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860803 上传时间:2021-10-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小班汤圆教案反思正文(1)小班美术欣赏教案圆圆的汤圆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来塑造汤圆。(重点)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活动准备】各色面泥、盘子【活动过程】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师: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团出汤圆。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二、幼儿学习团汤圆1、幼儿自主变汤圆。老师会变出汤圆,你们想变魔术吗?我们一人拿一块彩色面泥,自

2、己变变,看谁能变出汤圆。2、教师教幼儿团汤圆团汤圆是有秘诀的-(1)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2)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3)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团成汤圆带来的成功体验三、幼儿练习团汤圆1、教师边引导幼儿唱儿歌,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团圆方法。2、提醒幼儿团好一个汤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团得多,团得圆。四、送汤圆去展览幼儿将一盘盘汤圆送到邻居班,请他们参观,欣赏。最后将汤圆送到娃娃家。活动反思: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

3、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2)小班数学教案汤圆含反思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在搓、吃汤圆等活动中学习感知1和许多。2、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搓汤圆、吃汤圆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并喜欢参与这一活动。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环境的创设: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

4、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2、材料的提供: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3、生活经验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活动过程:一、引入活动(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二、搓汤圆(一)师操作示范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

5、出来。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二)幼儿动手操作1、提出活动要求:(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

6、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三、煮汤圆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四、吃汤圆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3)小班数

7、学下学期教案点数做汤圆含反思教育活动:做汤圆(数学-点数)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橡皮泥,盘子,卖汤圆的歌曲2、幼儿准备:已有的风俗习惯,用橡皮泥搓圆的经验活动过程:1、游戏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是元宵节,我们要吃什么啊?那我们一起搓汤圆,好吗?指导重点:引发幼儿对汤圆的关注并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引入活动2、教师示范(1)、指导语:今天,我和小妹妹在家,我要做两个汤圆,要选择几个面团啊?我们放到手上搓一搓,一个汤圆

8、出现了,然后放到锅里,我们再搓一个面团,现在几个汤圆出现了,小手要指着一个一个的数,最后数到几就是几个汤圆。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最后说出总数(2)、指导语:这时,我的爸爸回来了,他告诉我,他很饿,我会怎么做啊?那我在搓一个吧。我们再来数数有几个汤圆?还记得老师说的方法吗?手要指着,嘴要数着,最后的数到几就是有几个汤圆。指导重点:引导幼儿逐一数数,幼儿掌握点数的方法。(3)、指导语:我们现在要开火煮汤圆的时候,我的妈妈回来了,我会怎么做?那我又要搓一个汤圆,我们再来数数有几个汤圆了。指导重点:巩固幼儿点数,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数,说出总数3、幼儿动手操作,老师放音乐指导语:请小朋友拿到

9、盘子,盘子上有几个点,你就要做几个汤圆,然后你去告诉你的好朋友,你搓了几个汤圆。指导重点:幼儿一边搓汤圆,一边数,巩固幼儿点数的方法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4)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搓汤圆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1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3幼儿用肥

10、皂洗净双手。4PPT。活动过程: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1、幼儿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二、引导幼儿搓元宵。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三、幼儿操作。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提醒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

11、得到了圆满的完成。(5)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纸浆彩色汤圆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活动准备】物质准备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活动过程】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上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的?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5、幼儿操作,

12、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廓中。6、作品展示、讲评。【活动反思】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6)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圆圆的汤圆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

13、来塑造汤圆。(重点)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3、感受作品的美感。4、感受色彩对比。活动准备:各色面泥、盘子活动过程: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师: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团出汤圆。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二、幼儿学习团汤圆1、幼儿自主变汤圆。老师会变出汤圆,你们想变魔术吗?我们一人拿一块彩色面泥,自己变变,看谁能变出汤圆。2、教师教幼儿团汤圆团汤圆是有秘诀的-(1)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2)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3)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团成汤圆带

14、来的成功体验三、幼儿练习团汤圆1、教师边引导幼儿唱儿歌,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团圆方法。2、提醒幼儿团好一个汤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团得多,团得圆。四、送汤圆去展览幼儿将一盘盘汤圆送到邻居班,请他们参观,欣赏。最后将汤圆送到娃娃家。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7)小班教案汤圆一家活动目标1.倾听故事,感知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2.在做汤团的过程中,自然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体验汤圆一家的快乐。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4.通过观察图片

15、,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活动准备1.师幼围裙、面粉团、抹布。2PPT。3.背景音乐。活动过程1做游戏“变汤圆”,引起幼儿兴趣。谈话进入活动。教师:我们今天要来做什么呢?你想做什么样的汤圆?大大的、圆圆的我们来试一试!做游戏“变汤圆”。师幼用身体自由变化汤圆,体验变化不同汤圆带来的乐趣。教师:我们刚刚变了哪些不同的汤圆?原来我们是汤圆一家!2阅读故事汤圆一家,感知故事不同角色的特点。幼儿将家庭成员与汤圆一一对应。教师介绍涵涵的一家,引导幼儿发现故事角色的特点:爷爷高高的、奶奶矮矮的、爸爸瘦瘦的、妈妈胖胖的、涵涵小小的。观察不同的汤圆,根据形状引导幼儿猜测并说明一一对应的理由。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

16、自然学说简单重复的对话。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教师:故事哪儿有趣?(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诙谐。)师幼尝试讲述故事,幼儿自然学说简单重复的对话。3制作汤圆,体验“汤圆一家”的快乐。幼儿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汤圆。幼儿做汤圆,教师巡回发现不同形状的汤圆。教师:点名喽!高汤圆,到!小汤圆,到!(引导幼儿感受集体大家庭的快乐。)4活动延伸。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汤圆,体验和小伙伴吃汤圆的愉悦情绪。(8)小班教案彩色汤圆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活动准

17、备:物质准备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活动过程: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的?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廓中。6、作品展示、讲评。活动反思: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

18、整洁、有序。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9)小班教案搓汤圆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4、探索、发现生活中汤圆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物质准备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活动过程: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

19、颜色的?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廓中。6、作品展示、讲评。活动反思: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

20、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10)小班教案汤圆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活动准备:物质准备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活动过程: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的?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

21、廓中。6、作品展示、讲评。活动反思: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11)小班教案汤圆活动目标: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3培养幼儿的观察汤圆和动手操作能力。4让幼儿了

22、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活动准备:1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3幼儿用肥皂洗净双手。4PPT。活动过程: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1、幼儿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二、引导幼儿搓元宵。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三、幼儿操作。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提醒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