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GO主讲教师:李金荣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 第二讲第二讲树立职业生涯意识树立职业生涯意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1 1)第二讲:树立职业生涯意识第二讲:树立职业生涯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常见误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2、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有意识地树立职业生涯的目标,用目标照亮人生的道路。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社会最底层社会最底层有清晰明确的长远目标有清晰明确的长远目标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社会中上层社会中上层社会精英,行业领袖,顶尖成功社会精英,行业领袖,顶尖成功人士人士社会中下层社会中下层3%10%60%27%哈佛大学关于人生目标的实验哈佛大学关于人生目标的实验25年后年后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于个人:于个人:u发掘自我潜能,促进兴趣、能力与职业对接,发掘自我潜能,
3、促进兴趣、能力与职业对接,增强个人实力;增强个人实力;u增强个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增强个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的机会 ;u理性评估差距,合理规划生涯,提升就业满理性评估差距,合理规划生涯,提升就业满意度。意度。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于家庭:于家庭:u有效有效利用利用家庭资源,助力个人发展;家庭资源,助力个人发展;u平衡个人规划与家庭需求,促进家庭和睦。平衡个人规划与家庭需求,促进家庭和睦。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于社会:于社会:u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u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
4、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v职业生涯规划首次出现在职业生涯规划首次出现在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作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作为一种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教育信息的职业指导方式,其产生与为一种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教育信息的职业指导方式,其产生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换过程直接相关。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换过程直接相关。v1908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职业指导局,迈斯在波士顿成立职业指导局,迈出了职业辅导活
5、动系统化的第一出了职业辅导活动系统化的第一步。帕森斯因此被誉为步。帕森斯因此被誉为“职业指职业指导之父导之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选择理论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决策理论职业决策理论 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理论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理论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与彩虹图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与彩虹图格林豪斯职业生涯理论格林豪斯职业生涯理论职业决策模型理论职业决策模型理论克朗伯兹的社会学系理论克朗伯兹的社会学系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
6、涯规划的理论v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1909年,帕森斯在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到:选择职业时,首先必须了解个人的能力、态度、兴趣、局限等;其次,要了解各行各业达到成功的要求和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以及未来展望等;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匹配作为职业选择的最终目标。根据上述观点,帕森斯建构出了职业辅导和生涯规划的三步模式:第一步是了解自我(知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能力、价值观、资源、局限以及产生原因;第二步是了解职业(知彼)了解职业要求、工作条件、成功的条件、优势劣势、回报、机遇、发展前景;第三步是匹配(决策)综合上述信息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这三个步骤包含了“知己、知
7、彼与决策”的三重涵义,该理论成为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石。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v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职匹配,即个人特征与职业所需要的条件要求相匹配时,才是最佳的职业选择。严格来讲,该理论还不能算作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因为当时还没有“生涯”的概念,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让人适应工作要求,怎样找到工作所需要的人,或者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其主要目的是如何做到“人职匹配”,该理论奠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v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即自我实现的过程。1953年,美国
8、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在金斯伯格等学者的理论基础之上,经过长期研究,提出“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v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1 1、成长阶段。出生至、成长阶段。出生至14岁,该阶段的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2、探索阶段。、探索
9、阶段。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社团、休闲等活动,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v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3、建立阶段。、建立阶段。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不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子”,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4、维持阶段。、维持阶段。45岁至64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
10、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v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5、衰退阶段。、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生涯发展理论强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任务,应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v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约翰霍兰德,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人
11、格类型理论,也称为职业兴趣理论。该理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奠定了他在职业咨询和职业发展领域的突出地位。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可以被区分为6种人格类型,分别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与六种人格类型相对应,有6种职业环境类型,其名称及性质与人格类型的分类一致。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v霍霍兰兰德德的的职职业业性性向向理理论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v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n霍兰德认为,具有相同人格特质类型的人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模式也相似,反映在职业上,就是职业兴趣。n为了能客
12、观地描述一个人的职业兴趣,通常用3个字母(代表3种兴趣类型)的代码来表示一个人的职业兴趣,这个代码就称为“霍兰德职业代码”,这三个字母之间的顺序表示了兴趣之间强弱程度的不同,也对应描述了其工作性质和职业氛围。v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CSAC:常规型。喜欢按计划办事,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的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工作踏实,忠诚可靠,遵守纪律。S:社会型。喜欢与人合作,关心社会问题,愿意服务他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A:艺术型。具有特殊艺术才能和个性,乐于创造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CSA:秘书、
13、图书管理员、办公室办事员 v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职业锚理论产生于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v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它是以人们实际的生活工作经历和他人的反馈为基础形成的。即使面临非常困难的状况
14、职业锚在职业生活规划和选择的过程中也不会被放弃。所以它可以解释人们与公司之间如何以及为什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v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喜欢随心所欲的安排自喜欢随心所欲的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惯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拜托组境,最大限度地拜托组织得限制和制约。比如织得限制和制约。比如作家。作家。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关心财务安稳定感,关心财务安全,忠诚于上司,可全,忠诚于上司,可以预测
15、将来的成功与以预测将来的成功与保障,从而感到放松。保障,从而感到放松。比如公务员。比如公务员。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喜欢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喜欢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困难和障碍。新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困难和障碍。新奇、变化和困难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比奇、变化和困难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比如特种兵,高级管理顾问等。如特种兵,高级管理顾问等。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1.职业生涯规划是工作以后的事。职业生涯规划是工作以后的事。在学生时期结束时没有提前规划好职业生涯发展之路,毕业时的盲目择业延长了职业生涯的试错过程。2.
16、职业生涯规划不做照样成功。职业生涯规划不做照样成功。有不做职业生涯规划照样事业成功的幸运儿,但幸运大多时候还是更愿意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3.职业生涯规划遥不可及。职业生涯规划遥不可及。认为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快,胆怯于对未来的努力和谋划,没有看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的潜能开发和激励作用,只愿循规蹈矩做好眼前的事情。4.太忙,没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太忙,没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越忙碌就越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磨刀不误砍柴工。职业规划有助于明确目标,避免陷入日常琐事难以自拔。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5.无就业问题时,不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无就业问题时
17、不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不等于就职,关系一生的职业发展。6.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存,组织注重组织的需求,往往忽略个人发展意愿和需求。应在组织的管理和引导下,由员工个人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7.职业生涯规划是升迁之道。职业生涯规划是升迁之道。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客观分析和认识,忽视了对个人潜能的开发,造成组织中员工的盲目攀比和恶性竞争。8.把职业生涯规划看做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看做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以为做完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就万事大吉了,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根据实际不断修正,使规划更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第二讲:树立职业生涯意识第二讲:树立职业生涯意识树立职业生涯意识树立职业生涯意识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典理论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典理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误区初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初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本讲小结本讲小结LOGO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非统设课职业生涯规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