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86141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4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黄 静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放射科,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主要内容,鼻腔、鼻窦的解剖及变异 常见炎性疾病的影像表现,鼻腔、鼻窦的解剖及解剖变异,鼻 腔,鼻腔,鼻前庭,固有鼻腔,鼻翼内侧面部分,内侧壁,外侧壁,顶 壁,底 壁,前鼻孔,位于筛窦和上颌窦之间,鼻中隔将其分成左右两半,前通鼻前庭,后达鼻咽腔,呈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后鼻孔,1.内侧壁鼻中隔,黏膜,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犁骨,黏膜,固有鼻腔,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 高位弯曲压迫中鼻甲 同侧中鼻道、嗅沟引流障碍 阻塞性鼻窦炎 对侧中、下鼻甲增生肥大 阻塞性鼻窦炎,2.外侧壁,其主要部分为筛窦和上颌窦的内侧壁。由诸多骨骼组成,从前向后:

2、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筛骨迷路的内侧板、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蝶骨翼突,筛骨迷路的内侧板,下鼻甲骨,鼻腔外侧壁,(1)下鼻甲及下鼻道 下鼻甲体积最大,下鼻甲肿胀及肥厚是多种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外侧壁,(2)中鼻甲及中鼻道,外侧壁,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即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甲、中鼻道、前组筛窦、额窦开口、上颌窦自然开口等解剖结构。,窦口鼻道复合体模式图,蝶窦,中鼻甲基板,额窦,筛漏斗,筛泡,后组筛窦,窦口鼻道复合体(标本),额窦,筛漏斗,半月裂,筛泡,中鼻甲基板,最后筛房,窦口鼻道复合体(冠

3、状位),筛泡,钩突,中鼻甲,筛漏斗,意 义,病理生理学意义:OMC 区域局限的阻塞即可导致相邻鼻窦广泛而严重的病变。 临床意义: OMC 区域的引流和通气障碍是鼻窦炎发生的最重要机制,以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中鼻甲解剖变异: 泡状中鼻甲,中鼻甲解剖变异: 泡状中鼻甲,泡状中鼻甲感染及引起上颌窦口阻塞,中鼻甲解剖变异 筛甲气房,筛甲气房感染,中鼻甲解剖变异 中鼻甲反向弯曲(向内翻),中鼻甲解剖变异与鼻窦炎,中鼻甲过度气化、反向弯曲 中鼻道狭窄、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 鼻窦炎发生,钩突,中鼻道外侧壁的最前部的结构,上缘-半月裂 尾端-参与构成鼻囟门和自然口,钩突解剖变异,钩突内偏、肥

4、大,导致中鼻道狭窄,引流障碍,钩突外偏引起筛漏斗狭窄,上颌窦引流不畅,(3)上鼻甲及上鼻道 上鼻甲是三个鼻甲中体积最小的,属筛骨结构。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外侧壁,3.顶壁 前段:鼻骨、额骨鼻突构成 中段:筛骨水平板 后段:蝶窦前壁,4.底壁,硬腭的鼻腔面,前3/4:上颌骨腭突,后1/4:腭骨水平部,5.前、后鼻孔 前鼻孔:鼻小柱、鼻翼及上唇共同组成。 后鼻孔:蝶骨体、蝶骨翼突内侧板、腭骨水平部后缘。,鼻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前组鼻窦,后组鼻窦,鼻 窦,鼻窦是围绕鼻腔的两侧、上方及后上方的位于面颅骨及脑颅骨的含气空腔,左、右成

