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7955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队伍整体状况的调查研究 【内容提要】采用抽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数量状况、结构状况、课题研究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远不够理想,应予以优化;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及中、高级职称人员均居主体地位,但在体育院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稍高于体科所科研人员。【摘 要 题】体育研究 1 前言 在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从总体上来研究我国体科所科研工作发展的问题,中国体育报2002年1月10日第7版已有报道,但以人才问题为视角,专门研究体科所科研人员

2、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论文却尚未见诸报道。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的重要方面军,与高校体育院系教师所组成的科研队伍不同的是,它是一支专门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中的专职队伍。本研究拟结合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状况,从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展开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如今,其内在的涵义已得到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学者们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一种辩证的发展观。在对人才资源的看法上,该发展观注重人才资源与人才成长环境、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发展、科技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具体到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则指伴

3、随体育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当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要走优化结构之路,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推进体育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作为重要使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科研人员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更要注重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共有36所体育科学研究所。虽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逐渐壮大,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不可否认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还没有严格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去实施,科研工作与运动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与科技创新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问

4、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欲建设好这支队伍,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优化队伍的结构,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并努力营造有利于这支队伍茁壮成长的环境。只有科研人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预定目标,才能促使体科所的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进而提高这支队伍对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贡献率。因而,对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发展状况的问题有必要作深入研究,对其作出合理规划。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国体育科学研究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将其科研人员

5、(专职)作为调研对象,共计178人。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读了我国体科所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了解了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状况;从INTERcom网上浏览了朝鲜、韩国、德国体科所科研人员若干方面的情况;参阅了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专著,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论文。 (3)比较研究法。为了研究的便利,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大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系、三峡大学体育系等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均系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状况。将研究对象即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与上述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同类情况进行比较,于比较中评价其队伍结构之优劣。 (4)统计分析

6、法。运用SPSS10.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众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科研人员的数量状况 附图 图1 科研人员的数量统计图 3.2 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状况 3.2.1 学历结构 表1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结构(人) 硕士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中专以下总局体科所 24 11 7 5山东体科所 3 20 8 2福建体科所 1 11 1 0山西体科所 4 19 6 0广西体科所 2 4 1 0湖北体科所 1 7 3 5河北体科所 1 10 1 1辽宁体科所 2 10 8 0 3.2.2 职称结构 表2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职称结构(人)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总局

7、体科所 24 19   4山东体科所 16 13 4福建体科所 6 5 2山西体科所 12 13 4广西体科所 2 5 0湖北体科所 5 6 5河北体科所 4 4 5 3.2.3 专业结构 表3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专业结构(人) 体育专业 理工类专业 文科类专业总局体科所 39 4 4山东体科所 30 3 0山西体科所 27 1 1广西体科所 7 0 0湖北体科所 9 6 1河北体科所 9 4 0 3.2.4 年龄结构 表4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人) 30岁以下 3050岁 50岁以上总局体科所 8 33 6山东体科所 4 22 7福建体科所 0 1l 2山西体科

8、所 4 22 3广西体科所 7 0 0湖北体科所 2 ll 3河北体科所 4 6 3辽宁体科所 3 12 5 3.2.5 性别结构 性别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统计可知,8所体科所中男性科研人员共计113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63.5%;女性科研人员共计65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36.5%,超出科研人员总数的1/3。这种性别上的比例搭配比较合理,有利于科研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合作研究。 表5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性别结构 男性 女性总局体科所 30 17山东体科所 21 12福建体科所 11 2山西体科所 17 12广西体科所 5 2湖北体科所 10 6河北体科所 8

9、5辽宁体科所 11 9 3.3 科研人员承担课题(省部级以上)研究的状况 表6 20002002年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数量状况(项) 年均数量 年均总量总局体料所 17山东体科所 2福建体科所 2山西体科所 2 33广西体科所 2湖北体科所 2河北体科所 2辽中体科所 4 3.4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 体育院系教师(均系体育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也是体育科研人员队伍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这支队伍的非专职队伍。体科所科研人员则主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是体育科研人员队伍的专职队伍。本研究试图将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

