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作用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8447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作用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作用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作用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作用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作用调研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作用调研报告 发挥好离退休干部作用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我们对老干部发挥作用坚持量力而行而又自觉自愿、益于身心健康的基本原则。从上半年开始,我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座谈讨论、发放征求意见表、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就新形势下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二、发挥作用平台 两个基本平台:一是“五老”组织,即老干部工作部门、老龄委、关工委、老教委(老年大学)、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几老组织如老龄委、关工委、老教委(老年大学),均在乡、村设立了办公室或协会等,基本健全了县、乡、村(

2、组)老干部发挥作用、参加活动的网络体系,其中全县社区、村共设老龄协会134个,城镇社区8个,老龄协会在家庭养老、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承担着协调、引导、宣传、监督等重要作用。二是老干部所在单位及其老干部党支部,这是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主要依托。一个社会平台,即群众性老年社会团体,如县京剧联谊会、县门球协会、县钓鱼协会、县书法和摄影协会、县太极拳(剑)协会等,吸收了不少老干部参加,通过协会组织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三、基本做法 还有如原县政协常务副主席杨从群同志,退休以后,应组织安排1990年即担任县关协首任会长,而后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县老教委常务副主任、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等职务。多年来,

3、他一直关心党的事业,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县委、政府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体现了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干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作风,在干部和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今年5月,我局又申报他为受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表彰的“先进老干部”。 依托老干部支部发挥作用明显。在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上,我们注重发挥老干部党支部这个“桥头堡”和“排头兵”作用,积极引导广大老党员奉献光和热。如县水务局老干部党支部成立十多年来,支部一班人认真搞好组织学习和支部建设,吸引了近十位离退休老同志加入党组织或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支部还因势利导,注重发挥老同志专长,积极组织引导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

4、,上老年大学,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如有数位老同志被外单位聘用,积极发挥余热。支部有一半同志在上老年大学,有的是班长,有的是教师,有的是优秀学员。如离休干部李仁纲坚持上老年大学诗词班,先后发表诗词200多篇,其中有百余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次受到奖励,成为省炳烛诗词协会及皖西诗词协会会员。王良善同志克服年老体弱多病的困扰,刻苦探索书法艺术,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被国家和省市县刊物采用,并在局里支持下,连续两次在县文化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受到省政协常委王家啖先生的高度评价。李仁纲、闫富轩、刘治荣、金永霞、李跃芳等同志在太极拳、剑、刀、扇、舞等多方面下功夫,经常参加县、市组织的文艺汇演,多次

5、获得表彰。2004年被省委评为先进老干部党支部,今年5月我们又将其上报市局,将再次受表彰为全省先进老干部党支部。 去年四川汶川灾情发生后,我局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倡导老干部党支部组织老干部向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表达老干部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如县水务局、公安局、民政局等单位老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行动起来,在广大老同志中发出倡议,三个老干部党支部分别向灾区捐款2200元、2820元、1950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老干部党支部和老干部分别通过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等组织共向四川灾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 坚持“走出去”方针不动摇。

6、我们还注重通过文艺汇演、比赛、竞赛等形式,展示风采,实现老有所为。如县门球队经常参加市及兄弟县区组织的门球比赛,多次获得佳绩。2007年底,我局亲自组织部分老年大学老同志精心排练,带队参加了在芜湖举行的全省中老年文艺汇演,所表演的民间舞蹈茶嫂节目获得极大成功,并在2008年1月全省中老年春晚中演出获得成功。在今年的红歌演唱会中,我局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在全市选拔赛中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其中两个节目还被推荐参加全省江淮片复赛。 五、自身体会 1、县委、县政府重视是关键。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老同志发挥作用十分重视,主动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打造好平台,创造好环境。如县委束学龙书记上任以来,主动倡

7、导县领导班子不定期到“五老”组织听取老干部意见和建议。还规定县委常委会议每年至少研究一次“五老”工作,每年召开一次“五老”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五老”工作表彰大会,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2、组织健全是保障。县委、县政府始终对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五老”部门在组织配备上高度重视,如我县老干部局长挂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增强了老干部工作的影响力。通过县委组织部名义发文,及时调整县关工委、老教委等领导班子,把那些威望高、年轻较轻、身体较好的老干部充实进几老领导班子,引起县直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对各乡镇甚至村(社区)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从而保持了工作的活力和连续性。 3、创新工作出

