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79648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 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一、农村贫困生就读职校难问题据了解,我市农村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家庭文化素质偏低,生活生计能力差。家庭主要劳动力对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少,又缺乏经营头脑,出外也无法找到打工机会,在家只能“刀耕火种”勉强糊口,送孩子读中职学校、交纳学杂费更加无从谈起。二是父母死亡、离异或患重病,家庭缺乏劳力,无经济来源。三是遭受自然灾害而致贫。四是父母下岗,经济收入微薄,负担沉重。二、我市资助贫困生就读中职的主要措施我市山区农村的面积较大,许多初中毕业贫困生对职业教育特别需要,但由于缴不起学费,想读也无法读

2、。针对这种情况,我市教育行政部门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读书学技术与学好技术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每一次出台相关政策和考虑职业教育发展时,都把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作为重要议题,摆上日程,认真研究并制订促进措施,既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市中职学校也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如下图所示,我市29所中职学校每年减免贫困生学费超过150万元,并资助其60万元左右的生活费。2006年我市29所中职学校贫困生资助情况表(单位:人,万元)在校生人数贫困生人数特困生人数历年欠交学费学生人数历年欠

3、交学费总金额4365529328222403452.406年减免学费学生人数06年减免学费总金额06年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数06年其他资助措施及金额资助贫困学生的各种方式:一是“奖”,设立奖学金,重点面向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二是“助”,实施勤工俭学,为贫困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推行半工半读,让贫困生自身获得劳动报酬;三是“补”,对家庭经济困难,或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灾害的学生,给予生活费、伙食费或物质补助;四是“捐”,师生及社会人士捐款,资助贫困生;五是“减”,按规定减免学杂费、学费等;六是“缓”,视贫困程度,对部分贫困生实行缓交学费;七是“发”,*市慈善总会、*企业等对贫困生发放助学金。主要做法

4、有:(一)大力鼓励贫困生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模式完成学业。农村学生读书难促使职业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2001年开始,我市就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各职业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优势,积极地开展半工半读、顶岗一年预就业、校厂合(二)实施“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免费培养1万名技能之星。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职学校每年免费招收2000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就读,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帮助他们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培养成为技能之星。五年内,全市将扶助1万名贫困生就读中职,可为学生减少学费约1亿元,并实现培养1万名技能之星、帮助1万户贫困家庭脱贫的职教扶贫目标。(三)举

5、办职业学校回报社会抽奖活动,2%的入学新生免一年学费。从今年起,为鼓励农村初中毕业贫困生报读职业学校,我市实行了职业学校回报社会抽奖活动。学生报读职业学校时可参加抽奖,中奖者可免一年学费,中奖比例为各中职学校招生计划人数的2%,每年招生期间举办两次抽奖。具体程序为:学生到报读学校报名时填写抽奖卡抽奖卡放入抽奖箱由学校保管市教育局组织各学校集中统一抽奖中奖名单在*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今年秋季学期共抽取了240名幸运者,共计免学费108万元。(四)各中职学校实行特困生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制度。一方面,各中职学校尤其是市直公办中职学校建立了特困生学费减收和免收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施以援助,并

6、为其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市慈善总会的助学金,尽可能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完成学业。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孤残学生、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子女和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了资助,顺利完成了学业。(五)各中职学校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我市大部分中职学校都设有企业奖学金,并在每学期举行一次表彰大会,重奖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惠州商业学校设立了“寒梅奖学金”、“新商人奖学金”、“宝润隆奖学金”等多项助困奖学金,每学年发放奖励金逾20万元。惠州建筑学校从2006年开始,筹集资金51万

7、元,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对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新生全免三年学费。三、进一步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建议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已经消除了学生在校期间因贫辍学的现象,扶贫工作的重点转为吸引和资助更多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教育。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实施好国家中职助学政策,落实好“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全面推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大量举办零缴费入学的半工半读班,不断完善中职助学体系,并积极倡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建议如下:(一)认真实施国家中职助学政策。今年6月21日,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政策规定: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

8、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二年级每人每年生活补助1500元,三年级则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取得一部分报酬用于助学。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所有想读中职的农村初中毕业贫困生铺平了道路。一方面,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成立市、县(区)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加强对中职助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各中职学校要认真学习研究助学政策,组织学生申报助学金。凡有利于贫困生上学或完成学业的政策,一定要用足用好。(二)落实好“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实施“万家培星计划”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也是我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重要举措。为确保“万家培星计划”落到实处,

