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66906 上传时间:2021-10-0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药物效应动力学,1,第 2 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Chapter 2 Pharmacodynamics,药物效应动力学,2,掌握,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量效关系及曲线、量反应、质反应 效能、效价强度 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激动药、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部分激动药,药物效应动力学,3,熟悉,治疗效果: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补充治疗 量效曲线上的几个特定位点 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受体类型 第二信使的概念、种类和功能 受体的调节,药物效应动力学,4,药物效应动力学 ( Pharmacodynamics

2、),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在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5,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机体生理、 生化功能或 形态的变化,药理效应,药物,靶点 结合,药物作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6,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物与机体生物分子的初始作用,是产生效应的起因,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7,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药物引起机体功能生理、生化继发性改变,是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反应,即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药理效应的基本类型,药物效应动力学,8,药物作用与药理效

3、应,初始反应(action)常是药物与机体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与某些靶点结合),进而改变机体固有的生理、生化功能而导致效应(effects),药物效应动力学,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of Drug Action,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上的差异 特点: 有高低之分,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应用范围小,不良反应少 有相对性,常与应用的剂量有关,药物效应动力学,10,药物的作用方式Fashion of Drug Action,直接作用 direct action 药物在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如血压升高 间接作用 indirect action 由直接作用引

4、发的其他作用,如反射性心率加快,药物效应动力学,11,药物的作用范围Range of Drug Action,局部作用 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 药物吸收入血之后,分布到全身各部发生的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12,药物作用的效果Clinical Effect of Drug,药物作用的效果具有两重性 治疗效应 Therapeutic Action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药物效应动力学,13,Therapeutic Action,用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良性效果,与药理效应不是同义词 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药物效应动力学,14,对

5、因治疗: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治本)。 对症治疗: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治标)。治标虽不能消除病病因,但某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补充治疗:也称替代疗法,用药的目的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足,药物效应动力学,15,Adverse Reaction,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药物效应动力学,16,副作用 Side Effect,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与选择性低有关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慢

6、性毒性以及特殊毒性反应(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药物效应动力学,17,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到阈水平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继发反应 Secondary Reaction 直接由药物的治疗效应引发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药物效应动力学,18,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长期使用某药,突然停药时原有疾病症状迅速重现或加重,药物效应动力学,19,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也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者,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引起的免疫反应 其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药理性拮抗药无效

7、,药物效应动力学,20,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的反应,为药理遗传异常所致 不是免疫反应,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与剂量有关 症状与药物固有作用有关 药理性拮抗药有效,药物效应动力学,21,第二节 药物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of Drug,一、剂量与效应 剂量(dose):药物的用量 无效剂量(ineffective dose):剂量过小不产生效应的剂量 阈剂量(threshold dose):剂量增加到效应开始出现,也称为最小有效剂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药物效应动力学,22,有效剂量(effecti

8、ve dose):剂量增加,效应也随之增加,达到疗效而又不引起毒性的剂量,又称为治疗量(therapeutic dose) 极量(maximal dose):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的剂量,又称最大治疗量。,药物效应动力学,23,最小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 中毒量(toxic dose):介于最小中毒量与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最小致死量(minimal lethal dose):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 致死量(lethal dose):大于最小致死量的剂量。,药物效应动力学,24,四、剂量概念,药物效应动力学,25,量效关系 dose-effe

9、ct relationship,药物的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关系 量效曲线 dose-effect curve 以效应为纵坐标,药物浓度为横坐标所作的曲线 如将浓度取对数值,曲线为典型的对称“S”型.,药物效应动力学,26,药物效应动力学,27,量反应和质反应,药理效应根据资料类型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能用各种连续增减的量变指标即计量资料来表示的药理效应。 质反应(all-or-none response,quantal response):只能用有效和无效,阳性或阴性来表示的药理效应。,药物效应动力学,28,量反应量效曲线,直方双曲线图,对

