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防工程造价控制.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92365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人防工程造价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浅谈人防工程造价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浅谈人防工程造价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人防工程造价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人防工程造价控制.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浅谈人防工程造价控制 浅谈人防工程造价控制人防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人防工程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市每年用于人防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约亿。如何用一笔投资办两件事,做到既有利于人民防空长期准备,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又有利于经济建设,为国家多做贡献。我们认为在各个建设阶段做好人防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关键措施之一。在此浅述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同探讨。一、造价控制环节前移人防工程的造价控制应贯穿于项

2、目建设全过程,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的确定,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反之,造价高低、投资多少也影响项目决策。可见决策阶段投资估算对建设项目的决策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力求工程投资的准确估算,既不高估冒算,也不故意压价,在决策阶段应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加强项目决策深度,充分考虑造价影响因素。前几年决策一个人防工程是否需要建设时,决策阶段做的工作很粗。项目建议书常常就一两张纸,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就那么几页,没有达到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了项目投资额的准确估算,结果往往造成项目投资失控。为此,市人防办下发了

3、人防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审批试行办法、人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批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了项目投资决策程序,明确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深度。文件要求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必须全面考虑,即做到五个合理:一是合理确定项目规模。每个建设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的选择问题,规模过小、过大,都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需综合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后确定一个合理的规模;二是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水平应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地区特点、工程规模、等级、功能合理确定;三是合理选择建设地点。在符合建设规划的前提下,还应考虑土地征购费、拆迁补偿费、动力设施费等;四是合理布置方案

4、。力争做到总体布置紧凑、建设工程量减少、用地节约、投资减少;五是合理选用设备。尽量选用优质廉价的国产设备,如要选用进口设备,则要注意技术资料配套问题。第二,建立人防单位工程估算指标。如没有估算指标,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只能参考同类工程造价及造价人员的经验数据,没有准确性、科学性可言。为此,我们选取了近项已决算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再对预先设想的工程用人防工程概算定额和人防工程预算定额计算造价后进行综合。根据工程的不同用途分成五个种类、每一种类别按不同规模再细分为三个类别,制定出了人防单位工程估算指标。经过试用,起到了投资预测、投资控制的作用。人防工程估算指标

5、的维护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经过不断的修改、调整,直至完善。二、以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为重点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必须重点突出。很显然,工程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国外一些专家研究指出,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全寿命费用不到,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以上。人防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图设计。既要节约用地,又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合理布置。二是空间平面设计。包含平面形式、层数、层高、柱网等内容。人防工程主体结构的平面形式最好是方形,其次是矩形。我们上海地区的人防

6、工程的层数以一层为宜,软土地质深基坑的围护结构费用随深度成几何级数增长。在满足战时和平时的设备正常运转与操作方便以及工作环境良好的条件下,总是应尽量降低层高。柱网选择要经济合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同样一个车库,八米跨度和六点四跨度的建设方案,其造价前者比后者高约。三是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的选择。设计中应采用先进使用的结构形式和高强度轻质材料,能更好的满足功能要求,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减少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费用及运输费。四是设备的选型与设计。应选择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经久耐用、稳妥可靠、以及配套方便、能耗低、效率高的国产设备和机械、装置,并按上述要求对非标准设备进行设计。三、合理确定招标标底和合同价

7、款人防建设工程招投标可分为建设项目总承包招投标、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招投标和设备材料招投标等。下面结合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谈谈标底及其合同价款的合理确定。标底是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由招标单位自行编制或委托具有编制标底资格和能力的中介代理机构编制,并按规定报经审定的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是招标者对招标工程所需费用的自我测算和控制。合理确定标底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熟悉编制标底的原则。项目划分必须与招标文件相一致;应以现行标准、定额、费率为准;必须因时因地制宜,考虑特殊情况;必须控制在概算或批准投资限额之内;一个招标项目只编制一个标底。其次要掌握标底的编制方法。主要采用以施工图

8、预算、工程概算、扩大综合定额、平方米造价包干为基础等四种方法来编制。当然常用的是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的标底编制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编制招标工程标底,其特点是工程子项目划分符合实际情况,工料消耗定额比较详细准确,如无设计和价格上的变化,其造价是比较准确的。最后要重视标底的审定。审查标底的目的是检查标底是否详尽、准确,如有漏洞,应予调整。其方法一是工程量的审查;二是单价的审查;三是经费及调价的审查;四是各种包干费用和主要材料指标的审查;五是标底造价的审查。人防工程标底经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审查后,再报当地招投标办公室审定。标底确定后,接着就进入招标、开标和评标程序。在评标时,还要选定合适