9、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力度,根据“万家培星计划”的总体任务,分解制订出每年的招生计划,引导和督促各学校落实;二是要举行校企签约仪式,让参加“万家培星计划”的中职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保障“万家培星计划”顺利进行,三是要充分发挥市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理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坚实的产学合作平台,为校企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进“万家培星计划”奠定基础,铺平道路。(三)全面推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模式,让农村贫困家庭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先入学,再在工厂顶岗实习,用获得的工资报酬交纳学费,从而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这种方式受到

10、了广大农村家庭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的欢迎。目前,我市理工学校、旅游学校、外贸学校等多所中职学校已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半工半读”班。今后要在全市中职学校全面推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大量举办零学费入学的半工半读班,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并推荐就业。要制订具体可行的办法,确定工学结合专业和班次,优先安排农村、山区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到企业顶岗实习,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半工半读。要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多出思路和措施,逐步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建立职教扶贫的持续机制。(四)加大投入,加

11、强管理,不断完善中职生助学体系。要全方位构建中职学校助学体系,实行“奖、助、补、减”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政策和机制,建议市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的专款用于扶助农村初中毕业贫困生就读中职学校,各中职学校每年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助学、奖学和学费减免等。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助学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管理办法,做好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各中职学校要把助学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实行校长负责制。要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制度,通过严格程序、细化管理,切实把资助工作引领到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来。要强化资金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把用于资助中职贫困生的钱管好、用好。对资助工作做得好的

12、学校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通报批评。(五)加大助学政策的宣传力度,倡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各项助学政策,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解除因家庭经济困难担心孩子“上不起学”的后顾之忧。中职业学校要结合招生录取工作,认真开展中职奖学助学宣传,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建立常规的社会捐资渠道,倡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在学校设立各种扶困助学金。(六)加强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各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保障经费,多想办法,多做有益工作,进

13、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真正实现“培养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从而改变农村贫困家庭面貌、实现致富奔小康。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情况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结合工作职责,对城乡结合部发展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浅谈城乡结合部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结合部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城

14、乡交错、村居混杂,不同管理体制交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转化快,是农村城镇化、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做好城乡结合部的工作,对统筹城乡,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办事处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人口构成问题。城乡结合部农业人口较为稠密,文化水平偏低,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影响,追求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打工、经商的外来人口涌入,城乡结合部以其廉价

15、的吃住和便利的交通,成为流动人口驻留的理想区域。如:办事处*村常住人口*人,外来暂住半年以上的*5*余人,每天的人口流动量约5*余人。*等村的情况亦然。大量流动人口的聚集,在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治安、教育、卫生、就业、计划生育等方面制造了难题。(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住户村居混杂,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享有的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较差,虽已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差异仍较大,特别是缺乏养老方面的保障。而村民、居民比邻而居,使得这些差异更加突出,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三)“城中村”和失地农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市

16、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集合部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部分村不可避免地成为无地“城中村”,众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农”。如办事处*等村已成为“城中村”,村民已成为“失地农”。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靠在地里刨食,收益也许不高,却可保证基本生活。失去土地,农民就失去了其最基本、唯一可靠的衣食来源。部分适应性强、谋生能力强的失地农民,很快融入城市,成为商人、工人、甚至企业家。但大多数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谋生手段单一,无力参与城市竞争。而征地过程中,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征地赔偿制度的不健全等,使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陷入贫困境地。加之人在城中,身份依旧,失地农民无法享有同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成为弱势群体,

17、生活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四)剩余劳动力问题。土地的征用、人口的增加、国有企业的改制、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等,使失地农、下岗职工和部分青壮年脱离了生产资料。在巨大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下,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者就成为了剩余劳动力(其中农业人口居多)。而城乡结合部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培训体系规模小、培训力度不够、劳动力转移渠道有限,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滞留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隐患。(五)环境问题。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都在管,又都管不全、管不好的特殊地带,且规划落后、设施不全、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成为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地

18、,自然环境善不容乐观。同时,村居民为增加收入,擅自改扩建房屋经商、出租、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违章建筑林立。基本无规划可言的人居环境增加了治安、消防、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二、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优势(一)区位优势。城乡结合部城乡融合,村居民农工商兼营,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再加上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齐全、便利,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战略方针最有条件的实施地,城市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辐射、带动作用。(二)资源优势。城乡结合部地少人多,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城乡交错,乡村的自然资源、各种原材料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如能有效结合,必将能