10、称的S型曲线图,药物效应动力学,29,量反应量效曲线分析,最大效应,EC50 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量反应是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量,阈浓度,药物效应动力学,30,效能和效价,效能(efficacy) 或称最大效应, 为药物的药理效应的最大值(Y轴最高点) 。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效价强度(potency) 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又称等效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药物效应动力学,31,A,B,C,效能和效价强度 二者分别反映药物的不同性质,都用于评价药物的作用的强弱,药

11、物效应动力学,32,质反应量效曲线,药物效应动力学,33,质反应量效曲线分析,半数有效量(ED50) median effective dose 质反应是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有效(或阳性)反应的药量 半数致死量(LD50) median lethal dose 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死亡的药量,药物效应动力学,34,治疗指数(TI) therapeutic index,动物:TI = LD50 / ED50,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之一。相对而言,该值越大越安全。 临床:TI = TD50 / ED50 安全范围(SM) safety margin 动物:SM ED95 LD5的距离 临床:SM

12、 ED95 TD5的距离,药物效应动力学,35,药物效应动力学,36,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principle of action drug,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研究药物作用起始到效应产生的过程。 药物与机体细胞结合的部位称为药物作用的靶点(target),药物可以结合的靶点几乎涉及生命代谢活动过程所有环节。,药物效应动力学,37,药物的作用机制,理化反应 非特异性 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影响酶的活性 影响膜上离子通道 特异性 影响核酸代谢 影响免疫功能 激活或阻断受体,药物效应动力学,38,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1908年,Ehrlich进一步

13、提出受体(receptor)概念,提出药物: 1. 必须与受体进行可逆性和非可逆性结合才可产生作用。 2. 受体应具有两个基本特点:特异性识别与之相结合的配体(ligand)或药物的能力;药物-受体复合物可引起生物效应。,药物效应动力学,39,受体 receptor,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特殊蛋白组分 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 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相应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受体可由一个或数个亚单位(subunit)组成,形成分子上的特殊立体构型,称为结合位点或受点(receptor site),药物效应动力学,40,配体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内源性配体

14、 机体内本来存在的配体,药物效应动力学,41,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高度特异性:只能与化构特异性 配体结合 高度亲和力:药物易与之结合, 小量引起明显效应 饱和性:说明受体有限 可逆性:解离成受体和原药(多数),药物效应动力学,42,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学说,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受体只有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而效应的强度与被占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 药物与受体结合需要有亲和力(affinity),而激动受体产生效应则需要有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药物效应动力学,43,D + R DR effect

15、,k 1,k -1,解离常数 kD=DR/DR 亲和力常数 ke=DR/DR,药物效应动力学,44,D + R DR Complex,Affinity,Affinity :药物受体结合的能力,亲和力指数(pD2): KD的负对数 pD2=-lg(KD)=lg(1/KD)=lg(Ke) KD小,亲和力大 pD2大,亲合力越强,药物效应动力学,45,效应力 Efficacy 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DR complex Effect,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其大小用一个介于01之间的系数值来表示。 越大,效能越大。,药物效应动力学,46,作用于同一受体的药物分类,亲

16、和力 效应力 完全激动药 强 强(= 1) 部分激动药 强 弱(01) 拮抗药 强 无(= 0) 二类药合用时互相竞争,药物效应动力学,47,完全激动药 full agonist,1.激动相应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1) 2. 不同药物比较: 效能看曲线高度(效应力) 强度看位置,靠左为强(亲和力) 3.强度表示:KD,负相关 pD2,正相关,常用,药物效应动力学,48,拮抗药 ant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0)的药物 可依据拮抗药与受体之间的结合是否可逆及可否被竞争结合分为: 竞争性拮抗药 competitive antagonists 非竞争性拮抗药 non

17、competitive antagonists,药物效应动力学,49,competitive antagonists,与激动剂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性结合的拮抗剂 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max不变 强度表示 pA2(拮抗指数,实验求得) 值大,拮抗强,药物效应动力学,50,Agonist + antagonist,Increased agonist + antagonist,药物效应动力学,51,激动药量效曲线在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2倍浓度的激动药才可产生等于原来量效曲线的效应,则此时的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称为pA2值。 pA2是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的亲和力的定量表示,pA2越大,竞争性