8、特色。我们坚持发挥老干部作用上力求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打出特色和亮点。如县关工委每年都要围绕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报告团活动,发挥了老干部的独特优势,影响面很大。县老教委(老年大学)每年开展“走出去”方针,展示球艺、书画作品等,充分展示了广大老干部的风采。我们每年都要数次配合“两委”组织,就老干部如何发挥作用到乡镇、村、社区等开展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督促带动各乡镇重视关心“五老”作用,注重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回来后我局还参与撰写调查报告,做好经验总结推广。 六、建议 1、建议省市出台办法,统一明确几老组织(如关工委、老教委等)的人事编制数,几老组织领导班子也要及时换届,比如规定3-5年,从而更

9、好地保持几老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2、建议几老组织包括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在活动开展方面要加强互动互学,双向交流,通力配合,要注重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调动更多的老干部参与活动,建言献策,奉献社会。 3、建议省市能配套出台政策和资金,为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这一县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提供一定政策和资金支持,或者设立奖励基金,对新建达到标准的奖励多少,超过标准一倍的奖励多少,超过标准两倍的奖励多少等,以此激励县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积极性。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摘要机构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产生最根本

10、的原因是时代背景的改变、编制与实有人员不符、行政成本的增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必须要拓展思维,多角度深层次,探索完善这一管理模式。关键词 机构编制;实名制;理性认识;对策建议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任务,实际上就是研究和处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机构编制实名制应时而生,为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拓展了新的视野。我们肯定它存在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必要理性的思考和完善这一新的管理

11、模式。一、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理性认识机构编制实名制的产生,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客观需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兴起,是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一)实名制兴起的时代背景1、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分散而高效的社会结构,它要求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政府构架与之密切配合。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缔造者和推动者。政府作为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而不能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政府结构、功能、运行均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与影响。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政府一样也必

12、须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一是要完成角色转变,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二是要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变管理思维,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编制与实有人员不相符。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人事制度的渐进改革,地方政府逐渐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财政权、人事权,因此在核定的机构编制之外有了自控的空间地方财政编制出现。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政策性安置任务、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得不行使自控权,因而造成机关、事业单位超编、混编、混岗、超领导职数、底数不清等问题随之衍生。3、行政成本不断增加。政府运行既有经济成本,又有管理成本,还有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具体表现为政府运行过程中的物质耗费

13、。经济成本的高涨形成财政压力甚至是负担,使政府无法把大量财政收入真正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各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甚而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公众不满情绪高涨,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政治风险。这种内部损耗带来了无形的效率损失。正是由于经济成本、管理成本、政治成本的不断增加,政府被迫,从控制实有人员膨胀上着手,以期减缓压力,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4、强化政府职能的客观需求。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的重要一环。机构编制管理遵循着决策、执行、监督这一流程。就机构编制管理本身却只重决策一环,而不重视执行与监督环节,这就造

14、成了在执行与监督环节出现空档,以至出现超编、混编、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机构编制实名制实质上就是“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的纽带,它调控着机构编制管理流程的起点和终点,使机构编制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二)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现实意义从宏观上看,机构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膨胀、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操作中,它必须以部门协调配合为前提,以机构编制管理证(卡)为载体,以编制核准为基本内容,将审批的机构、编制和实有机构、人员对应起来。从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功用来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现实意义:1、有利于人事共管。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财政、人事体制的

15、改革,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权又很难正当调控,使得编制数与实有人数常常无法一一对应,在岗不在编人员、编外人员、混编人员不同程度地涌现。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出现,就是因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有人员大于经审批的编制数额现象,把单纯地管人和管事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人事共管。2、有利于整合条块分割管理。现实中的机构编制管理诸环节实质上是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的。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审批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数额,组织、人事等部门负责录用、调配、安置人员并审批人员工资,财政部门负责编制部门预算、核拨或核减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办理社会保障手续,纪检、监察、机构编制部门共同负责监督检查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

16、。各部门之间有明确的职能界定和权力划分,机构编制部门无权干涉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具体业务。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人事体制的改革导致各地、各部门在财政和人员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给机构、实有人员大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创造了可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功用,就是把由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共同完成的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串联起来,将多部门的割据式管理职能整合。3、有利于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管理。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是点式的,它把着眼点放在了“决策”这个原点,即以审批方式决定机构设立和编制数额,审批之后的管理相对弱化,这种管理方法可以称之为点式管理。点式管理不能形成块面,以致

