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31595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案例示范:XX煤矿XXXX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加盖公章)年 月曰目录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1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2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1第四部分风险管控措施 24附件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28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序号姓名职务签字备注1矿长2书记3生产副矿长4机电副矿长5安全副矿长6总工程师789101112第一部分 矿井危险因素鹤煤八矿生产能力 81 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 斜井混合开 拓,共有 6 个井筒;主采二 1 号煤层,平均煤厚 6.75 米,属较稳定煤层; 井下布置 2 个综采工作面,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要危险因素 如下:1. 顶板:

2、二 1 煤层的顶板多为泥岩、 砂质泥岩, 局部为砂岩 ( Sd), 富含植物化石,中等稳定。2. 瓦 斯 : 矿 井 相 对 瓦 斯 涌 出 量 1.41m3/t , 绝 对 瓦 斯 涌 出 量 15.41m3/min ,采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 0.7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 7.61m 3/min ,掘进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0.31m3/min ,属高瓦斯矿井。3. 煤尘: 2 号煤挥发分 18.05% ,煤尘具有爆炸性。4. 自然发火: 2 号煤层不易自燃,自然发火期大于 12 个月。5. 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 360m3/h,最大涌水量 460m3/h。各含 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

3、条件中等。6. 冲击地压:无。7. 运输提升: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 胶轮车。第二部分 风险辨识范围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及下一年度采掘范围。根据 矿井三年生产接续规划,下一年度矿井采掘作业集中在三一采区和三 二采区,三一采区布置 1 个炮采工作面,三二采区 1 个综采工作面和 2 个煤巷掘进工作面,采掘范围具体为:三二区 3203 北工作面,采完接 3006 工作面。3203 北工作面一、工作面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1 、3203 北工作面地面位于老故县村(现已搬迁) ,地面标高 +138m +134m ,表土层厚度 162m ,基岩厚度 470m ,井下埋深

4、578m 641m 。工作 面地面东北部有寺湾河流过,该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在雨季水源主要是大气降 水,旱季水源主要为矿井排水及城市生产、 生活废水,河流距工作面垂深 595m 628m 。2、井下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工作面位于井田的北部, 走向长 451.7m , 倾向长 147.9m ,斜面积 57162 ,工作面上部为 3201 采空区,下部为未开 采的 3205 工作面,南边是未开采的 3203 中工作面,北边是井田边界。二、工作面地质1、工作面地质构造3203 北工作面回采期间将揭露 12F3 断层(H=0-18m 70 ,)该断层走 向 NE70 ,倾向NW340 ,距离工作面停

5、采线 15m-43m ,对工作面回采有一 定影响。四、煤层产状、煤厚和结构及煤质1、煤层产状:二 1 煤层走向 NE 转 NW ,倾向 SE转向 NE,倾角 24-28 ,平均 262 、煤层结构及厚度: 3203 北工作面上顺槽二横川向北 23m 至 3203 工 作面北切眼区段上部为 3201 采空区,剩余煤厚 13m ,原始煤厚 6.5m7.5m , 原始平均煤厚 7m ,剩余平均煤厚 2.6m ;3203 北工作面其他区段煤厚 6.28.1m ,平均煤厚 7m ;煤层煤厚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石层。煤层 为黑色,颜色较暗,均一状结构,硬度较大,3、煤体结构及煤质:黑色,金刚光泽,条

6、痕黑色微带浅灰色,均一状和 条带状结构,硬度小松散易碎,块煤较少,层理明显,煤岩成分清晰,无构造 煤和糜棱煤。开采二 1煤层属于中高 -高热值煤。挥发分 Vdaf 为 10.27-18.69% , 胶质层 Y值均为 0,粘结性指数为 5-20 。三、开采技术条件二 1 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为 10.4m ,灰及深灰色,具滑面,含大 量植物化石,碳化,局部含砂质较高, 含泥质。老顶为中粒砂岩, 厚度 13.2m , 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暗色矿物,层理面含炭,大白云母片及少许泥质 条带,局部垂直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分选性及滚圆度中等,钙质胶结。 二 1 煤层伪底为泥岩,厚度 1m

7、,深灰色,易碎,致密,含炭质,具滑面。直 接底为砂质泥岩,厚度 3.8m ,灰及深灰色,含大量植物化石,局部含砂质较 高。老底为中粒砂岩,厚度 14m ,灰褐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层面含炭质及少 许白云母片,顶部较细,含少量泥质条带,分选性及滚圆度中等,钙质胶结。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3203 北工作面有顶板砂岩水和工作面上段上部为 3201 采空区, 3201 采空区低洼处有注浆水和顶板砂岩水积聚,回采期间可能造成工作面出水,影 响工作面正常安全生产。根据上部已回采的 3201 工作面正常涌水量 1-3m3/h ,最大涌水量5m3/h , 3203 北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与 3201 工作面相同

