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病害整治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04666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病害整治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病害整治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病害整治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病害整治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病害整治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病害整治 浅析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病害整治 摘要:由于设计施工不当、地下水、列车动荷载作用等原因,常致隧道底部结构出现病害。运营隧道基底病害的表现形式为下沉、翻浆冒泥、及整体道床开裂等,这些病害会危及行车平安,而基底下沉导致的后果又十分严重,且较难根治。本文通过对整治方法的探讨,以此加强日常维修管理工作。 关键词:隧道基底;病害;注浆;加固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 A 隧道基底病害是在经过一定阶段的运营后,特别是在多雨潮湿气候及地下水发育条件下,基底出现开裂、破损、下陷、向两侧外挤以及翻浆、冒泥等现象,其中基底不均匀下沉对线路运营影响很大。本文选取某段出现基底病害

2、的隧道作为试验段,以此验证方案可行性。 1隧道概况 某处隧道为双线隧道,全长12.8Km,全部采用复合式衬砌,正洞全部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永久衬砌,度地震区,III级及以下围岩采用曲墙带仰拱封闭式衬砌,于2000年开通运营。该山区属于寒冷地区,最大冻结深度到达1.3m。隧道通过的地层成因以河流相为主,水文地质比拟复杂,地表水、地下水普遍发育,局部地段存在承压含水层,地层中砂岩较多,节理裂隙十分发育,为地下水补给、渗透及流透提供了良好条件。 2病害情况 通过地质雷达检测,检测出基底存在不密实、欠密实、破碎等病害。在基底下沉最严重处所,水沟盖板和挡砟墙有明显的下沉痕迹,下沉量最大到达130m

3、m,其余地段下沉的表现主要是线路上下变化较快,列车通过时有不同程度的振动。设备管理部门主要采取填充道砟、垫高轨道等方式控制沉降。 3病害整治原那么 既有隧道基底病害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施工、运营平安,干扰正常行车运营,普通天窗满足不了大机械、大范围施工。结合病害类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既有线行车等要求,需要采取平安、行之有效、经济合理的措施。因此,基底病害以提高基底的整体刚度为核心,通过对病害地段仰拱和仰拱填充的评估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采用“树根桩加固基底时,考虑基底承台与桩的连接措施。在整治完成后,需对病害处所进一步排查,做好标识。 4病害整治措施 隧道基底处理首先加设有效的

4、地下水排导系统,阻止地下水对隧道基底进一步影响。然后对隧道基底进行注浆加固或置换。 4.1侧沟排水 根据现场整治经验,在两侧排水沟内铺设橡胶排水管,外径25cm,管长根据工点确定,并考虑上下游各延伸10m,排水管进口端周边用水泥砂浆封堵,防止侧沟水下渗至隧道基底。 4.2基底加固 隧道基底加固根据病害类型分别采取注浆加固基底、微型桩加固、更换仰拱三种方式。 4.2.1破碎、吊空地段加固方案 破碎、吊空地段加固方案通常采取注浆加固基底的方案。采用纵抬梁法加固线路后,在仰拱填充面顶、碎石道床板底部采用159mm钢花管注浆加固基底,注浆完成后保存钢花管,起管桩作用。线路底部设置3根159mm钢花管,

5、横向间距1.2m,纵向间距1.2m,钢花管深度以深入仰拱底部虚渣底以下为原那么。钢花管的钢管顶伸入新浇筑混凝土5cm,顶部焊接一块30030010mm钢板,钢板需与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可靠焊接,确保钢花管与新浇筑混凝土及仰拱填充可靠连为一体,整体受力。新浇筑钢筋混凝土中纵向主筋采用14钢筋,箍筋采用8钢筋,间距为15cm。 注浆管注入水灰比为0.4的加固型TGRM水泥基特种灌浆料,注浆压力为1.0MPa1.5MPa。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层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 为确保加固效果,在仰拱填充顶面钢花管的顶部沿线路方向开凿2550cm的槽,并新浇筑C30钢筋混凝土梁,在新浇筑混凝土与底部之间植筋连接

6、,钢筋直径16钢筋,横向间距20cm,纵向间距40cm。 图 1注浆加固横断面图 4.2.2不密实、破碎地段采用微型桩加固方案 对于不密实、破碎地段,通常采用微型桩加固,微型桩又分为PMC聚合物微型桩和T76P迈式微型桩 PMC聚合物微型桩材料以双组分改性聚氨酯,施工现场配合硅砂、水泥构成聚合物砂浆,再配合碎石可构成聚合物混凝土桩。桩中配置3根25钢筋形成聚合物钢筋混凝土桩。PMC聚合物微型桩特点为快硬、抗渗、抗冲击、抗压抗折性能好,抗强流水冲刷,具水下不分散型。在1m/s的强涌水冲刷下不离散、30分钟抗压强度8Mpa以上,抗折强度在6Mpa以上。 迈式微型桩由作为承载钢结构的筋,即连续螺纹的

7、迈式锚杆和注浆体组成。它的特点是安装迅速,至少是传统方法的2倍;安装机械小型、轻便;迈式杆体可任意切割,工作场地空间要求低。可用作承压桩或复合桩。由于出现基底病害的多为既有线,为节省施工时间,推荐采用T76P迈式微型桩。 采用纵抬梁法加固线路后,在仰拱填充面顶、碎石道床板底部采用T76P迈式锚杆注浆加固基底。在线路底部设置6根T76P迈式锚杆,横向间距0.70m+0.54m+0.54m+0.35m+0.35m,纵向间距0.6m,锚杆深度以深入仰拱底部虚渣底以下为原那么。锚杆顶伸入新浇筑混凝土5cm,锚杆垫板需与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可靠焊接,确保锚杆与新浇筑混凝土及仰拱填充可靠连为一体,整

8、体受力。新浇筑钢筋混凝土中横向钢筋采用16钢筋,纵向钢筋采用10钢筋;箍筋采用8钢筋,间距为20cm。 注浆管注入水灰比为0.4的加固型TGRM水泥基特种灌浆料,注浆压力为1.0MPa1.5MPa。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层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 为确保加固效果,在仰拱填充面桩底部开凿29025cm的槽,并新浇筑C30钢筋混凝土板,在新浇筑混凝土板与底部之间植筋连接,植16钢筋,横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40cm,接茬筋伸入新浇混凝土和仰拱填充各15cm。 图 2 微型桩加固横断面图 4.2.3更换仰拱整治方案 在沉降比拟严重的地区,初步判断仰拱已破碎或断裂,通常采用吊抬纵横轨束梁法架空线路换仰拱。此类

9、方法能够彻底整治病害,缺乏之处是对运输影响较大。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侧纵轨束梁采用2组纵轨,纵轨采用P50旧轨,3扣4正一束,长25m。中心吊轨束梁I40b工字钢,长25m。在纵轨束梁下每3m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施工时跳槽开挖,以3m为一个单元。示意图如下: 图3 更换仰拱横断面图 5结论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对各类参数进行调整。病害整治措施应在试验段实施,待整治效果良好后再推广到全部段落。从试验阶段的整治效果来看,可以在类似病害处所进行推广,整治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万听,李兰勤.现代隧道技术J,2001年10月,第38卷第5期:4244. 【2】彭立敏,覃长炳,施成华,黄林冲.中国铁道科学J,2005年3月,第26卷第2期:39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