5、对。,鼻腔外侧壁各窦口开口位置,前组鼻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后组筛窦和蝶窦)分别引流于上鼻道的后部和蝶筛隐窝。,1前壁 称尖牙窝。 2后外壁 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 3上壁 即眶底壁。 4底壁 牙槽突,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 5内侧壁 鼻腔的外侧壁。,上颌窦,上颌骨前面观,尖牙窝,上颌骨外侧面观,内侧面观(后外侧壁),上颌骨上面观(底壁),上颌骨底面观,外侧壁:泪骨和纸样板。 内侧壁:鼻腔外侧壁上部,附着有上、中鼻甲。 顶壁:额骨眶板的内侧部形成筛顶。 下壁:中鼻道外侧壁结构,包括筛泡、钩突和筛漏斗等。 前壁:与上颌骨额突和额窦相接。 后壁:借蝶骨筛板与蝶窦毗邻,解

6、剖变异较大,薄,易损伤。,筛 窦,筛骨前面观,筛骨模式图,倾斜式,筛顶与筛板的联接方式,筛顶与筛板的联接方式,筛顶,筛板,中鼻甲,鸡冠,水平式,筛顶与筛板的连接方式,高台式连接,倾斜式连接,高台式连接与手术,脑脊液漏,筛凹内侧壁薄而脆,易损伤。,筛凹,前壁:即额骨外骨板 后壁:即额骨内骨板与颅前窝相邻 底壁:外侧3/4为眼眶顶壁;内侧为前组筛窦的顶部 内侧壁:额窦中隔,额 窦,额窦开口,额隐窝的解剖关系,额窦,额隐窝,中鼻甲,筛前动脉,前颅底筛泡顶,纸样板,额隐窝解剖变异,额隐窝 过度气化,阻塞额窦引流,额窦炎,位于蝶骨体内,颅底的深部,与颅中窝的蝶鞍、垂体、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及 对颅神

7、经关系密切。,蝶 窦,蝶窦的分型: 甲介型(3%) 鞍前型(11%) 鞍型(86%),蝶窦开口,蝶筛隐窝,鼻窦窦腔透明,粘膜不显影,窦壁边缘清晰、锐利。 鼻腔透光,鼻中隔为纵行致密条状影。 上鼻甲较难显示,中鼻甲较垂直,下鼻甲弯卷。,正常影像解剖,一、X线,柯氏位:显示额窦和前组筛窦。,华氏位:显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鼻腔。,二、CT 1、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两旁可见鼻甲 及其表面粘膜,冠状面显示鼻甲及鼻道 最佳 2、鼻窦:可见光滑完整骨壁及分隔,粘膜菲薄而 不显影,窦腔内充满气体。窦腔大小及 形态变化较大。 3、鼻甲及鼻窦粘膜:为等密度,增强后强化明显。,鼻及鼻窦正常CT,上颌窦,鼻

8、泪管,翼腭窝,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1,2,3,4,1、前组筛窦 2、鸡冠(筛骨垂直板),3、后组筛窦 4、蝶窦,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冠状位,三、MRI 鼻:气道呈低信号,鼻甲粘膜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冠状面显示鼻甲与鼻道的关系最好。 鼻窦:窦腔内气体及窦壁骨皮质均呈黑色,二者很难区分。鼻窦主要由中等信号的粘膜层衬托显示。冠状面显示眶底、筛窦及上颌窦底清楚。,上颌窦,窦腔内气体及窦壁骨皮质均呈黑色,二者很难区分。鼻窦主要由中等信号的粘膜层衬托显示。,正常鼻及鼻窦(冠状面),冠状面显示鼻甲与鼻道的关系、眶底、筛窦及上颌窦底较清楚。,正常MRI 额窦,蝶窦冠状位,鼻腔及鼻

9、窦常见疾病,恶性肿瘤: 上颌窦癌 腺样囊性癌 腺癌 淋巴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横纹肌肉瘤 转移瘤,炎性病变: 化脓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 鼻息肉,鼻窦囊肿: 鼻窦粘膜下囊肿 鼻窦粘液囊肿 牙源性囊肿,良性肿瘤: 内翻乳头状瘤 血管瘤 骨瘤 骨化性纤维瘤,是指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 包括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临床上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居多。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发病率最高。,化脓性鼻窦炎,鼻窦炎的易患因素,解剖变异(鼻中隔偏曲、气化中鼻甲等) 鼻外伤 异物或肿物 鼻息肉,鼻窦炎易患因素,吸烟,粘液分泌,纤毛运动,粘液纤毛功能,儿童鼻窦炎患病率,鼻窦炎易患因素,游泳,化学物质 污