9、的评标方法来评定出最优投标方案,使投标报价、施工方案、质量、工期、投标单位信誉和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分最高。确定中标单位后,招投标双方在规定的期限内签定施工合同。还应根据人防工程的不同情况来选定工程合同价的确定方法,可以选用固定合同价或可调合同价,也可选用成本加酬金确定的合同价或最高限定成本加最大酬金确定的合同价。四、严格把握工程变更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是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此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是工程变更的确认。虽然这阶段工作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但作为管理部门也有义务指导各级人防工程建设单位做好造价控制工作。所谓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

10、的新增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应了解工程变更的过程:提出工程变更?分析提出的工程变更对详密目标的影响?分析有关的合同条款和会议、通信记录?初步确定处理变更所需的费用、时间范围和质量要求?确认工程变更。计算工程变更价款可选用以下方法:一是合同中有适合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合同已有的价格计算变更合同价款;二是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情况的价格,可以此作为基础,确定变更价格,变更合同价款;三是合同中没有类似和使用的价格,由承包方提出合适的变更价格,与承包方达成一致,否则应通过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裁定。我们通过对在建人防工程不定期检查,发现存在工程变更中诸如工程量计算不准确、材料单价定价不合理等现象,并给予

11、及时纠正。 5年前,民工张某在某建筑工地发生工伤,致使脾脏全部切除,因此与该建筑公司发生伤残纠纷,拖了几年却未得到解决。重庆市劳动保障部门介入后,通过鉴定确定张某为工伤五级伤残。根据鉴定结果,用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了伤残补偿和妥善安排。 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后获得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分散企业工伤风险,促进职工工伤康复,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重庆市不断完善的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正在使许多类似张某这样的不幸者得到了保障,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制度在不断完善 重庆市成为直辖市以来,逐步在19个区、县、市实施工伤保险,几年来,在已开展工伤保险的区、县、市逐步完善了制度,组建了

12、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建立了工伤保险基金。至2001年8月,全市工伤参保企业2306户,职工达35万人。 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重庆市劳动保障部门首先规范了劳动鉴定程序中的组织和管理,着重规范了劳动鉴定程序: 对劳动能力最终鉴定的申请审批、鉴定材料审核、鉴定专家教授的确定、鉴定过程的组织和鉴定结论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了鉴定结论的合法性; 成立了由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伤残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每次按照鉴定学科从专家库内随机抽取鉴定人员,鉴定结果必须经过鉴定专家小组评议后达成一致意见,确保了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加强了对鉴定过程的监督,被鉴定职工和单位均到场,接受鉴定专家的询问,现场检查伤情,并

13、请市内新闻媒体参加整个鉴定过程,增加了鉴定过程的透明度。 其次,工伤的认定坚持实事求是。重庆市社会保障部门规范了受理工伤认定工作程序,规定了企业上报的工伤事故的责任和时限,对个别企业未上报,职工或其亲属申报的均一视同仁受理,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申报材料、调查取证,及时下达工伤性质认定书,并协助企业正确处理工伤事故。 第三,重庆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处理工伤纠纷中,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工伤保险应当立法规范 自1996年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后,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已经开展了工伤保险的区、县、市结合实践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各地制定了相关工伤保险实施

14、细则,为顺利贯彻落实试行办法起到了推动作用,逐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工伤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工伤性质认定时限、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特困或倒闭企业无力支付工伤赔偿等等。 黄军系国有粮食加工厂的工人,1998年7月16日夜间操作玉米加工机时发生工伤,右臂被机器绞伤,造成粉碎性骨折,当地劳动部门认定为工伤。经县医院抢救治疗未愈,后经厂领导同意,转入市医院住院治疗。黄军出院后,要求加工厂报销在县、市级医院治疗费用和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粮食加工厂以企业经营亏损,无钱支付为由,仅报销了治疗费用,而不予支付其住院期间伙食补助,使黄军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某特困企业