10、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作一比较,以揭示这两个群体在队伍结构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此,笔者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大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三峡大学体育系、江汉大学体育系、黄冈师院体育系、荆州师院体育系、襄樊学院体育系、湖北师院体育系、咸宁师专体育系、郧阳师专体育系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将其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 3.4.1 年龄结构比较 虽然用于比较的3个年龄段为近似年龄段,但仍具可比性。由表7可知,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下与55岁以下的人员均占队伍的主体,超过80%,说明中青年人员构成了这两支队伍的主体。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近

11、50%,较体科所科研人员在近似年龄段的比例高出31.9%,与体育院系教师中硕土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的年龄分布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高学历人员大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是高校体育院系近年来重点培养与引进的人才。要在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中建设一支年轻的学术骨干队伍,就有必要加大培养与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步伐。 表7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 30岁以下 3050岁 50岁以上体科所科研人员 18.0 65.7 16.3 35岁以下 3555岁 55岁以上体育院系教师 49.9 40.7 9.5 3.4.2 学历结构比较 由表8可见,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

12、历的人员均居主体地位,但在体育院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稍高于体科所科研人员,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已达到了2.1%的比例,共有14名,而在8所体科所中仅山东体科所有1名博士研究生。这与体育院系近年来出台的优待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才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体科所科研人员中专科以下学历的人员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体育院系教师中同一学历层次人员所占的比例。体科所当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学历层次,使其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表8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学历结构比较(%) 研究生 本科 专科以下体育院系教师 22.7 72.4 4.8 3.4.3 职称结构比较 由表9可

13、见,中、高级职称人员在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均居主体地位,超过80%。稍显不同的是,体科所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略大于体育院系教师中同类人员所占比例,体育院系教师中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略大于体科所科研人员中同类人员所占比例。初级职称人员在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当,均在16%左右。 表9 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职称结构比较(%)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体科所科研人员 42.7 42.7 14.6体育院系教师 34.9 47.1 17.9 4 结论与建议 (2)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科研实力相对不足,应注重与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之间就

14、某一学科或项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各体科所的职责、功能虽相近似,但在科学研究上却有着不同的特色,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研究各有其优势,建议体科所之间就某些项目开展合作研究,以利于形成合力优势。 (3)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下与55岁以下的人员均占队伍的主体,说明中青年人员构成了这两支队伍的主体。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及中、高级职称人员均居主体地位,但在体育院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稍高于体科所科研人员。【参考文献】 2 马淑燕.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1999,20(2). 3 赵勇戈.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武汉体育

15、学院学报,2002,36(6):14-17. 4 付志华.我国体育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38-40. 大学班主任队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述职报告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在推动学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7月份,我有幸被选入这支年轻活力的队伍,从事班主任工作。担任班主任以来,我深深地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也看到了学校自上而下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决心和期望。也使我明白了如何做好一名高校班主任。目前,我作为一位刚刚踏上大学班主任工作岗位不久,在学生工作及班级管理等方面谈不上有什麽经验,与岗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我深信

16、一句话距离不是障碍,努力成就辉煌。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别人先进的班级学生管理方式方法,不探索在学管工作中的一些客观规律,扎实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总结起来,现就本学期来班主任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个汇报。二、统一思想,转变角色、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就是要求我们用学校领导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按照高校班主任的要求办事,要和学生管理工作具体任务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指导开展我们各项工作;转变角色就是找准职业定位。要完成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名专班主任的角色转变。想问题,办事情要站在一定高度,处理好与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行的标兵,学的典范。

17、三、紧密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亲其师,才信其道。思想工作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只有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谈心,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才能信任你,才能敞开心扉,从而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给予正确引导。学生活动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汇集人气,凝聚力量的有效途径。发挥好利用好各项活动,对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班参与了学校的辩论赛,组织得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班计网的叶敏同学在市里获得了亚军。其次,参与了我校承办的男子篮球比赛,同时让他们到东区学校参与篮球赛,在学校创建文明宿舍活动,其中B406被评为文明宿舍。为了提高全体班干

18、部的素质,在12月15日加强了5S的培训。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管理,加深了与学生的联系和友谊,为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建设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的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普遍认为其根源就在于农村的农民人多。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推进城市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力。于是,农民到城里打工似乎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可是,农民在城里打工却遇到了不仅是恶意欠薪、生活和生产条件恶劣的问题,而且还有生活居住、孩子上学各种各样的歧视政策。结果,导致了社会矛盾突出。这样,人们自然又把矛头对准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大肆抨击。给人的印象是