17、于机构编制管理流程出现了诸多漏洞,给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制造了可能。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调整转变,政府不仅肩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而且有相对较大的权限来配置政府机构、编制。因而,仍然采用审批方式从事机构编制管理显然与政府职能不相适应。机构编制实名制就是借助机构编制管理证(卡)这一载体,楔入用编核准程序,力图把静态的编制数与动态的实有人员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它旨在延伸管理触角,把管理贯穿于机构编制的审批、使用过程及结果这一完整流程中去,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管理,拓展机构编制管理的空间。二、实名制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难点针对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超编、

18、超领导职数、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诸如机构编制管理手册、机构编制管理证卡等模式。这些管理模式的共同点,就是明确并规范了人员入编、出编、编制变更等具体流程,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层层把关,加强机构编制审批后的日常监管等,总体上看,这些先期探索为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开辟了新视野,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机构编制实名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难控超编人员。对超编人员进行清理、规范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予以全部清除,而是要理性对待。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在于,将机构、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一一对应起来,以节约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19、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机构编制实名制实际上对超编人员没有多少约束力,因为超编人员实质上大都进入财政工资统发程序,确定为超编并未更改这种程序。这是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二是视角单一,容易落入传统思维定式。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制度安排,主要是通过程序设计和管理流程变化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不合理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在于控制机构编制膨胀,减轻国家财政压力,降低行政成本。这一目标定位精简、控制,与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体制下的机构编制管理一脉相承,没有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思维定式。这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现实需求存在

20、一定差距。而仅仅就是精简、控制,而不拓展和深化机构编制管理的领域,是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三是不能与科学配置执政资源相一致。机构编制实名制是对已审批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并不涉及审批行为本身。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步伐,现实已不再满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而是呼唤机构编制管理能科学配置执政资源。这就牵涉到如何明晰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怎样界定部门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编制总量、结构,如何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行动态调控等等。机构编制实名制的重点是在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上,而不是积极改造机构编制审批的源头。机构编制实名制是一

21、项基础工程,但如果仅仅满足于基础的构建而忽略质的提升,终究无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环境相协调。三、对策及建议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是为了努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构编制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形势。它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协作机制,为整个体制转换奠定了基础。实名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管住现有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按既定规则运行,还没有将着眼点放在执政资源的科学配置上。因此,要完善这一管理模式,使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环境相一致我们还得慎重思考,要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思维定式,要建立系统、协调、制约等机制,以确保这一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一是要建立一套系统、权威、完善的规则体系。传统的机构管理模式,缺乏一套

22、成熟完善的制度。因此,机构编制管理多数情况下是以经验管理为主向的。要实现机构编制的科学化管理,就是要建立一套系统、权威、完善的规则体系,确保编制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首先,把“编制就是法律”现实化,使机构编制管理走出人治的困境,走上依法管理、依制运行的轨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的出台,解决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性问题;其次,要向标准管理转变,根据部门职责、法定权限、工作方式等规定,抽象、提炼出核定机构、编制的客观要素,使机构、编制配备有确定的、量化的标准可供参考。第三,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估标准,考核“三定”内容是否落到实处,机构内部、机构彼此之间是否协调,人力资源

23、是否发挥了最大效用等。总而言之,就是要以科学化的手段推动机构编制管理从无形向有形转变,从主观判定向客观判断转变。二是要完善职能部门协调机制。要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纽带作用,必须要合理地处理机构编制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环节所涉及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做到分而不散,合而不乱。职能部门之间要达成共识,要将机构编制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对待,不能将“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剥离开来。从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是“执行和监督”环节弱化出问题,因此完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是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首要前提,也是机构编制实名制能否有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现实的机构

24、编制决策环节,实质上已置于一个综合议事协调机构编委会,因此作机构编制决策机构不能将“决策”这一起点视为终点,合理调控组织、人事、财政、纪检等部门关系,减少权力冲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使各职能部门既相应独立,又互相兼顾,彼此合作。三是要构建超编、混编、超领导职数配备、吃空饷、底数不清等违规现象的制约机制。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在于将机构、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一一对应起来,以节约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所实施的机构编制手册以及机构编制管理证卡等管理模式,还只是登记和澄清底子阶段,对上述超编等违规现象还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换言之,这一模式目前还达不到节约财政