15、职工刘强,1998年6月的一天,下班后到厂内职工浴室洗澡时,突然发生锅炉*,左腿高位截肢,造成终生残疾,医疗费花去60多万元,其家属要求赔偿100万元,由于厂方拿不出钱,刘强的赔偿始终无法兑现。 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的关注,在重庆市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沙坪坝区代表团陈一化等11位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重庆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的议案,此议案已引起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 人民是推动本溪十年依法治市的根本动力一个新世纪来临之前的时代,中国人民祭起了法治之剑1981年,xx省xx市,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率先在全国兴起了以培育法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1986年,又是她,在

16、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开创了依法治市之先河。开拓性的试炼和十多年成效卓著的实践,已为xx酝酿了独特的法治氛围,而更重要的则是推动了全国各地的依法治市进程,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一笔。秉持一种信念,即个别城市依法治市的成功经验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通意义和研究价值,我们依法治国研究课题组于去年的7月、10月两赴xx,在xx市党政领导、司法局、公安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xx依法治市的来龙去脉作了全方位的实证调查,不仅掌握了丰富详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信息,而且深切地感受到了xx现实生活中内在的法治气韵。经过对现有材料的深入比较、分析和研究,参照世界各国法治发展的基本历程,

17、课题组一致认为,xx十一年依法治市的经验证明,法治建设启行的基本动因是人民对法治的实际需要,人民法治观念的培育和成熟是法治扎根生活的基础,人民的首创精神和积极参与是法治建设的力量源泉,人民的评价是衡量法治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法治建设的根本动力。一、人民的现实需要是法治建设的动因综观世界各国的法治发展史,我们可以确信,法治的笃行绝非来源于一种脱离现实生活基础的对法律的迷信,亦非脱胎于任何一个政治家的宏伟蓝图,更非奠基于任何一个天才空想家的虚妄设计,而是起源于人民在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对法治生活方式的切实需要。法治,正是由于其规范社会行为的可预

18、见性、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正是由于其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的崇高使命,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愿意选择的一种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人类在历经数千年的人治以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法治之路,依赖的正是其对法治与人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本质的深刻认识。xx市依法治市的实证经验,向我们鲜明地展示了从人治逐步走向法治的这一普遍性规律。1.依法治市的时代背景。xx在全国首开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市之时,恰是我国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时期。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刚刚摆脱十年文革的阴霾,政治、经济、思想等诸方面都亟待变革和转型。人民在欢呼文革结束的同时,迫切期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安

19、定。顺应人民的这一愿望,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左倾思潮禁锢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决议指出,在政治上要坚决实行民主集中制,恢复民主传统;为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诸多决定,是我国人民对过去政治、经济生活的经验总结,是对人民现实的根本利益的实际反映,凝聚了人民理性反思的智慧,因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国家全方位的改革由此正式开始。在法治建设领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制定和颁布了选举法、政府组织法、

20、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经济合同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以及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范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及其发展方向的权威性行为准则初步形成体系,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严格实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希望。在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xx市的依法治市也逐步被xx人民推上日程。为把握十几年前xx的实际状况,我们特地专访了原xx市委书记徐步云同志。据他的回忆,八十年代初的xx之所以在全国率先开展普法教育,并逐渐地确立了依法治市的法治目标,其主要背景是:(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经济问题的解决光靠领导意志色彩很浓的行政命令已经难以

21、适应经济运行的规律,这在xx市这个工业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2)国家允许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仅仅依赖行政手段无法妥善解决多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3)xx是老工业基地,许多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改革其管理体制,需要做到企业依法管理,不以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党内党外都在议论应该如何避免重蹈十年动乱的覆辙,如何防止无法无天的“大民主”,人们对法律与政策相比所具有的高度稳定性和权威性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5)当时xx人民对社会治安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强烈,呼吁运用手段法律对社会治安进行治理。从徐步云同志的回忆和介绍来看,正是xx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现实需要

22、,直接推动了xx市的法治建设。2.依法治市的直接契机法治建设涉及国家机构的组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意识等许多方面和领域。世界上任何国家步入法治,并非在起始阶段就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而总是选择当时该国人民最为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八十年代初,“文革”结束不久,各个领域都处于拨乱反正的调整阶段。当时xx市社会治安状况较为严峻,犯罪率达万分之十六,比规定的最高上限万分之六高出十个点。其中,青少年犯罪严重,占犯罪总人数的80,多表现为盗窃、流氓犯罪。xx人民强烈要求整治社会秩序,尽快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xx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的这一要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刑法、刑事诉讼