18、拮抗药对相应激动药的拮抗作用越强。,药物效应动力学,52,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s,对激动剂产生不可逆性拮抗的拮抗剂 特点:量效曲线右移,Emax压低,药物效应动力学,53,两种拮抗剂对激动剂量效曲线的影响,A图:降低亲和力,但不降低内在活性;曲线平行右移,但Emax不变竞争性 B图: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曲线右移,Emax降低非竞争性,药物效应动力学,54,部分激动剂 Partial agonists,与受体结合后仅产生较弱效应的配体(01) 具有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双重特性 单独存在为弱激动剂,与一定量激动剂同时存在时为拮抗剂,药物效应动力学,55,受体类型 Ty

19、pe of Receptor,G蛋白偶联型受体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 细胞内受体,药物效应动力学,56,G蛋白偶联型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当配体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时,即激活G蛋白(鸟甘酸结合蛋白),G蛋白进而激活或抑制可产生第二信使的酶或离子通道,产生膜电位的改变 一种受体能激活多种G蛋白,而一种G蛋白可转导给效应器多个信号,调节许多细胞功能,药物效应动力学,57,药物效应动力学,58,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receptors linked to ligand-gated ion channel,该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发生构象

20、变化,则导致一特定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允许某种离子流经质膜,导致膜电位的改变,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药物效应动力学,59,药物效应动力学,60,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当配体结合到该受体的细胞外区域,受体发生构象变化,激活其细胞内区域发生自身磷酸化 磷酸化的受体可被胞质中其它蛋白识别,进而调整多种胞内事件,使细胞对激素作出适当反应 磷酸化的受体也可以直接使胞内一些靶蛋白磷酸化,药物效应动力学,61,药物效应动力学,62,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一些小的亲脂激素可跨膜扩散,而后与胞质内或核内的胞内

21、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激素受体复合物结合到DNA上,进而影响某些基因的转录,药物效应动力学,63,受体后的细胞内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of post-receptor,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第一信使:激素、递质、细胞因子 第二信使:第一信使结合到受体上,导致某些胞内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的浓度短暂的升高,从而会迅速改变细胞的功能,药物效应动力学,64,药物效应动力学,65,第二信使,ATP 环磷腺苷cAMP GTP 环磷鸟苷cGMP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肌醇磷脂(IP3,DAG) 钙离子 IP3 Ca2+释放 DAG,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

22、环化酶(GC),磷脂酶C,蛋白激酶C,药物效应动力学,66,受体的调节,受体处于不断代谢的动态平衡状态,其数量、亲和力和反应性经常受各种生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而向上、下调节,药物效应动力学,67,调节方式,受体脱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 长期使用一种激动剂后,组织或细胞对其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受体增敏(receptor hypersensitiza-tion) 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剂水平降低或长期使用拮抗剂而造成,药物效应动力学,68,药物效应动力学,69,Pharmacodynamics(how drugs work on the body

23、),The action of a drug on the body, including receptor interactions, dose-response phenomena, and mechanisms of therapeutic and toxic action.,药物效应动力学,70,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Graded response measured on a continuous scale Quantal response is an either/or event often derived from frequency distr

24、ibution of doses required to produce a specified effect relates dose and frequency of response in a population of individuals,药物效应动力学,71,graded dose response curves,Efficacy is the maximal response a drug can produce Potency is the different dose of tow drugs that are needed to produce the same effe

25、ct (such as EC50),药物效应动力学,72,quantal dose response curves (used in populations, response is yes/no),Therapeutic index =LD50orTD50/ED50),Quantification of drug safety,The higher the TI the safer the drug,药物效应动力学,73,Agonists and antagonists,agonist has affinity plus full intrinsic activity antagonist

26、has affinity but no intrinsic activity partial agonist has affinity and less intrinsic activity,药物效应动力学,74,Competitive Antagonist,competes with agonist for receptor Competitive antagonists cause a parallel shift of the apparent EC50 of an agonist to the right without changing the Emax Competitive antagonists make the agonist look less potent,药物效应动力学,75,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drug binds to receptor and stays bound irreversible does not let go of receptor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s limit an agonists efficac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