8、,运用比拟法,预 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 1-3 m3/h ,最大涌水量 5 m3/h储量计算表块段走向 长 (m )倾向长(m)倾角 ()斜面积(m2)煤厚(m)容重 ( t/ m3)工业储量(t)回采 率 (%)可采 储量( t)储量 级 别451.A7( 平 均)147.9 (平 均)6571627.01.4156419780451358111b三二采区有两个煤巷掘进头,分别为3205 中工作面上、下顺槽。3203 南工作面一、工作面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1、3203 南工作面(切眼至一横川)位于井田北部,开采二 1 煤层,工作 面标高 -446m -521m ,工作面斜长面积为 37485m

9、 2。2 、3203 南工作面(切眼至一横川)地面位于故县村南,地面标高136.13-138.66m 。3、3203 南工作面(切眼至一横川) 位于井田的北部, 上部为 3201 、3002 采空区,下部为未开采的 3205 工作面,南边紧邻 3004 采空区,北边紧邻 32 轨道下山。二、工作面地质构造3203 南工作面从一横川口向前南 78-79m 处,将过 32F20 断层(H=3m 61),32F20 断层位于 3203 南工作面下部, 在 3203 南下顺槽掘进过程中揭露 该断层(一横川向南 78m 处),32F20 断层向 3203 南工作面内部延伸,向深 部延伸至未回采的 320

10、5 工作面,断层延伸长度 40m ,断层走向 NE、倾向 NW , 倾角 61,为压扭性正断层,不含水,不导水,断层带宽度为 2m ,落差 3m , 此断层对生产有一定影响,控制程度可靠,但向深部缺乏控制。三、煤层产状、煤厚和结构及煤质1、煤层产状:二 1煤层走向 NE 转向 NW ,倾向 SE转向 NE,倾角 25-27 , 平均 26 。2、煤层结构及厚度: 3203 南工作面(切眼至一横川) 二 1 煤层结构简单, 无夹石层。由于该工作面受煤层变薄带影响,煤层厚度不稳定,煤层变薄带内 煤厚为 0-1.5m ;工作面上顺槽从切眼口至设计停采线位置区段已回采过,该 区段煤厚为 0-1.5m

11、;工作面下顺槽煤厚 3.7-11.2m ,工作面南切眼煤厚 0-6.8m (上顺槽向下 41m 区段已回采),综合分析计算, 3203 南工作面(切眼至一 横川)平均煤厚 6.0m 。3、煤质:黑色,金刚光泽,条痕黑色微带浅灰色,均一状和条带状结构, 硬度小松散易碎,块煤较少。属于中高 -高热值煤。挥发分 Vdaf 为 10.27-18.69% , 胶质层 Y值均为 0,粘结性指数为 5-20 。四、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板直接顶为泥岩, 厚度为 3.0m ,深灰色,性脆,较致密, 含植物化石碎片, 具滑面。老顶为中粒砂岩,厚度 2.6 m ,深灰色,中粒,以石英为主,层面含 炭质及白云母碎片

12、,具波状层理,裂隙充填方解石脉。2、煤层底板直接底为泥岩,厚度 0.65 m ,深灰色,含植物化石碎片。老底为细粒砂岩, 厚度 5.3 m ,深灰色,细粒,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白云母碎片及泥 质条带,层面含炭质,具交错层理,裂隙充填方解石脉。五、水文地质1、工作面充水因素储量计算表工作面煤层直接顶板为厚度 3.0m 的泥岩隔水层,老顶为厚度 2.6m 的中 粒砂岩,煤层老底为厚度 5.3m 的细粒砂岩,含水性弱。工作面从切眼口向北 12m(上顺槽向下 41m 区段)、工作面从切眼向北 12m 至设计停采线位置 (上 顺槽向下 7m 区段)上部为 3201 采空区,采空区内局部可能会有少

13、量积水, 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顶板局部会有滴淋水现象,底板局部有渗水现象。工作面过 煤层变薄带及 32F20 断层( H=3m 61 )回采时局部会有砂岩水出水现象,块段走 向 长 (m)倾向 长(m)倾角()斜面 积 (m2)煤厚m)容重 (t/m3)工业储 量 (万 t)回采 率 (%)可采储 量 (万 t)A255 ( 平 均)147(平均)26374856.01.4131.79329.5预计水量 1-5.5m 3/h 。三一采区 3103 工作面,采完接 3203 中工作面。3103 工作面一、3103 工作面(一横川至三横川)地面标高 159-166.3m 。地面有起 伏,全为可耕地。井