23、法等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这比全国的普法教育提前了五年。学校进行了系统教育。电台举办了“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讲座”,共18讲,每次历时38天,每年播讲一次。市司法局编写了6种、23篇、近6万字的法制宣传资料,汇集了各种案例60多个,绘出图画363幅,到全市巡回展出。有关机关和组织还对后进、有劣迹的青少年进行了热情的帮教活动,同时对屡教不改者、严重违法犯罪者予以严厉打击。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xx市一手抓普法,一手抓惩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到1983年,犯罪率逐步下降到万分之八,总共下降了二分之一。虽然依法整治社会治安问题只是法治建设的一个方面,离现代法治的实现相距甚远;但是,由于

24、它从xx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首战告捷;因此,它的意义就不仅在于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而更在于初步培育了xx人民对法律的信赖。以此为契机,xx的法治建设开始步入全面发展的轨道。3.人民把依法治市推上日程法律的社会效用,有力地推动了xx人民学法用法的热情,加深了xx人民对法治重要性的理解。当时xx市平山区区委书记在谈学法用法体会时,曾运用群众语言对法律的重要性做了如下生动的概括:“依法说话,话灵;依法办事,事准;依法育人,人好;依法为官,官清。”很多通过学法用法、实现了由乱到治、提高了经济效益的企业都深有感触地说:“法能生财。”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人民对法律的渴望已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而是

25、提高到了综合性需求的层面。1985年,xx市所辖的xx县率先提出了“依法治县”的目标,xx市商业大厦提出了“依法治店”的目标,本钢所属很多厂矿提出了“依法治厂”的目标。这一系列依法治理目标的提出,不仅表明xx人民将法律创造性地融入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日常管理,化作了每一个普通劳动者均可理解和为之努力的日常行动,而且赫然凸现了全市人民对xx市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规范化与制度化的渴望和呼吁。在此情况下,xx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普法总结大会,决定因势利导,顺应民意,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出“依法治市”的战略目标。1985年底,xx市委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市”的方针。1986年3

26、月,xx市人民代表大会作出了关于依法治市的决定。这标志着xx依法治市工作比全国其他城市提前了五年甚至十年。一项宏伟的城市法治工程在xx人民的推动下正式开始启动。二、人民法治观念的提高是法治扎根生活的基础法治观念是人们有关法治的基本意识、情感、观点、思想和知识的总称。虽然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实现法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法治,归根结底取决于其经济基础;但是,没有法治观念或不具备相应的法治观念,法治就无法成为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或者法治实现的程度就要受到较大限制。xx在全国成为依法治市的先锋并取得显著成效,应该说与xx人民法治观念的提高密切相关。1.开展全民普法:法治观念的培育在法治建设方面

27、,我国明显不同于某些西方法发达国家的特点之一,是我国各类、各级国家机关都负有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的义务,尤其是司法行政机关承担普法教育的专责。这对于要在一个有数千年人治文化积淀的国家提高人民的法治观念而言,意义相当重大。xx在法治建设之初就把着重点放在法制宣传和教育上。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对xx人民迫切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的解决起了关键性作用,也使xx人民对法治及其功能有了初步认识。十六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始终是xx市法治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一。xx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普法的内容,对不同对象分层次提出要求,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1985年,全国普法尚

28、未展开,xx就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对20xx多名县级以上干部“十法一条例”的培训。1987年,xx提前三年完成了在全市人民中普及“十法一条例”的任务,并组织了31万名职工参加了工人日报在全国29个城市联合发起的职工法律知识竞赛,获得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的“特别组织奖”锦旗。1988年,xx市成立了“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xx分中心”,动员了13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参加学习,系统授课,两年后进行闭卷考试。当时的市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都是学员并参加了考试。国家“二五”普法期间,xx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专业法为重点,举办各级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培训班

