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病害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60740 上传时间:2021-10-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苗病害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种苗病害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种苗病害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种苗病害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种苗病害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苗病害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苗病害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种苗病害,1,各论 第七章 种实和苗木病害,内容:种苗病害的特点、防治 重点:,种苗病害,2,第一节 概述,1、种子病害:主要是霉烂问题,种子霉烂多发生于贮藏期、催芽期和播种至出芽期间。在防治上主要着重于贮藏库中温度湿度的控制、种子消毒和保持种子适当的生命活动。 2、苗木病害:目前发生最普遍且危害最大的病害是针叶树的苗木猝倒病。防治的根本途径在于正确执行育苗技术措施。,种苗病害,3,一、发病特点 爆发性流行,病程短(潜育期短,繁殖期短。) 原因:圃地树种单一,集中连片; 同龄密植,出土期基本一致,造成圃地小气候,湿度大; 面积大而集中; 苗木组织幼嫩,抗逆力弱。,种苗病害,4,二、防治,1、良

2、种育苗 2、正确执行育苗技术措施 圃地选择;及时催芽、播种、锄草;合理施肥、灌溉、轮作;及时遮阴和去除;圃地卫生。 3、化防:适时适量。,种苗病害,5,第二节 种实霉烂,一、分布及危害:世界性病害 二、症状: 具霉味 种皮:生长各种颜色的霉层或丝状物,少数为白色或黄色的蜡油状菌落; 内部:变成糊状,呈褐色湿腐、有的保持原形,只有胚乳部分有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纹,也有形状和颜色不变的。,种苗病害,6,青霉菌类:,三、病原:青霉菌类、曲霉菌类、交链孢菌、匍枝根霉、镰刀菌类、细菌,霉层中心部呈蓝绿色或灰绿色,边缘是白色菌丝。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一至多次分支,形成扫帚状,分支顶端产生瓶状小梗,小梗顶端产生

3、成串的分生孢子。,种苗病害,7,曲霉菌类:,菌丝层稀疏,上生大头针状褐色或黑褐色子实体。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面着生1-2层放射状分布的瓶状小梗,分生孢子聚集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头状。,种苗病害,8,交链孢菌:,霉层毛绒状,褐色中显绿色,边缘白色。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深褐色、砖隔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从产孢孔内长出,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喙状细胞。,种苗病害,9,匍枝根霉:,种皮上生有细长白色菌丝、老熟后菌丝上生出黑色孢子囊。菌丝分化出匍匐枝和假根;孢囊梗单生或丛生、与假根对称,顶端着生球状孢子囊、孢子囊内有许多孢囊孢子。,种苗病害,10,镰刀菌:,

4、种皮上先生出白色霉层,中心部逐渐变为红色或蓝色。菌丝无色分隔,具有大、小两种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多细胞,镰刀型;小型分生孢子单细胞,椭圆形至卵圆形。,种苗病害,11,四、发展规律: 1、种实霉烂的病菌基本上都是腐生性的,自然界存在范围广,种子和这类病接触的机会很多; 2、成熟的种实在某种条件下,会为病菌的侵染创造有利条件,造成病害的迅速蔓延; 3、在贮藏库里,湿度的适宜与否才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子; 4、无明显病程,爆发性; 5、与种子含水量密切相关,一般控制在40%,大粒种子沙藏。,种苗病害,12,五、防治措施: 1、及时采收,采收时要避免损伤; 2、贮藏时种子要干燥,并剔除坏种、病种和虫种等;

5、 3、保持库内卫生,进行消毒处理,温度保持在0-4 为宜,保持通风; 4、沙藏种子催芽时,要注意消毒。,种苗病害,13,第三节 苗木病害,一、幼苗猝倒和立枯病 1、分布及危害 2、症状 a、种芽腐烂型: b、茎叶腐烂型: (首腐或顶腐) 出土期 c、幼苗猝倒型:扎根期 d、苗木立枯型:,种苗病害,14,种苗病害,15,3、病原 a、非侵染性: b、侵染性: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土壤中的习居菌,以厚垣孢子、菌核和卵孢子越冬),种苗病害,16,4、发病规律 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侵染来源,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病害的发展与以下情况有关: a、前作感病 b、雨天操作 c、

6、圃地粗糙 d、肥料未腐熟 e、播种不及时,种苗病害,17,5、防治方法:以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 a、选好圃地 b、“消毒”土壤 c、合理施肥 d、细致整地 e、及时播种 f、药剂防治五氯硝基苯,种苗病害,18,二、 杨冠瘿病(根癌病) 一)、分布及危害:以杨柳科、蔷薇科受害最重。,二)、症状: 1、主要发生于根颈部,以及主根、侧根、主干、枝条上。 2、受害处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瘤。当瘤环树干一周时,表皮龟裂变褐色时,植株上部死亡。,种苗病害,19,种苗病害,20,三)、病原: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杆状,1-4根周生短鞭毛