19、,似乎只要打破了城乡二元制结构,那么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有人,还竟然鼓吹起土地私有化。实际上,这些思路只是顾头不顾尾的单相思。因为旧中国和拉美国家就是土地私有制却没有城乡二元制,可不仅是没能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反倒是拖累的城市也破烂不堪、不能有效发展。其实,城乡二元结构制恰恰正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政策体制。 (一)中国的农民为什么多呢? 根本原因,就是科学技术落后导致工业化程度低。 具体原因,是农村人口众多、别无所长,权利太小,少有机会。 现今的所谓“三农”问题,就是因为农村的人口,不仅是众多无比,而且别无所长,同时少有机会,只能以土地为生、

20、以农业为本、成为农民,形成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劳力过剩、农业低效、农民低收,造成农村贫困落后、依靠增人增收,进入恶性循环。 农村人口的绝大多数别无所长,也就别无所能,也就只能当农民。本来农业就是古老的主体产业,容纳着社会的主要人口。其它产业和行业都是由农民中另有所长的能工巧匠、以农业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所以,相对而言,农业是最简单劳动的产业,别无所长的劳动者就只能滞留于农业。 农民权利太少,没有国家政策导向的支持,少有机会转业改行。实际上,原本普通的城市人口绝不比农村人口素质高,只是因为国家通过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体制,组织推进城市了工业化,给他们创造出了在非农产业的充分就业机会,实现了收入增

21、长,带来了市场繁荣,拉动了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虽然同是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人,但是农民却从来也没能享有国家给予市民的投资政策和就业政策,反倒是被剥夺了主导市场增产增收的历史机会,形成低收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这就是现今“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来源!否则,如若当初国家利用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体制在农村推进工业化,那么现今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所谓的“三农”问题了。当然,在国家力量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可国际发展的竞争又十分激烈的条件下,只能是以“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方针,实施城乡隔绝的体制,集中主力发展一部,带动全部。利用原有基础,优先发展城市经济,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现在城市早已发展

22、成了国际先进水平,农村却还滞后在国际落后水平,国家就有必要集中精力、集中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就必须利用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体制,反弹琵琶,将农村提升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把投资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主导农村的工业化建设,就地吸纳和消化农村富裕劳力,让城里的富裕劳力到农村来打工!(二)由于传统的主流观念认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在城市。所以,只好又把希望寄托于城市发展,吸纳农村人口,这就走上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但是,历史的经验证明:此路不通。 城市的规模发展也遵循着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不可能无限扩张。事实证明,城市发展一旦超出了规模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就会爆发城市病,形

23、成对社会发展的反动和破坏。 从自然条件看,因为相对而言,西欧是人少地多、中国是人多地少,西欧的城市不用很大很多,就能吸纳了全国的大部分人口;中国的城市尽管相对又大又多,却也只能吸纳全国人口中的少数。所以,中国不可能依靠现有城市的规模扩张实现转移农村人口达到共同富裕的程度。 所以,中国以西欧的方式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显示出在城市的副作用,城市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自然就对于工业企业是持多多益善的态度,甚至将大量原本处在农村的工业企业接进城内,并着实得意一阵。 殊不料,好景不常。如此这般自我膨胀,现代城市病爆发了:人满为患,车满为害,缺水少电,房价

24、奇高,环境污染,大气污浊,正因如此,以北京为首,要求控制外来人口的呼声不绝于耳!这呼声尽管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可却是谁也不能无视现今中国城市病愈来愈重的现实。又岂止如此,对企业来说,利用现成的城市基础设施或许经营成本比在农村相对要低些,但是就宏观经济的总体而论就不一定了。看看每年“春运”给交通造成的压力,看看农村人进城后与城里人所产生的矛盾,这些间接的经济成本和直接的社会成本是愈来愈大的,迟早会使国家不堪重负,甚至有可能形成大量农村无业人员聚集城市,导致社会动乱。首都钢铁公司从北京迁出,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开端。如果将城市中大部分基本工业的大企业迁到农村,就会对社会生产力布局和发展的科学化,减

