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认知体系的构建.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13103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概念认知体系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概念认知体系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概念认知体系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概念认知体系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概念认知体系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概念认知体系的构建.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概念认知体系的构建 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只有扎实地掌握物理概念才能了解物理规律因此,我们要循循善诱地进行物理概念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根据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反馈发现,要想使学生真真正正熟悉物理概念,并对物理规律的形成深入了解,就不能让他们只是从薄薄的一本物理书上或者老师口中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真理”,而是要让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来主动寻求答案,探索物理世界 由浅入深,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总是由浅入深地进行的,对一个新事物的了解都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人们对新事物都会有一个主观的印象,但这个印象可能会只是流于表面紧接着,通过一

2、定的认知和学习,甚至是实践,便会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慢慢地,这个认识会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由表面到内在,由主观到客观同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这样一个过程例如,当学习“重力”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比较经典且具有迷惑性的问题:铁球和棉花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哪个会先落地或者也可以跟学生讲讲有关比萨斜塔的故事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更主动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更加直观的印象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出“重力”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更加形象客观地掌握物理概念 概念形成,不断经过思维的加工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个知识点往往有一个最重要的

3、点,这时候我们就要加以归纳总结,从普遍性中找到不变的,并将其本质进行加工得到一个概念教师在定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严谨地给出适用范围,语言要准确精炼,没有任何漏洞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留白”,多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无论对错,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自觉地接触一些物理概念或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此时,教师就应该像一盏明灯一样,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求知路上,在学生的脑海中塑造相关的物理概念比如在磁场、电场这一章,磁感线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所以将抽象化为具体,使得所学者能更容易掌握,也能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大体的有关所学知识点的概

4、念很多物理概念都比较简洁,用语精炼,有时候没法很直接通透理解,因此老师便要通过类比的方法,找一些比较类似的概念来进行辅助说明这样有利于有关概念的形成,并区分其中的不同,达到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的目的 引入发展史,感知物理学文化内涵 要想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那就必须要先知晓它的起源以及之后一系列的修正的背景和过程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即使身为老师也无法给出一个肯定或正确的答案但是,同样,在物理学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物理学家有时候也会对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的见解并且谁也不能说服谁,争论不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现象,讲述前辈的故事,一来可以让学生

5、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养成不盲目听从权威,要有自己的思考的科学习惯例如:在物理学中有个相当常见的词:“动能”和“动量”这个词相当容易混淆,一般情况下老师讲到这个概念的时候都会详细地进行介绍并帮助学生分析二者的不同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该混淆的还是要混淆,无法避免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或者利用一些相关的物理小故事,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从物理的历史出发,结合物理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知识都能有很大提高 提高认识,由预成性向生成性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所有学科的教学方法、宗旨都有了一定的改变,物理学也不例外如今的物理教学着重的是“预成性”以及“生成性”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将学生所要学的和他已经学会的相互联系起来,同时还要能以自己所学为基石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如此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其相辅相成总之,物理学科不能读死书,老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潮流,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针要循循善诱,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现象看到本质,在物理知识及人文知识中快乐有效地学好物理这门学科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