29、1500多期,组织2500多名企业干部参加了省经济法广播培训班,并组织由16个部门参与、10万余人参加的“营造法制经济氛围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理论研讨,先后宣传普及法律法规200多部。为使普法教育持久地坚持下去,1996年3月,xx市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xx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从而使xx在全国再创第一-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将xx的普法教育纳入了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轨道。xx长期坚持普法教育对xx人民法治观念的培育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3年,原司法部部长邹瑜在xx曾问一位80多岁的乡下老太太知道不知道什么是宪法,该老太太说,“知道,宪法是妈妈,其他法律是儿子,妈

30、妈比儿子大。”由此可见当时xx普法教育成效之一斑。原xx市委书记徐步云同志向我们谈及他对依法治市主要问题的看法时认为:第一,法制宣传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第二,必须健全法制各环节,即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法律监督;第三,必须协调法制建设与改革的关系(隐含法律滞后及其与发展的矛盾等问题-笔者);第四,加强对政府机构和老百姓的法律服务。这番出自七十多岁高龄的前市委书记的话,包含了对法治内涵的独到洞识。当然,xx人民的法治观念并不局限于此;而且,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2.确保法律实施:法治观念的深化普法教育固然有助于培育人民基本的法治观念;但是,法治扎根生活所需要的人民对法治不可动摇

31、的忠诚和信赖,则必须从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中孕化而出。一个只注重书面上如何规定、而不注重在现实中严格实施的法律,岂能唤起人民对它的充分信任?法治又岂能在人民对法律有效性的怀疑情感中得到实现?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才是培育人民法治观念最有力的社会教育方式。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就会发现,法律制度有效运作的背后恰恰又蕴涵着人民相应的法治观念。没有一定的法治观念,法律制度运作的有效性就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xx在进行持久的、大规模的普法教育的同时,也为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正是xx人民法治观念迅速提高的有力证明

32、。(1)切实保障国家宪法和法律在xx的严格实施。自1992年获得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授权之后,迄今为止,xx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没有一件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国家法制的统一。自1986年xx提出依法治市之初,市政府就开展了“四查”:一查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二查哪些认真执行了,哪些没有认真执行?三查本单位下发的文件、作出的规定有没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四查领导干部有没有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问题?“四查”活动非常彻底。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建立了执法责任制。由此可见,xx人民已对法律的权威性、法制的统一性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2)为严格执法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33、自八十年代以来,xx一直把干部队伍建设与法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尤以xx市公安局近几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警务、警风督察制度最为典型,其工作和成绩受到了公安部的表彰,成为与“济南交警”齐名的全国公安战线的两个典范。xx市委、市政府号召xx市各国家机关向市公安局学习。“正人先正己”已成为xx市各执法、司法机关的共识和实际行动。(3)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确保其有效运作。xx市人大的代表评议制、政府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制、法院的廉政监督制等各项制度的建立和严格执行,反映了xx市立法、执法、司法各机关已逐步认识到制度建设是保证公正、严格实施法律的基础。虽然国家机关负有推动法治建设的法定职责,但xx市的企

34、事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和普通群众也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着xx的法治建设进程。人们开始改变过去遇到纠纷找长辈、找干部的习惯,而代之以找律师、找法律顾问。1995年,xx市律师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体户担任常年法律顾问2781家,代理各类非诉讼法律事务6151件。行政诉讼案件也逐年增加,曾出现几起“农民告市长”、“个体户告县长”的诉讼案件。企业普遍注重加强依法管理。如市化肥厂多年来严把合同签订和履行关,未发生过一起“三角债”。xx的环境治理一直是直接关系xx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热点问题,也是xx依法治理的重点领域。随着环境保护法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全市范围内治污防污工程的影响,石桥子地区的居民对本

35、地区的环境污染由过去的漠不关心变成强烈关注,他们手拿盛着被污染井水的瓶子和上百人签名的告状信,来到市政府大楼慷慨陈词:“过去对于井水河水污染问题,俺们只知道和工厂吵架,如今俺们懂了,有法管着哩,俺们告他们污染环境,理直气壮!”石桥子地区居民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表明,普法教育使xx人民懂得了法律,掌握了法律,提高了法治观念;而这又反过来促使他们自觉地运用法律,遵守法律,监督法律的正确实施。法治之树,只有扎根于人民的肥沃土壤,才能根深叶茂。三、人民的首创精神和积极参与是法治建设的力量源泉法治,是人类数千年探索的理性选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标志。但在世界各国走向法治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很

