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793807 上传时间:2021-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本文主要是将五年制高职院校中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与现今的教学现状相结合,探讨电子技术微课中的教学模式,设计微课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都得到减轻,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上去。【关键词】微课;电子技术;教学模式一、现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中的电子技术课程都是使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听;和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将教师讲授的执行进行机械化的吸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以进行学习兴趣的开掘,因而也就很难将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出来。1.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五年制高职院校中的

2、学生根底较为薄弱,对于学习理论知识较缺乏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其见解和经验传输给学生抽象的知识内容,却将学生的感悟和想法忽略,不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存在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课程安排的超过负荷,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器材设备以及教学场地等又较有限,学生的动手实践时机较少,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导致学生认为课程中的知识过于抽象。3.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实验中的设备缺乏在职业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过程中,实践所需的各类硬件设施不能够相应的跟进,导致存在实验设备缺乏、老旧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进行实践,很难将实

3、作的技能提高。4.没有合理的考核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形式比拟死板,题型也较为常规,只是选择、填空、计算、问答等形式,这只能够考察概念,并不能使学生将知识真正理解,也不能很好的反响出教学的真正质量。二、微课教学的特点和意义微课就是在微学习的根底上建立的微内容,其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自学时到达最正确效果而设计的,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根底上进行,以微视频的形式围绕某项技能或者某个知识点展示教学活动的过程。视频一般会在515分钟之间。其特点就是能够将教学的精华以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色突出出来,同时也能够实现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教学反思之间的整合,将教学支持的资源系统化。作为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微课是传

4、统教学过程的资源拓展和补充。其交互性强、短小、移动化的特点使与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的,同时也与电子技术的教学和行业开展紧密相连。因而其对于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实现实践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1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满足。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不高,需要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并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锻炼。微课以交互式在线的模式进行,使教师能够将学生的缺乏之处及时发现,便于进行辅导,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提高。2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多元化。将微课引入电子技术课程中,能够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使学生更感兴趣,愿意去进行知识的探究。3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加,使课时缺乏的情况得到弥

5、补。在电子技术课程中使用微课能够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打破,提升教学的效果,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三、电子技术课程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微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实现其学习激情和好奇心的激发。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较为复杂、难懂,微课的引入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选择主题需要抓住难点、重点、热点、疑点来进行。作为一门工科专业课程,电子技术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高,因而在微课设计时需要进行充分考虑。首先对微课课程进行剖析,将主题确定好;然后依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微课设计;并进行微课教学的实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趣味性增加;最后进行课程效果的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完善。四、结语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微课是对教学过程非常有帮助的,能够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同时也加速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1】王继良.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44-46.【2】卢德俊.电子技术根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77-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