25、轻了现代城市病,健康农村社会发展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三) 中国完全有条件不以西欧的方式实现工业化,完全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从社会条件看,西欧是以私有制的微观自发性为主、中国是以公有制的宏观自觉性为主。私有制的工业化是以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为主,在城市自发膨胀起来的,只能是先发展后治理;公有制的工业化则完全能够自觉地以投资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城市规模的边际效益最大化为依据,推进工业化在城乡的全面发展,科学布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进工业化在城乡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关键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思想问题,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转变观念的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还只

26、是实现了城市工业化、完成基本工业建设,可占社会主体的农村还几乎只是处在工业化的边缘。 那时,由于工业化在全球处在初始阶段,总量很小,所以虽然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德国还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可也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十,还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先进国家呢。 但是,在当今世界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仅仅少量地区的工业化所代表的只能是国家的落后化。 农村不能先进化,中国就不可能先进化。国家的工业化和先进化是城乡的全面工业化和先进化,完成了城市的工业化只是完成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实现国家工业化依然是任重道远,必须同时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先进化。 所以,国家必须承担起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责任,必须从战略上认识到: 推进以工

27、业化为主体的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这决不仅仅是伦理道德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而是如同当初集中主力推进城市工业化一样,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布局科学化、经济结构合理化、发展效率最大化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所在。 (四) 利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国家通过实施以“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剪刀差”为主政策,在确保农民低水平温饱、基本教育和医疗的基础上,置农村的基础设施于不顾,从农业和农村获取了工业化的原始基本积累,在城市完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建设,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也形成了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这是个成功的经验!也就给了我们彻底解决日益突出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根本性的思路。第一、利

28、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把政策导向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去,中国彻底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那就是指日可待的!因为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形成的根源,并不是所谓的城乡二元体制,主要是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国家制定的政策把经济资源从农村投入了城市。相反,实践证明: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把“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方针应用在经济建设上的,“集中主力,发展一部”,城乡二元制是高效的体制。现今,只有实施城乡二元制,才能抑制住城市的“黑洞”效应。经过半个世纪的资源投入和建设,城市对农村拥有了压倒性的实力优势,形成了“黑洞”效应,吸引和吞噬着农村的各种资源。如若听任市场经济作用,任凭资源自由流动,那么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就会倒流

29、回城市。只有强化城乡二元结构制才能隔断国家对农村投入的回流。第二、中国彻底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必须也只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354页)实践证明:农村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是实现了邓小平所设计的“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防治贫富的

30、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事实还证明,也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有可能获得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最大化。所以,凡国家的农村投资及相关的主要非农产业,必须由农村集体组织建设和经营。防止私人包揽,重蹈城市经济改革的覆辙,弱化公有制经济,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第三、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必须也只能实施计划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所谓“计划化的市场经济”,即“宏观经济计划化,微观经济市场化”,就是“宏观的计划经济,微观的市场经济”,也就是国家通过统一规划和控制,实现以生产力布局、两大部类生产、积累消费比例、各种产业结构为主的宏观经济的科学化,再由各个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依据市场实施经营。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展出如

31、发达国家那样经过几百年才形成的高级市场。而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也有市场失灵导致的危机,也必须国家的宏观管理和计划调节的校正。所以,就必须以强力的计划化校正市场的天然缺陷,回避经济危机,防治以往乡镇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一拥而上、一哄而散,得不偿失的大起大落。经验和教训都说明,只有这样,实行“计划化的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农村经济效率的最大化。第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坚决落实和实施农村自治的民主政治!主流观念认为,农村之所以实行生产责任制是由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养懒汉,严重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导致贫穷。这只是表面的皮毛现象!其实根本原因是,农村干部不仅是私心愈来愈重、 “社员走后炕上躺

32、”,而且以权谋私、“儿子闺女有出息”的问题日趋突出,严重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说集体经济“大锅饭”把农民养成了懒汉,这是对中国农民的严重侮辱!想想抗日战争,想想解放战争,再看工业化建设,再看社员们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国的农民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发挥出了怎样的干劲!他们比任何阶层都更热爱国家和集体,更通情达理。对于中国的农民,任何人都只有愧对而决没有指责的资格!但是,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农民成为了真正的弱势群体。他们缺少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性纪律纪律性的训练、人多分散不抱团,只有人单势孤的个体劣势、难以形成众志成城的集体优势,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所以,党和国家就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强力的法律提高农民的