19、够形成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的局面。(三)政策优势。城乡结合部处在社会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能得到各级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更多政策支持,为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一)建立“二元化”管理体制。可以说,二元管理体制是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又是建立在二元户籍制度这一根基上的。因此,要尽快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消除体制性障碍导致的城乡差别,使城乡真正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

20、障等的投入,缓解因流动人口而加剧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的短缺,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成效差别。加强农村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管网及路网、公共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更大范围内延伸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城乡人民都能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使人人均等的分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三)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对于城中村,首先要做好征地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消除农民心中的抵触情绪;征地工作采取公开操作,让群众参与征地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研究制定出统一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征地补偿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整合土地资

21、源,按城市整体规划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区、商贸区和工业区,规范管理。并允许城中村保留一定比例的集体用地用于发展集中经济,及时开展“村改居”工作,使失地农民真正成为市民,按照城市准则管理,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边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改造杂乱的人居环境,建设节能、环保、整洁的新型生活区。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青山绿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二、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拓展绿色产业,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四)提高村居民素质,培养实用人才。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教学质量,做到教育与实际结合,能

22、够学以致用,夯实新增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基础。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网络等国有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类民营培训机构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培训网络,组织村居民,特别是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按照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的实用人才,使受培训者基本能掌握好一至两门实用技能。并积极和沿海发达地区联系、联合,合理有效地输出本地富余劳动力。(五)发展城镇经济,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工农互动。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倾力培植龙头企业,依托其规模大、管理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点,特别是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宽农民增

23、收、就业渠道,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继续按照“建立大市场,疏理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想,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上规模、上台阶,形成产业链,打造安顺的第三产业区、*的支柱产业。同时,健全劳动力市场,使其更好的发挥调配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水平,引导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真正实现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结合职责对城乡结合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探索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加强和完善劳动监察机制建设对*市最大拖欠工资案得到圆满解决后的反思自今年3月11日*日报对我市最大拖欠工资案得到圆满解决进行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

24、了强烈反响,各界人士对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有效举措表示敬意。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此次拖欠工资一案,涉及人数之多,涉及金额之大,为何要历时三年才得于解决?是劳动者不懂法;还是经营者不依法;亦或是有关部门不执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对市劳动监察部门、有拖欠工资行为的企业和被拖欠者进行调查时发现,造成拖欠工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市拖欠工资现象,绝大部分发生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服务业,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偏低,缺少法制观念,当其所在企业有拖欠工资行为时,一味地迁就、等待。当被拖欠额越积

25、越大时,要么是老板逃逸,劳动者拿不到工资;要么是劳动者采取非法手段逼使老板支付工资。这两种现象的发生,都是因劳动者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得案情越来越复杂,也影响了劳动监察部门的办案难度。二、企业经营者有法不依,只顾自身利益,视法律为儿戏。在拖欠工资案中,有一部分企业有钱也不支付工资,恶意拖欠。此类情况多发生在经济效益较好,劳动者人数较少,劳动报酬较高的小型企业。这类经营者自以为:拖欠工资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以此来约束劳动者的“跳槽”行为;也有的经营者认为,其企业原定的劳动报酬偏高,在我市范围内,即使不支付被克扣的工资。也比同类工种中的待遇高,所以“可支付也可不支付”;更有胆大

26、妄为者明目张胆地对劳动者们说:我既使不支付被拖欠工资,你又能怎样,你去告我吧!劳动监察部门才不会理你七八个人,加起也不足几万元的事。在此类经营者中,有一部分是其对法律的一知半解,以此来欺骗、恐吓劳动者;也有一部分经营者,自认为自己能神通广大,既使出了事,到有关职能部门打点一下,堵住他们的嘴就行了,这就是某些经经营者有法不依的理由。三、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单薄,缺少办案经费,这是导致企业拖欠工资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1、劳动监察工作人力不足。从我市劳动监察部门了解到,我市劳动监察科现有在编人员十名,在人员配置上,基本能胜任市区范围内的劳动监察工作。但是,我市县级劳动监察部门,除曲江

