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学理念体会.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39444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课教学理念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课教学理念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课教学理念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课教学理念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课教学理念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课教学理念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阅读课教学理念体会 一、正确理解“让学引思”教学理念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让学引思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关键是教师要敢于更要勇于抛弃“包办课堂”的传统模式,杜绝“满堂灌”的过时授课方式,着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时空和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再“悟”得,从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习得语言、体验过程、感受共鸣,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真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实“让”和“引”的教学主张,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教学思想的解放、教学能力的释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权力的下放;需要教师思想跟上、能力顶上、方法用上。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

2、,在反思中前行,如此反复,持之以恒,方能有效践行“让学引思”的教学主张。 二、对“让学引思”的教学思考 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迁将他的信念化作了行动,在他50多岁时,第一部国榷大功告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厄运降临了。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想一想谈迁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厄运?难道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了什么?将学生引导到深层次的思考中,因为书稿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谈迁20多年的付出,谈迁20多年的梦想,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

3、热泪在不停流淌。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谈迁此时的心情?带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去阅读,身处谈迁的处理,自然会出现悲痛欲绝、痛苦万分、生不如死、伤心欲绝、肝肠寸断这一案例看上去完美无缺,但是,站在“让学引思”的角度上,教师并没有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为了走教案,学生书没读完,教师就开始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给学生的,学生学习活动是被动的,学习过程是伪学习过程,学生没有真实的思维活动。日常教学中,好多老师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问题引领下的学习。即使有启发式,也是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预设好的答案框架里引,师生往往都是被一纸教案牵

4、引,很难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其实,阅读教学中实施“让学引思”,不应该设定问题的框子,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小组汇报并互相补充,最终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让所有学生都真学起来! 三、处理好“让”与“引”的关系 “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的核心,其实就是处理好“让”与“引”的相互关系,其深层次就是处理好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主动与被动的学习行为。作为教师,可能也许无法超脱自己的年代和教育,但是作为引领小学生学习的主角,则可以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正确应用“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它既不是“逐潮、卖萌”,也不是“赶时髦”,而是选择一种教学生命模式,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人生。在课

5、堂上,教师与学生必然是对话的,当然也应当是革新的、民主的。每一天,每一课,每一次师生对话,假若都去打造成为宛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一样美好的教学生命艺术品,那么,教师与小学生的“让”与“引”自然也得到了最佳运用。将“让学引思”灵活运用的结果,也是将愿景、文化、课程等融合在一间教室里,就是师生汇聚在伟大事物的周围,穿越在伟大事物中,温习故事和经典,编织诗意的生活,最终让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走向卓越;缔造完美教室,就是把这一间教室当成茫茫宇宙的中心,天地间的所有美好,逐一在这里显现,并在岁月中汇聚成生命的大河;“让学引思”的教学目标,就是努力在教室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给小学生一个精神丰

6、富的家园,让孩子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启航,去寻找更美的风景。 四、教学总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引思”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学会阅读课文中的生字,并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学习过程中,让小学生明白一些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带领小学生从满怀好奇,或是一脸疑惑、将信将疑,最终又惊又喜,体会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小学生能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从而开阔思维,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下功夫的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补充也需要教师的引导。“让”的同时“引”也不可缺少。学习课文的核心问题,还是要老师来“引”,可以从学生的发现问题提炼到“学”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姚士生.让学引思:让学生做主J.考试周刊,2016(96). 2吴莉华.“让学引思”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本)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