25、开支、降低行政成本的终极目标。因此构建一套强实可行的制约机制,以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相当必要的。要构建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我们既要遵从机构编制管理环节,同时又要跳出环节之外。从环节入手,首先要注意财政预算与机构编制总量机构编制管理控制相结合,将财政预算与审批核定的编制总量对应起来,以消除编制与实有人员脱节而造成的损耗;其次要实行考核机制与人事共管的分流机制相结合,将那些不适应现实岗位的人员科学合理地分流出去,以缓解超编等现象造成的财政压力。从环节之外思考构建制约机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强化“编制就是法律”的理念,实现控制超编混编等现象步入从人治到法治的健康轨道。机构编制管

26、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市场经济背景下,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始终处于不确定性状态,只有采取动态的循环往复式管理,使科学管理行为渗透到机构编制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从总体上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虽然力图将管理的过程从一而终,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支持与配合才能完成整个管理过程。它亟需在相关部门之间真正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动态科学管理机制,同时机构编制系统内部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顺次递进的管理流程,这需要我们更理性的思考和创新实名制管理等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端科学管理模式。

27、 我镇共有规模以上非公企业6个,建立党支部3个,现有在册党员17名,预备党员9名。镇党委认真贯彻省、市、县委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精神,通过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逐步拓宽党建工作范围,努力增强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有序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镇制定了XX镇关于在全镇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管党副书记任副组长的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指导,下设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在镇党政办。同时抽调镇社会事务办和办公室的精干力量,搞好组织协调,具体负责抓好非

28、公有制企业各阶段创先争优活动工作各阶段任务的落实。二、努力拓展工作领域我镇从“打造党建品牌、培育企业文化、彰显示范效应”入手,精心选择树立党建示范点,着力把德阳振云塑胶有限公司、金钛水处理厂等2家党建工作基础比较扎实的非公企业,培育建设成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从而带动和推进我镇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有序开展。三、企业支部营造企业内部和谐氛围我镇企业党支部以创建“党员先锋号”、争当“科学发展带头人”为目标,以构建和谐企业为重心,创新思路,勇于实践从关注员工成长、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关心员工生活的点滴做起,引导公司员工锐意进取、创新改革,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营造了劳资和谐融洽

29、、上下团结一致、员工奋发向上的良好企业氛围。各企业党支部组织企业管理层、党员、工会成员以及员工代表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让每一个员工都了解公司的目标、现状,让员工更有责任感;在厂房指定显眼处放置一本“意见簿”,广泛征求职工对企业科学发展的意见 。 和建议,鼓励党员和员工就自己平时在工厂内听到的、看到的、发现的问题大胆讲实话、说真话、谈心里话。公司和党支部把关心员工、爱护员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改善员工生活条件、丰富员工文化娱乐生活极力为员工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氛围,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架起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连心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

30、、全面开展企地共建为充分调动企业和地方支部的联动性,我镇定期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与驻地村委会开展共建活动,建立交流互访机制,并在经济发展、劳务协作、为民办实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协作互动、共促共进。在非公企业中明确 “三优先”原则,即用工优先招收驻地群众、优先安排为驻地群众办实事项目、优先收购驻地群众农副产品。今年以来,全镇非公企业累计为为驻地群众办实事好事12件次,用工 16人次,帮扶贫困家庭5户。五、抓党建,扩覆盖我镇充分利用创先争优活动这个契机,努力抓好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已建支部的企业进一步加强组织力量,着力提升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还未建立支部的企业中,积极做好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的动员工作,本着“积极稳妥、创造条件、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和“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规范一个、规范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原则,对即符合条件的企业我们鼓励其单独建立党支部,对条件还不满足企业,根据地域情况协调几个企业进行支部联建。目前,我镇已有3个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建立了党支部,经过调查摸底和走访座谈,金凤米厂、莹花米厂、江蓝畜产品有限公司3个规模企业党员人数不符合单独建立党支部的条件,拟建立一个联合支部,现联合支部筹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我镇在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中作出的努力还不够,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还请各位给予指正。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