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研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04573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研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完善有效,退出渠道的选择是否适当,是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就风险投资几种主要退出渠道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比拟。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渠道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风险投资兼并与收购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比拟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投资商通过并购的方式将自己在风险企业中的股份卖出,从而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兼并是只有一家实力较强的公司与其它几家独立的公司合并组成的新公司,而实现较强的公司占主导地位;收购那么是指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购置目标公司的股份或者购置目标公司的产权从而到达控制目标公司的行为。

2、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收购和二期收购。一般收购,是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将风险企业完全卖给另一家公司。这种方式通常是高科技创业者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将完全丧失独立性。而二期收购那么是指风险投资者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另一家公司,由其继续对风险企业进行后续投资,创业者并不退出风险企业。3.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是在风险投资退出时,风险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不使股份被其他公司拥有,采取主动回购风险投资家手中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公司管理层可以以个人资信做担保,或以即将收购的公司资产做担保,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将股份买回,风险投资家成功退出。在风险投资的导入期和成长期,风险

3、投资所占风险企业的股份额不是太大,比拟适合采用这种途径退出。管理层收购,虽然使风险企业保持相对独立性,管理层仍持有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防止因风险资本的退出给运营造成的震动,但是,其最终的实现,取决于管理层的收购意愿和实力。4.清算清算退出是在风险投资不成功或风险企业成长缓慢、未来收益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因为投资在不良企业中的资金存在一定的时机本钱,与其被套牢而不能发挥作用,倒不如及时收回资金投入到下一个更有希望的工程中去。因此,清算退出虽然是迫不得已,但却是防止深陷泥潭的最正确选择。清算有三种方式:解

4、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产清算。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1.IP0方式退出困难在常见的退出方式中,公开上市通常认为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据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统计,风险投资的各种退出方式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并购为15%,而发行股票上市为30%60%。公开上市不仅为投资人和创业人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为风险企业的后续开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如果条件许可大局部风险投资者都会选择上市退出。但上市退出必须有完善兴旺的资本市场做支撑,尤其是要具备面向中小高科技企业全面开放的二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1999年第

5、四季度开始正式运作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都经由这一市场退出。较早的计算机硬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等,较近的有电子商务公司如雅虎公司、亚马逊公司等。这些成功典范使得股份上市成为风险投资家首选的资本退出方式。我国在2004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但其上市标准和准入条件与主板市场一样,还未真正成为为中小企业效劳的二板市场,因此很难为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风险企业提供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交易的时机。所以在我国风险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很难到达上市要求的情况下,风险投资选择公开上市退出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实现的。2.

6、风险资本股权转让退出受到限制股权转让依赖于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兴旺的资本市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兴旺已经成为风险资本股权转让退出的重要障碍,导致企业并购形式单一,加大了企业并购的难度和风险。同时由于企业被并购后影响其已有的地位和声誉,可能会反对并购。3.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置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一种并购行为。它对明晰企业产权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公司鼓励机制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作中也暴露出许多与原始设想相背离的情况,如企业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暗箱操作侵占国家资产问题、

7、内部人控制问题、MBO后企业的后续开展问题等,都使人们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提出质疑。4.清算退出比例偏低清算作为风险投资止损的一种有效手段,风险投资者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应摒弃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只赏识成功而唾弃失败的思想,勇于面对失败,重视时机本钱,在风险投资达不到预期目的时应及时止损,将损失降到最低。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退出渠道都各有其优缺点。因此,不能绝对地去评判某种退出渠道的适合与不适合。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在决定退出投资时,应根据风险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外部环境,灵活地选择方式。目前,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活动还十分活泼,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和不畅通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开展的瓶颈。风险投资作为一个亚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去开展去完善。参考文献:【1】王玲玲:我国创业投资推出机制的国际借鉴及其现实选择.北方经贸,2006(01)【2】邱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07)【3】桑蕙吉小锐: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最正确选择.甘肃农业,2006(07)【4】鞠盈超:美国及中国台湾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对我国的借鉴.价格与市场,2007(06)【5】高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拟及我国的现实退出策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