27、县外,其他县市的劳动监察队伍,是没有编制,没有具体在职人员。虽设有劳动监察科,但其实质是与劳动仲裁同一套人员,这种人员的配置是不合法的,就如“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一样。在办案过程中难于让企业经营者或劳动者信服。所以,很多县级的拖欠工资纠纷投诉到市劳动监察科,从而加大了市劳动监察科的工作量,分散了执法力度。2、缺少劳动监察办案经费。据了解,我市劳动监察工作的开展比较艰辛。在市区范围内的劳动纠纷较好处理,但对距市区较远,甚至是县城、山区的劳动纠纷案,因缺少交通、住宿、饮食等费用,劳动监察工作者虽深感责任重大,但有时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办案效率。3、我市劳动监察工作缺少地方性条例、制度的支持

28、。全市的劳动监察工作,除依照国家及省的法律、法规外,我市没有针对本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劳动监察条例、制度。使我市的劳动监察工作进展困难。甚至有些县级地方性法规,反而制约了劳动监察工作的开展。例如:有些县为保护企业利益,规定进入企业监督检查工作的行政部门需持县政府的批文等。4、劳动监察执法权限不足,案件处理不够到位,执行有难度。目前,我市的劳动监察工作,似乎只起到一个调解、协商的作用。虽有处罚权,但缺少具体的执行权力,在处理某些案件时,有的经营者根本不把劳动监察当回事,对处罚通知书置之不理,摆出一付“死猪不怕热水烫”的态度,非得向法院起诉后,才执行法院得判决。5、劳动者、法院与劳动监察部门之间的

29、配合不够。在某些劳动纠纷案中,劳动监察工作者需收集证据、证词时,却没有人敢出面作证,怕被打击报复,怕被开除。使得劳动监察工作陷入僵局,延误办案时机。另外,法律途径不够通畅,法院对劳动纠纷诉讼案的受理不够及时。劳动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时间周期长,让某些涉案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转移财产,影响执行效果。要使我市劳动监察工作更上一层楼,及时发现和查处企业拖欠工资行为,有效地制止拖欠工资的现象发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市应加强劳动监察机制建设。一、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劳动者学会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举报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使经营者明确拖欠工资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减少拖欠工

30、资现象的发生,具体可按以下三点开展宣传工作:1、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到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直接面对广大劳动者,使劳动者明白依靠政府和法律的力量是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印制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内容包括劳动法有关知识、投诉程序、投诉部门、投诉电话号码。要求我市各企业为其所有员工发放,人手一册。3、社会各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对我市拖欠工资案例的处罚进行报道,在社会上树立起劳动监察部门的威性。同时可对某些有拖欠工资行为的企业进行暴光。使得劳动者相信政府,违法经营者畏惧劳动监察。只要树立起劳动监察部门的威信,拖欠工资现象自然会减少,劳动监察工作的开展就会顺利进行。二、加强我市劳动监察队伍的建

31、设,配齐劳动监察队伍人员,提高劳动监察办案经费。对我市县级的劳动监察部门配齐人员,让我市的劳动监察成为一支强大、有力的队伍,力求做到每个县、每个区的劳动纠纷案就地解决,也让我市的劳动监察队伍,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宣传教育,检查监督工作。最终达到劳动监察部门只须进行监督,便能减少、杜绝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三、加强保护劳动者,打击拖欠工资行为,授予劳动监察部门具体执法权力的地方性法规建设。1、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劳动监察法规,授予劳动监察部门有一定的执法实际效果的权力,如对违法企业的查封权、冻结帐户权等。2、制定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设立企业工资保证金专户。由劳动监察部门根据企业以往工资发放情况进

32、行信用评级,在此基础上按照信用等级确定工资保证金的数额。等级越低,要缴纳越高比例的保证金。资金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要素,若一个信用等级很底的企业,要缴纳很高比例的工资保证金,则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必定减少,对企业发展显然不利,企业经营者自然会努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对减少拖欠工资现象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四、加强法院与劳动监察部门的沟通,建立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绿色通道”。针对被拖欠工资职工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依法简化程序,降低诉讼成本。当有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一经投诉,案情明确,证据清楚的,应及时立案,及时查处,从速执行,优先支付。避免扯皮推诿,久拖不决。若实行了“绿色通道”,我市的劳动监察工作、劳动纠纷诉讼便可顺利开展。强化和完善劳动监察机制建设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17 /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