36、难找到完全一致的法治图式。英国是在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相妥协的基础上实现的法治。法国是在暴力革命的基础上实现的法治。美国则是在注重借鉴英法两国法治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法治模式。日本法治的建立带有更多的移植色彩和外力因素。新加坡法治的实现过程较多地体现了领袖人物的意志。但不论各国法治的性质、模式、实现过程如何千差万别,有一点却必定是共同的:法治只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民,从本国历史、现实和国情出发所作出的自主选择。任何超越历史、脱离现实、违背国情的少数人的选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既然如此,在人治传统根深蒂固的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尚不发达、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我国,应

37、该如何从历史、现实和国情出发,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之路,就成了我国能否实现法治、如何实现法治的关键性问题。xx依法治市的经验虽然并没有告诉我们确切的答案,但却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中国法治建设的力量源泉在于人民的首创精神和积极参与。1.大胆探索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我国的法治建设注定是一次向传统社会、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制度挑战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缺乏创造力,因循守旧,全盘移植,都有可能造成历史的停滞或倒退。xx之所以被很多省、市誉为普法和依法治市的发源地,是与xx人民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扎扎实实的首创精神紧密相联系的。xx人民不仅在实践中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县”、“依法治厂”、“依法治

38、店”等口号,从而最终形成“依法治市”的城市法治目标,而且通过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举措来推进城市法治目标的实现。(1)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市阶段性的工作方针。据xx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市司法局副局长甄玉生同志介绍,自1985年提出依法治市以来,xx的法治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方针分别被确立为:探索阶段、深化阶段、建设阶段。1986年到1990年是xx市依法治市的探索阶段。由于依法治市还是一个崭新而陌生的课题;因此,xx市委、市政府将这一阶段的重点放在对有关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上。这些问题包括:依法治市的必要性、科学性、现实性问题;依法治市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依法治市的内容和任务;

39、依法治市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党和国家机关在依法治市工作中的地位、职能等等。通过讨论、研究和宣传,大部分人对依法治市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础。1991年到1995年是xx市依法治市的深化阶段。xx人民在提高了对依法治市重要性和相关问题的认识的基础上,选择并积极开展了若干重点领域的依法治理,并初步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深化”: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开始向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深化;行政执法开始向着落实责任、强化力度深化;企业依法管理开始向着保障和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基层依法管理开始向着由点到面、提高质量深化;政法机关开始向着强化职能、重塑形象深化;地方人大的法律监督

40、开始向着突出中心、强化力度深化。从1996年开始,xx市进入了依法治市的第三个五年阶段:“重在建设”阶段,即在继续抓好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基础上,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加强法制基础建设,努力构建本地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机制。法治机制则是指法律从形成、到实施、到产生社会效能的综合的动态的运行机制,是由立法、普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基本环节有机联系、科学组合、顺畅运转所产生的治理结构。法治机构是厉行法治的保障,没有相对完备的法治机制,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xx人民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上述阶段性工作方针,既切实地推动了xx的依法治市进程,也充分体现了xx人民法治观念逐步提高的过程。xx市

41、委副书记田祖鸿同志说:“前十年,我们都强调重在治理,这是正确的。但是,从治本和依法治市的长远目标来看,治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就不能长期重治轻建,而要适时转向重在建设。”xx人民对法治问题的认识已实现质的飞跃。(2)首创依法行政“六化”目标和基层法治建设“双三一”示范活动。我国的法治建设涉及各个方面,而人民尤为关心政府法治问题。十一年来,xx市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市的主体工程。在“二五”期间,xx人民首创了“六化”目标以概括依法行政的精义:即执法权限法定化、行政规范合法化、执法活动程序化、行政执法标准化、执法检查经常化和监督机制完善化。“六化”目标通俗

42、易懂,且与依法行政的精髓基本吻合。根据这些目标,xx市13个重点执法部门开展了试点工作,三次大规模清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培训执法工作人员,使适应工作需要的执法人员比例由“二五”初期的42上升到80。在基层依法管理方面,xx市从1994年开始,在其所辖两县四区开展了“双三一”示范活动,即要求每个县区培植出两组各三个先进典型。一组为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一个村、一个居民委员会,一组为一个企业、一所学校、一个农贸市场。这项活动是xx市创造性地进行基层依法管理,以使xx各基层单位主动“依法建制、以制治理、民主管理”的成功尝试。经1995年年底检查考核,全市近2/3的基

