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资产负债表的方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62275 上传时间:2021-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资产负债表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资产负债表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资产负债表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资产负债表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资产负债表的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实用有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资产负债表的方法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重点应 关注其偿债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分析: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 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来 说,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 一般以大于 2 : 1较合适。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二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但是,对于公司 和股东,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 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

2、因此,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 要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情况进行判断。(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 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 5 : 1,如果保持在1 : 1,则流 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 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二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剔除了应 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 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 者权益比率,这三个比

3、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二负债总额/资 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二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与所有者 权益比率二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 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 中所占份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负债与所有者 权益比率反映的是债权人得到的利益保护程度。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 这三个比率只有在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2) 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其公式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

4、比率二(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 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 债能力,该值应该低于100%,如果高于100%,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 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实为危险之举。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但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财 务报表的分析时重点应关注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 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1. 应收款项。(1)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 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 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己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

5、 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 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 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 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 “潜亏挂账”现象。(2)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 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 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 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3) 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 如企业发生的

6、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 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 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 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 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就应该加以警惕了。2. 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 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 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 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3. 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 区别,它们均为木期公司己经支出,但其摊销期不同。“待摊费用” 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但 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 也习惯于把己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