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48136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一、民歌的教学 2013年4月在镇江举行的“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培训会”上,就有专家让在场的音乐教师分成男女声来进行“异曲同唱”,结果发现效果更好,这也给中学音乐的民歌教学带来了启示:民歌的旋律久唱不衰,但教法可以不断创新。北方的少数民族民歌的教法可以因曲而异。有的可以从歌曲的背景故事入手,如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讲述关于“嘎达梅林”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有的也可以从民歌的种类开始,比如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花儿”,这就需要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花儿”和“花儿会”,然后再学唱歌曲;还有的则可以从介绍作者开始,比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上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西部歌王

2、”王洛宾的资料和歌曲,然后从欣赏他的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开始教学,等等。 二、曲艺音乐的教学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泛指说唱音乐,大致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八年级欣赏课中,有一课为欣赏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和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两种曲艺离中学生的生活都比较远,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形式。苏州评弹有着抑扬顿挫的音调、优美儒雅的音律。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是一首抒发悼念情感之作。作者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奇特而瑰丽的联想,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重整河山待后生是为

3、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度身订制”的主题歌,这部电视剧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而老舍先生的小说本身就“京味”十足,契合这一背景,词曲作者特地选用了京韵大鼓这一北京传统曲艺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骆玉笙先生的演唱,苍润、浑厚、开阔,而且通俗、自然。但是,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歌,它又带有很强的流行音乐元素。欣赏完以上两首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张表格,分别从流行地区、方言、曲调、伴奏、风格几个维度,比较、了解南北方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片段,充分感受曲艺音乐的特点。然后,再欣赏四个音乐片段,分别是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山东琴书及东北二人转的几个唱段,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语言的特点,独立地分辨出具体而又风格迥异的民族

4、音乐表现形式。 三、戏曲音乐的教学 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要素。戏曲音乐的唱、念是诗歌化和音乐化的,做、打则是舞蹈化的。让戏曲走进音乐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戏曲的氛围中亲身体验戏曲丰富的韵腔、内在的神韵,品味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八年级第五单元的梨园漫步是一堂戏曲音乐课,教材内容主要是京歌唱脸谱和黄梅戏山野的风。学唱前,可以让学生先看一段原版的唱脸谱演唱和一段黄梅戏天仙配的录影视频。唱脸谱的旋律,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很快可以激发学生想学唱的欲望。接着,教师可以从我国的国粹京剧入手,讲述它的起源、

5、四大行当、两大唱腔等。然后再讲解黄梅戏的特点,即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它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进入教学互动体验环节中,教师可以请学生一一说出歌曲中脸谱上呈现的人物分别是谁,最后再分段模仿演唱。集体做“回放”游戏,要求学生回忆黄梅戏山野的风的旋律,并努力模仿演唱出其中的一两句。这样形式多变的音乐教学方法,正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京歌”“黄梅戏”的兴趣,在学唱“京歌”“黄梅戏”的同时,也对京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课后的教学延伸也非常重要,比如,要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民族戏曲知识;尝试认识戏曲伴奏的乐器,尝试演奏戏曲合奏乐器;观看戏曲影视节目或者看现场演出,欣赏戏曲人物

6、造型,模仿简单动作;了解本地区戏曲样式,学唱其中的精彩片段;策划、组织学生开展戏曲模仿秀活动;在校园重大演出活动中,植入戏曲音乐板块,等等。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也有200余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民族歌曲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学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本文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