43、层单位达到示范单位前一年的水平。(3)公安局内部机制的创造性改革。从1994年向前数三年,xx市公安局始终在xx市民意测验中居各类政府机关的倒数“老大”。但自1994年开始,市公安局位次一跃而为第一,群众满意率分别高达1994年的78和1995年的83。1996年7月,公安部决定继全国学习济南交警之后,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xx市公安局的治理经验。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等报纸都大量报道了xx市公安局的这一公安战线的先进典型。xx市公安局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大转变呢?概括起来,可归结为八个字:大胆改革,狠抓管理。从1994年起,xx市公安局在局长李文喜同志的领导下,针对公安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44、以及公安局在人民心目中形象差的问题,坚决改革和转换队务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其重要举措包括:实行领导干部竞聘制、聘任制和民警聘用制,改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佯”的传统体制;创建领导干部抓队伍建设的责任制度、民警违法违纪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的制度、各级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治安案件中发现民警违法违纪问题要及时报告的制度、从而解决了少数领导干部对队伍不敢抓、推卸责任、当老好人的问题;制定和实施“十条禁令”、“八条局规”、严肃警纪,遏制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实行案件集体审批制度、人犯处理追踪复查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严格内部执法监督检查;改革机构设置,将原来的行政性机构设置改为具有公安特色

45、的指挥管理机关、勤务作战实体和基层战斗单位,加强作战实体建设,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改革工作运行机制,实行责、权、利统一,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警务督察机制,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大力进行形象工程建设,全面推行警民联系卡制度、挂牌服务制度,改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等等。xx市公安局的改革措施内容广,力度大,成效显著。xx人民在依法治市中的创造性活动,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之路提供了既锐意进取、又脚踏实地的实践经验。2法治建设的深厚力量存在于全体人民之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就不可能完成。xx人民对依

46、法治市工作的积极参与,是推动xx城市法治建设的根本力量。xx人民积极参与本地区的法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1)积极参与普法和学法,自觉遵槛律,提高笆律意识。(2)积极参与城市法治模式、法治道路和法治进程的探索。(3)积极参与xx市的地方立法活动。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xx市作为较大的市信有了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为使该顶权力的行使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xx市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始终坚持事前征求人民意见、事后听取人民反映的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在调查中、有位群众十分激动地对我们说:“我们真正尝到了当家做主的滋味!”(4)积极参与重点领域和基层的法治建设。在xx依法治市工作中,重点

47、依法治理的领域包括环境保护、公安、市政建设文化市场、医药市场、商品市场、农村的计划生育等,而以公安、环保成效最为显著。xx公安系统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与人民群众以配合、监督、评价等方式的广泛参与是分不开的。1994年5月9日,市公安局正是在接到群众举报后才迅速查明包括一名分局副局长在内的三个参赌民警的,并分别给予这三个民警治安罚款3000元,党内、行政“双察看”处分,撤销了其中一人的分局副局长职务。此举在公安系统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震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大为提高。1995年,群众举报数量比1994年增加了一倍。而xx公安局也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群众座谈会、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48、在社会各界聘请警风、警纪监督员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环保是xx依法治理的另一个重点领域,其成效已闻名于国际环保界。而推动xx环境保护发生根本转变的动力则直接来自xx人民。在八十年代,xx是中国仅有的几个所谓“卫星看不见的城市”,污染相当严重。自1988年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xx市委、市政府带领xx人民进行了为期七年的依法治污工作。1992年,本澳市近10万人参加了“十大污染源的评定,评出了十家污染最严重的企业,有力地督促了这些企业依照环境保护法改进污染状况。xx还举办三所环保实验小学,编写小学环保教材,组织寒暑假环境保护考察,使青少年从小就具有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各厂矿企业也都利用各种途径减少、控制污染,以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七年以来,xx治理环境共投资48亿元,治理了44个项目。在xx全体人民的努力下,一度云遮雾罩、难见蓝天的xx市,今天又碧空万里,山清水绿。(5)积极参与法律监督活动。xx人民对xx市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制环节,都积极地予以评价和监督,有力地从而促进了法治机构的建设。xx人民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