7、革兰氏染色阴性 发育适温:22 Ti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肿瘤诱导质粒 T-DNA:携带编码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的酶的基因,种苗病害,21,四)、发病规律: 1、越冬场所:根部土壤和癌瘤组织表面 2、传播:灌溉水、雨水、嫁接工具、地下害虫等,苗木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3、侵入:从伤口侵入,潜育期几周至一年以上。 4、土壤湿度大、微碱性、疏松的土壤有助于病害的发生。 5、芽接比切接发病轻,根部伤口多少与发病率成正比。 6、毛白杨比加杨、钻天杨发病重,沙兰杨、大关杨很少发病。,种苗病害,22,五)、防治方法: 1、严格苗木检疫。 2、选用为感染根癌病的地

8、区建立苗圃。 3、嫁接时,选用健康的苗木,嫁接刀在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中消毒。 4、林地中发现病苗,及时除去。 5、防治苗木产生各种伤口。 6、生物防治。放射形土壤杆菌K84。,种苗病害,23,三、 根结线虫病 一)、分布及危害: 二)、症状: 根部:主根、侧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结,即虫瘿。 感病根比健康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地上部分:生长衰弱、黄、矮;严重时当年死亡。,种苗病害,24,瓜子黄杨根结线虫病,种苗病害,25,三)、病原: Meloidonyge spp.线虫纲,根结线虫属的一些种。 常见的种:北方根结线虫 南方根结线虫 爪哇根结线虫 花生根结线虫 线虫一生有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9、。,种苗病害,26,1.幼苗根部被害状 2.卵 3.卵内孕育的幼虫 4.性分化前的幼虫 5.成熟的雌虫 6.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 7.雄虫 8.含有卵的雌虫 9.产卵的雌虫,种苗病害,27,四)、发病规律: 1、越冬:以卵或二龄幼虫在土壤中;或未成熟的雌虫在寄主根内越冬. 2、传播:种苗、农具、肥料、水流;线虫本身的移动。,卵 一龄幼虫 二龄幼虫 三龄幼虫 四龄幼虫 成虫,种苗病害,28,3、影响发病的因素: 1)土壤温度、湿度。 2)一般砂性土壤发病重。 3)发育快慢和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2龄幼虫有无适宜侵染条件的存在。,种苗病害,29,五)、防治原则: 1、实行严格检疫,防止病害蔓延;

10、2、选好圃地和轮作: 3、土壤处理: 化学:溴甲烷、氯化苦、甲醛水、D.D混剂、呋喃丹等; 物理:温室土壤或病苗用45蒸汽处理30-60min。,种苗病害,30,四.苗木茎腐病 危害多种针阔叶树苗,在夏季高温炎热的地区长发生。根茎处发病,皮层皱缩、腐烂、易剥落,后期出现白色菌丝和粉末状菌核,叶片失水失绿、萎蔫下垂但不脱落。病原:半知菌菜豆球壳孢发病规律:6-8月温度高易发病,土温高,茎部受高温损伤,病菌侵入。防治:促进寄主生长健壮,降低土温,种苗病害,31,种苗病害,32,五、苗木白绢病,一)、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为害油茶、楠木、樟、梧桐、泡桐、香椿、香榧、马尾松、苹果等苗木

11、,亦为害向日葵、茄子、辣椒等农作物及君子兰、兰花等观赏植物。,种苗病害,33,种苗病害,34,种苗病害,35,二)、症状: 染病苗木根颈部皮层腐烂,苗木凋萎死亡。油茶、乌桕、榆木苗生病后,叶片逐渐凋萎脱落,全株枯死,容易拔起。病部生有丝绳状白色菌丝层,在潮湿环境下,大量的白色菌丝蔓延到苗木茎基部,以及周围的土壤和落叶上,在菌丝体上逐渐形成油菜籽样的或泥沙样的小菌核。菌核初白色,后转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种苗病害,36,三)、病原 是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菌丝白色,疏松或集结成线状,并成放射状纵向扩展,外观犹如白色绢丝;菌核

12、表生,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3毫米,平滑有光泽,表面茶褐色。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的刺孔伏革菌(Corticium centrifugum(Lev)Bres.)邵力平称为叶状阿太菌(At- helia epipbylla Pers)一般情况下不发生有性阶段。,种苗病害,37,四)、发生特点 病原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被害苗木和被害杂草上越冬,翌年土壤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侵染为害。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蔓延,也可借雨水和水流传播。病害一般于6月上旬开始发生,78月为发病盛期,9月底基本停止扩展。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土壤浅薄、肥力不足及酸性至中性土壤,苗木生长不良,极易发病。土壤有机质丰富、含氮量高及偏碱性土壤,则发病少。,种苗病害,38,五)、防治方法 1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山脚坡地育苗;平地育苗,应做高床,深开沟。在肥力不足的土地上育苗,必须施足基肥。 2及时清除病株,迹地及未发病的苗木茎基部,撒石灰粉消毒,或用70五氯硝基苯以1:3050与细土混合,撒在苗木茎基部及四周土壤上,有较好防治效果;喷洒 50代森铵500倍液、硫酸铜100倍液,也有防治作用。,种苗病害,39,作业:苗木病害的防治关键在于执行正确的育苗技术措施,根据所讲几种病害,总结出在育苗过程中,我们应着重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苗木病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