10、染水(含细菌、 真菌及其他变应原),遗传因素及全身性疾病,原发和继发免疫缺陷及免疫球蛋白缺陷 (IgG)亚群缺陷 囊性纤维病(Cystic fibrosis, CF) 原发纤毛功能不良综合征,R,鼻窦炎病理,急性期:主要病理变化为粘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同时分泌大量分泌物(浆液性,粘液性及脓性),少部分还可并发骨髓炎或眶内及颅内炎症。 慢性期:主要有粘膜肥厚或息肉样变;也可能发生粘膜萎缩。,鼻内镜检查(清楚、准确),检 查,CT扫描(必要手段),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从时间上定义为:鼻窦炎症状,如头痛、鼻塞、脓鼻涕等持续存在,成人8周以内,儿童12周以内。 多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

11、感染。 致病菌:多数为混合感染,化脓性球菌多见, 其次为杆菌以及厌氧菌。 症状:鼻塞、脓涕、嗅觉减退、头痛。,急性、慢性蝶窦炎:早晨轻,午后重。,慢性筛窦炎:较轻。,急性上颌窦炎:晨起轻,午后重,慢性额窦炎:前额部痛,周期性发作,晨起,渐重,午后渐轻,晚间消失。,慢性蝶窦炎:早晨轻,午后重。,不同鼻窦炎头痛的鉴别(部位、时间、性质),合并症,面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 眶内气肿或感染; 翼腭窝感染; 气栓。,平片:窦腔广泛均匀密度增高,有时窦腔内见气液平面。,影像表现,C T: 鼻窦密度增高 骨壁破坏 脓肿 并发症,急性鼻窦炎,窦腔密度增高,急性鼻窦炎,骨质破坏,急性鼻窦炎,面颊部皮下气肿及感染,

12、骨质破坏,筛窦异物伴急性感染,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包括复发性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 成人慢性鼻窦炎临床及放射学标准是:症状和体征持续8周或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每年发作4次以上,每次至少持续10天;药物治疗4周后无急性感染,但CT异常持续存在。 儿童标准:症状和体征持续12周或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每年发作6次以上,每次至少持续10天;药物治疗4周后无急性感染,但CT异常持续存在。,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五大症状) 脓涕 鼻塞 头痛 不一定有,若有也不如急性者严重 嗅觉减退或消失 视力障碍 急性发作时与急性鼻窦炎相似,型:单纯型鼻窦炎 期:局限性单个鼻窦慢性炎症 期:前组鼻窦炎和/或波及部分后组筛

13、窦 期:全组鼻窦炎 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 期:局限性单个鼻窦慢性炎症伴单发息肉; 期:前组鼻窦炎和/或波及部分后组筛窦伴多发息肉 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息肉 型: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息肉和/或窦壁骨质增生,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对病变程度和范围的了解必须依靠鼻窦CT扫描 鼻窦CT扫描所见是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的基础 术前CT扫描对判断鼻窦炎行鼻内窥镜手术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CT对鼻窦炎分型分期的价值,影像表现,平片: 窦腔粘膜环状增厚,窦壁骨质吸收, 边缘模糊。 肉芽组织增生或伴息肉样变时可见半圆状或不规则状肿物突入窦腔,窦壁 骨质反应硬化及腔内骨增生隔嵴形成。,慢性鼻窦炎-平片改变,CT:

