺废任何一样,都将使人力资本水平及 就业水平受到影响,素质及正规教育、职业教育及培训都关系密切。1.2.2素质就业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实现劳动者素质就业能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的就业水 平,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社会政治及经 济含义,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1. 2. 2.1实现素质就业是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素质就业政策的推进,旨在使劳动者掌握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知 识和技能,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真正具有竞争和谈判能力的求职者,从而提 高就业的可能性和稳定性。无论是青年失业(包括大学生失业)、城镇困 难群体失业还是实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都可从推进

7、素质就业政 策的过程中得到逐步和有保证地解决。1. 2. 2. 2实现素质就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 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 高,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抓紧培养一批专业化高技能人才,通过 高端劳动,全面提升技能劳动者整体素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 谐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1. 2. 2. 3实现素质就业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建立创新性社会的核心是培养社会公民的知识创造力,创造力来 源于公民坚实的职业素质积累,而这种职业素质积累又依赖于一个社会完 善的、覆盖社会全体劳动者的动态化的和伴

8、随终身的培训教育体系,使劳 动者能够持续地具备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各种专门知识 和劳动技能。素质就业政策正是以在全社会建立这一完善的教育培训体 系,动态化地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实现公民个人职业生涯全面 发展的客观需要。公民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必须不断根据劳动力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个人职业规划的变化调整、补充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结 构,以实现职业提升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推行素质就业要把握好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从经济学的 角度来看,素质就是一个劳动者所具有的人力资本水平。这一水平及正规 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都关系密切。正规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并实现 素质就业的基础因素。首

9、先,就某一特定专业或职业来说,劳动者的素质 即人力资本存量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有些是处于基础层次的知 识和技能,有些则是建立在这些基础因素之上的知识和技能,正规教育所 提供的是处于基础层次的人力资本要素,是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即职 业素质的基础,是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的基础。其次,正 规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搜寻配置能力。所谓劳动力市场的搜 寻配置能力是指劳动者对劳动力市场的相关信息具有的分析处理能力以 及实际的社会沟通能力,这一能力及劳动者的综合知识修养呈正相关关 系。最后,正规教育可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层次和职业地位。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的“筛选理论”认为,

10、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 情况下,教育文凭具有筛选功能,是个人能力的信号,较高的教育水平代 表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教育水平是进入高档职业层次的通行证。职业 培训是指在正规教育之外,为增加或改进某种直接参及社会生产的知识或 技能而进行的不以获取学历为目的的学习活动。职业培训是提升劳动者素 质及就业能力最直接、最重要和最便捷的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职业培训 具有十分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培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职业培 训具有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性,低投入和高产出性,时空广泛性和投资 主体多元性。由于以上特性,使得职业培训成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实现 素质就业的首要因素。1.3就业促进机制

11、的主要障碍和问题在促进就业机制中增加更多市场成分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如果市场机制不完善,即使下岗 失业人员通过就业扶持和就业援助实现了再就业,也难以保证其就业的稳 定性和保障性。“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全方位促进市场就业,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阻碍市场就业机 制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3.1 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首先,对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限制基本根除。取而代之的是将农 民工逐步纳入城市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和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同时,城乡 劳动力市场统一的趋势也逐步显现,城市新成长的劳动力及进城务工农村 劳动力的工资价位正

12、在趋同,劳动生产率决定工资率的价值规律正在发挥 作用。然而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从以往的进入歧视转移 到了使用过程中的待遇歧视。由于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农民工的待遇歧视破坏了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公平性,对整个 城市劳动力市场价位起到抑制作用,也对城市劳动力的就业起到抑制作 用。其次,普通劳动力市场及专业人才市场之间的身份分割也逐步淡 化,但市场分割越来越强化。由于所有的劳动者都通过统一的机制实现就 业,这两种市场之间的制度分割已逐步消除,但是市场分割却逐步强化, 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市场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不但需要高等教育学历, 还需要专业工作经验背景,同时表

13、现为劳动报酬差距拉大。这种市场分割 是市场效率的体现,是劳动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我们应着重对普 通劳动力市场加以扶持引导。最后,政府控制部门及市场主导部门之间的体制分割依然较强, 是所有劳动力市场分割最根本的原因。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影响力依然 较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业稳定性高、收入较高、竞争压力相对较 小,基本不受市场机制作用的影响,是对市场就业机制正常运行的干扰。 也就是说目前的体制分割主要存在于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改善机关 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建立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机制 的最后难关。1.3.2 就业的保护问题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已经消除,但维护市场

14、公平的规章 制度尚待完善。市场主导部门的就业群体的就业灵活性增高,就业保障性 降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劳动合同保障,无劳动合同或 劳动合同短期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缺乏相应的法律调整等;二、工作时 间长、劳动报酬低,低工资劳动者不但工资水平低,而且往往超时劳动、 缺乏保险福利;三、劳动者的培训机会相对有限。在这种就业保护严重不 足的总体劳动力市场环境下,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的就业安全感和就业 稳定性。1.3.3 就业的社会保障问题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模式是为体制转换而建立的,希望用一套制 度解决老体制的遗留问题和新制度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过渡模式。这套 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正规就业、门槛

15、高、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由于人群之间 的收入差距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形势差距过大,建 立一个高门槛、高水平的体系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要,而大多数人难以进 入。在就业时缺乏就业保护,又没有足够的失业、医疗、养老保险预期的 大环境下,会使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受挫退出劳动力市场,一部分该退出 劳动力市场的反而无法退出。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需要继续改善总体 劳动力市场环境。1.3.4 城乡就业体系割裂目前城乡就业体系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十分薄弱。目前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终 端只延伸到乡镇,村一级普遍没有建立及城镇社区相应的公共服务管理平 台,农村劳动力管理和服务没有

16、真正形成有效的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尚没 有覆盖到农村基层,就业信息在农村不对称状况比较突出,农村劳动者获 取就业信息和服务的机会较少。(2)创业扶持政策缺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可以享受的 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优惠政策,目前还未把农村劳动者纳入享 受范围。(3)社会歧视和其他不公平等因素尚未消除。农民工已成为城镇 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边缘弱势群体,他们主要从事城里人不愿干的累、 苦、脏的工作,报酬相对偏低,由于劳动用工不规范,侵犯农民工的现象 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没有城镇户口,农民工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要比 城镇人口支出更多,而福利享受则低。(4)劳动者自身技能素质普遍偏低。就业竞争能力弱,是制约农 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