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ppt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924051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编 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 主要内容 u婴儿和学步儿的身体生长 u婴儿和学步儿的认知发展 u婴儿和学步儿的情绪、意志和个性发展 第六章 婴儿和学步儿的身体生长 u身体发育 u运动能力的发展 u学习 第一节 婴儿和学步儿的身体发育 u躯体的发育 u大脑的发育 u影响身体发育的因素 一、躯体的发育 婴儿期是个体一生中身体生长最快的第一个高峰 期,身高和体重是儿童身体发育的两个重要指标。 u身高 刚出生时,身高约为50厘米。第一年内增长25厘米,第 2年内增长10厘米左右。新生儿身高与其成年后身高没 有密切关系。 u体重 刚出生时,体重约为2.54.5千克,在正常喂养情况下, 到第5个月时,婴儿体重

2、翻了一倍,12个月时增加了2倍 ,此后速度放慢,到30个月时,达到出生时的4倍。 市区的婴儿略优于郊区的婴儿,而男孩略优于女孩。 u头围与胸围 l头围与胸围在婴儿期都有较大增加,头围平均增加15 厘米左右,胸围平均增加18厘米左右。 l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到18个月时,才 超过头围,其后胸围逐渐变得较大。 u牙齿与骨骼发育 l婴儿已经具有切牙、犬牙和乳磨牙,婴儿乳牙在出生 后69个月之间开始生长。 l12个月时已发育出头状骨和钩状骨,36个月时长出三 角骨。13岁时才能全部完成腕骨骨化过程。 u躯体发育的个体差异还表现在生长的速率上。 u评价躯体成熟程度的最好办法是用X光透视来 测

3、查骨龄。 u躯体的发育除了性别差异外,还有种族差异。 躯体生长的模式 u头尾原则: 指躯体的发育是从头部延伸到身体的下半部分。 u近远原则: 指躯体的发育是从身体的中部开始再扩展到外周 边缘部分。 婴儿至成人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婴儿至成人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 大脑的发育 u脑重与头围 出生时达350400克,为成人的1/4;此后第1年内脑重 增长最快,6个月已达到700800克,12个月达到 800900克,24个月达到10501150克,36个月时已接 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 成人水平。 脑重量脑重量 (克)(克) u神经元的发育 出 生 1个月 3个月 15个月

4、24个月 婴幼儿期神经元的变化 敏感期 u婴儿期的个体处于大脑皮层发育的敏感期。 u经验剥夺 u大脑发育的敏感期(高峰期) l1.52岁:表象和言语发展 l9、12、15岁:可能反应抽象思维能力的出现和完善 l1820岁:可能反应个体成熟的反省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最大最复杂的人脑结构,占脑重量的 85%,是由大脑的神经细胞和突触构成的,也是大 脑发育最晚的部分。 u大脑皮层的有关高级神经中枢通过不同的感觉通 道接受各种环境刺激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加以 分析、综合,最后对身体发出有关的动作指令, 对刺激作出反应。 u婴儿刚出生时大脑两半球及其皮质尚不能正常发 挥功能,皮质兴奋还处

5、于弥漫状态。 u在婴儿脑的发展中速度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 u发育最晚的区域为额叶区,主要负责思维和意识 。 大脑的机能定位 u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分工(视觉特殊) u对大多数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负责言语能力 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右半球负责空间能力,如 判断距离、理解地图、认知几何图形以及消极的 情绪体验。 u以上功能模式对左利手的人可能相反,但更经常 的情况是左利手不像右利手的个体那样有明显的 左右脑分工。 u左半球+右半球 识别汉字 大脑单侧化 u在新生儿阶段就已表现出大脑单侧化的倾向,随 后这种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两半球 在功能上出现更大的质的差异。 u可塑性 影响婴儿身体发

6、育的因素 u遗传 u营养 l向婴儿提供的食物的数量和质量 l母乳喂养的优点 l营养不良的表现:消瘦和跨希奥科病 u情绪健康 l非器质性发育迟滞症 第二节 婴儿和学步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u运动能力发展的意义 u运动能力发展的模式 u运动能力发展的实质 u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 婴儿和学步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意义 u婴儿和学步儿运动能力发展包括: l大运动发展:指对身体动作的控制,使婴儿能够在 周围环境中活动,如坐、爬、站和走; l精细运动发展:指较小的动作发展,如伸手够物, 抓握物体等。 u意义 l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儿童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l促进亲子关系 婴儿和学步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模式 u婴儿和学步儿运

7、动发站的基本模式遵循动作活动 发展的普遍模式。 u决定因素 l早期发展心理学观点:成熟 l现代发展心理学观点: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动作发展的模式 u头尾原则 头部动作(抬头、转头)躯干动作(翻身、坐 、爬)脚的动作(站、直立行走、跑、跳) u近远原则 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 越早,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u粗细原则或大小原则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学会小 肌肉的精细动作。 u整个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 头部躯干部手臂和手腿和脚 u实质为掌握越来越复杂的动作活动系统 u新技能都是在过去掌握的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而又进一步成为更高级的技能或动作

8、活动系 统的动力成分。 u新技能产生的条件: l成熟 l身体活动的可能性 l环境支持 l个体的愿望 u文化是影响婴儿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婴儿和学步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实质 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 u对婴儿的认知发展来说,有意抓握物体的技能是 最重要的技能。 u抓握技能经历一个从粗糙、弥散性的动作活动到 能精确地达到主体意图的动作活动的发展过程。 u环境对抓握技能的影响 l实验一组 l实验二组 l控制组 第三节 婴儿和学步儿的学习 u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 u最基本的学习形式:经典条件反射学习和操作条 件反射学习 u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学习 u模仿学习 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u经典条件反射学习 l形成及消退 l意义 u操作条件反射学习 l强化与强化物 l奖励与惩罚 l著名实验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学习 u习惯化 l由于刺激物的重复出现,儿童就逐渐减少了对它的 反应强度,即刺激物不再引起儿童的注意。 l注视时间的减少、心率降低、呼吸变缓、吸奶嘴频 率的变化 u去习惯化 l一旦习惯化形成后,一种新刺激出现,又使有机体 的反应恢复到一种较高的水平 婴儿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模仿学习 u模仿是婴儿天生的一种学习能力。 u对人类表情的模仿 u意义:认识成人的行为 分享成人的情绪 u言传身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