14、 粘膜增厚 粘膜囊肿 骨质改变:吸收或硬化肥厚 并发症,慢性鼻窦炎-黏膜改变,轻度增厚: 25mm 中度增厚: 510mm 重度增厚: 超过10mm,慢性鼻窦炎-黏膜囊肿,慢性鼻窦炎-积液,鼻窦骨壁增生,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儿童期致鼻窦发育不良和窦腔狭小 骨炎的范围与感染的次数和病史的长短有关 分为硬化和肥厚 硬化是骨的细密化,多见于蝶窦和上颌窦 肥厚是骨壁的增厚,鼻窦炎-骨质改变,颅底骨质硬化,鼻窦炎-骨质增生,骨质增生、肥厚,鼻窦炎-骨质改变,骨髓炎:骨质吸收、变薄、破坏,鼻窦炎-骨质增生及脑膜炎,鼻窦炎-骨质增生及脑膜炎,鼻窦炎并发症,眶内并发症 眶内炎性水肿 眶壁骨膜下脓肿 眶内蜂窝织炎

15、 球后视神经炎,颅外并发症-眶内炎性水肿,急性鼻窦炎继发眶骨膜下脓肿,蝶窦炎-眶尖综合症,鼻窦炎-眶尖综合症,颅内并发症 硬膜外脓肿 硬膜内脓肿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脓肿,形成与慢性感染、变态反应、血管运动性鼻炎和囊性纤维化有关,也与阿司匹林不耐受有关。 由于粘膜水肿和增生形成,伴有粘膜下液体聚集 最常见是中鼻道和筛窦 可分为水肿型、腺泡型和纤维型 临床表现:持续性鼻阻、脓涕、复发鼻窦炎和/或头痛,鼻息肉,鼻息肉平片及CT表现,平片:无特征,可有鼻腔、鼻窦透光度下降 CT:单侧或双侧鼻腔、鼻窦软组织团块影,呈软组织密度 息肉生长处骨壁吸收 少数骨壁增生硬化 病变轻度增强,鼻腔、

16、鼻窦多发结节影,慢性多发鼻窦炎鼻息肉,常见曲霉菌 其他 毛霉菌 白色念株菌 孢子菌,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原菌:,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1):,解剖因素 中鼻道狭窄、阻塞:导致黏膜肿胀,窦口阻塞,黏膜传输功能下降,窦腔通气减少,pH降低 - 有利于真菌生长,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2):,机体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抗肿瘤药物、放疗 长期应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 器官移植 HIV病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3):, 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 湿热气候,长期接触土壤,花盆,家禽 局部环境: 鼻腔,鼻窦通气受阻 窦腔分泌物潴留,局部慢性炎症 同侧上列牙有病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急

17、性或爆发性 慢性或无痛性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球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分类,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 早期:发热,乏力,面部疼痛和视力减退; 若播散到眶内,出现复视和视力丧失; 进一步侵犯到中枢神经,出现头痛,乏力甚至昏迷。某些神经体征出现(如偏瘫,面部坏死或鼻部畸形等)提示预后较差 ;可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死亡 。,CT:早期:鼻窦黏膜增厚,通常没有气-液平面(与非侵袭性相似); 晚期:鼻腔、鼻窦、眼眶及颅底广泛骨质破坏。 MRI:对评价重要血管(包括颈动脉、海绵窦)的早期改变和颅内侵犯有意义 。,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死亡率高达50100%;早期诊断和治疗,生存率8082%,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球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球,全身免疫状态正常,与鼻窦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有关。 真菌以寄生形式存在于鼻窦内。 经常累及单个鼻窦,多见于上颌窦,多窦累及很少见。 一种非进展性疾病,呈慢性非侵袭性改变,常见于中年和老年妇女。,筛窦受累,蝶窦受累,额窦受累,病理:在鼻窦内可见灰白色包裹得很紧的真菌球。 影像学:单窦发病,密度不均匀钙化斑,腔内肉芽肿,钙磷沉积,窦周粘膜水肿增厚,窦壁硬化增厚。,术中可见干酪样物,真菌性上颌窦炎,真菌性筛窦炎,真霉菌性额窦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