33、政治权力,严厉监督干部,防治腐败再次搞垮集体经济。 (六)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生产项目问题。 没有好项目,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 所谓好项目,就是建成的企业必须是产品有市场、经营有利润。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项目的好坏主要是由市场决定。没有市场,商品就不可能完成惊险的跳跃,就会摔死商品生产者。有了市场,就会有资金和技术来源。所以,市场是经济发展繁荣决定因素。目前,农村市场凋敝是制约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长期的超负荷经济贡献,形成了农民的低收入和农村的低消费,导致农村不仅市场狭小,而且农民也无力承受市场风险,从而制约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所以,推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实现生产力的

34、先进化,必须首先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以启动农村市场、复兴农村经济。 在农村无力自发实现充分就业增收的条件下,必须由国家主导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充分就业增收、启动市场。 那么,国家怎样实现农村人口的充分就业增收呢?现今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了升级换代的高级化阶段,发展是以创新为主,实现质量和效益的赶超。 此时,如若重复城市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必然造成自然资源和生态的灾难,而且已经没有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市场条件。 如若以先进技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作为经济要素的集散地,自身的技术创新尚且不足,根本没有向农村进行规模投入先进工业要素的实力。 显然,照搬城市经济“先生产后生活”经验,通过

35、推进农村全面工业化启动农村市场,此路不通。 所以,农村经济的复兴和发展必须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就是:由国家主导全面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所形成的基本材料市场依托,建设农村集体企业,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和收入增长,以启动农村市场、复苏农村经济,发展集体经济,进而拉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形成,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先进化。 大兴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限制乃至禁止其中的机械化作业,这是解决失业、促进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成功经验。希特勒就是以此在短期内解决了失业问题,复兴了德国经济,奠定了发动战争的雄厚物质基础的。这个经验对于我国,更是具有解决劳力过剩、资金稀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普遍性和长期性的意义。 (七) 时下,

36、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了享乐阶段,农村还滞留在尚未起步的空白阶段。国家只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法理上讲,这是毫无道理的。 国家主导以充分利用劳力资源为主,全面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所需的基本材料为市场依托,建设和发展农村集体企业。这不仅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 一是、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提高现有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三是、推动农村集体企业发展进入新的高潮 ; 四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力的充分就业和农民增收; 五是、拉动农村以建材和建筑业为主导的非农产业发展。 这样,一方面完全能够实现启动农村市场、复苏农村经济,

37、进而拉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形成,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先进化的目的;另方面形成历史性的战略意义: 第一、在政治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充分体现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防治了贫富两极分化,必然获得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形成最稳固合法的政权基础。 第二、在经济上,从最物美价廉的土石开发起家,拉动农村的非农产业化,繁荣农村市场,就开创出了经济全面发展的空间。 第三、在发展上,通过科学布局建材产业,充分治理生态环境,实现了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在结构上,内地农村剩余劳力的就地就业,不仅缓解了全国交通紧张的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缓解了城市和沿海地区劳力的供大于求矛盾,迫使这些地方提高劳力

38、价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就逼迫着初级产业向内地和农村、向主要原料产地转移,实现生产力的科学布局。第五、在社会上,内地农村剩余劳力的就地就业,不仅减轻了现代城市病,而且减少了与城里人的直接矛盾。同时,农民们守家在地胆气就壮,就敢于同不法企业主斗争,这就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第六、在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发展壮大的同时,国家大力强化现有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实现农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同步现代化。这就将对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发生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开展农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内地最贫困的地区开始,以农民住宅建设为核心,展开路、电、水、暖、燃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设施的城市化。

39、一是、实现农村住宅的楼房化。宅基地的无偿性,住宅楼造价自然较城市低得多,完全可以控制在国家和农民的承受力之内,原有宅基地就成为优质良田,缓解耕地不足,形成农业增产增收的基础。 二是、实现农村生活燃料的燃汽化。在农村全部实行沼汽、液化汽、太阳能,就实现了循环经济,不仅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增加了工业原料来源,同时生产出的优质有机肥又是优质农副产品的生产基础。 三是、实现农村生活用水的有偿化,就节约出水资源。 把现今的农村建设成今后的基础工业基地,把已有的城市改造成将来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基地,以城市的技术发展支持农村的工业发展,让城市的富裕劳力到农村去打工!这是中国实现全面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标志。 25 /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