14、下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本工作面位于井田的南部, 3101 工作面的下部,下部为未开采的 3105 工作面,南边为正在开采的 3103 (南) 工作面(一横川向南) ,北边是正在掘进的 3103 北上、下顺槽,上部是 3101 采空区。二、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1、3103 工作面三横川向南, 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将揭露 31F7 断层(H=2m 87 ,)揭露断层前后工作面底板局部有鼓包,对回采有一定影响,褶曲不发 育。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简单。= 三、煤层产状、煤厚和结构及煤质1、煤层产状:二 1煤层走向 NE,倾向 SE,倾角 28 31 ,平均27 。2 、煤层结构及厚度:工作面一横川至二横川向

15、北 0-93m ,138-210m 、 264- 三横川口出区段,上顺槽向下 8-20m 区段在 3101 采空区下掘进; 93-138m 、210-264m 区段煤厚 26m ,平均煤厚 4m ,煤厚不稳定,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石层3、煤质:黑色,金刚光泽,条痕黑色微带浅灰色,均一状和条带状结构, 硬度小松散易碎,块煤较少。属于中高 -高热值煤。挥发分 Vdaf 为 10.27-18.69% , 胶质层 Y值均为 0,粘结性指数为 5-20 。四、开采技术条件1 、煤层顶板: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度为 9.0m ,上部为深灰色,下部为 黑色,底部砂质高,少许白云母星,偶见植物根部化石,有浅色中细

16、粒砂岩夹 层,断续炭质线。老顶为中细粒砂岩,厚度 5.5m ,灰色,微发褐夹黑灰色, 偶含植物化石的泥质包裹体,中细粒,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褐、黑色矿物, 少许白棕云母星,钙硅质胶结,水平层理,有碳面,局部裂隙发育,部分裂隙 充填浸染状黄铁矿。2、煤层底板: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度 2.9m ,黑灰色,大量的植物根部 化石,较多的黄铁矿结核,浸染状黄铁矿演化石面分布,裂隙较发育。老底为 中粒砂岩,厚度 19.6m ,灰色,微发褐夹黑灰色,偶含植物化石。含褐、黑色 矿物,少许白棕云母星,钙硅质胶结,水平层理,有碳面,局部裂隙发育,部 分裂隙充填浸染状黄铁矿。五、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3103 工作面(

17、一横川至三横川) 有顶板砂岩水和工作面上段上部为 3101 采空区, 3101 采空区低洼处有注浆水和顶板砂岩水积聚,回采期间可能造成 工作面出水,影响工作面正常安全生产。根据上部已回采的 3101 工作面正常涌水量 0.5-4 m3/h ,最大涌水量 8m3/h ,南部已回采的 3103 南工作面(切眼至一横川) 正常涌水量 1-5m3/h , 最大涌水量 6m3/h ,3103 工作面(一横川至三横川)水文地质条件与 3101 工作面、 3103 南工作面(切眼至一横川)相同,运用比拟法,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 0.5-5 m3/h ,最大涌水量 8 m3/h储量计算表块段走向长(m)倾斜长

18、(m)倾角斜面积(m 2)煤厚(m)容重( t/m 3)工业储量(t)回采率(%)可采储量(t)550132725.1.456309523A(平2(平距)860051133602距)3006 下顺槽一、工作面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1、3006 工作面位于井田中部,开采二 1 煤层,工作面标高 -496.3m -587.2m ,3006 工作面斜面积为 93002.4m 2 。2 、3006 工作面地面位于故县村南, 地面标高 136-138m 。地面起伏不大, 基本全为可耕地。工作面上顺槽( 3004 岩中巷二横川向南 70m 至 3004 岩中 巷二横川向北 30m 区段)地面为塌陷积水区,

19、积水区下距 3006 工作面上顺槽 垂深 646m ,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胁。2 、井下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本工作面位于井田的中部,西部为 3004 采空区,东部为未开采的 3008 工作面,北部为未开采的 3205 工作面,南部 临近 FS15 断层( H=0-18m 68。)二、工作面地质情况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3006 下顺槽二横川向北 212.2m-217.3m 区段巷道将揭露 FS24 断层H=0-5m 64 ,)断层对生产有一定影响3006 下顺槽断层统计表构 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落差性质对掘进影响程度FS24NE45SE45640-5m正带来一定影响三、煤层产状、煤厚和结构及煤质1、

20、煤层产状:二 1煤层走向 NE 转向 NW ,倾向 SE转向 NE,倾角 2328 ,平均26 。2 、煤层结构及厚度:煤厚 08.3m ,平均煤厚 6.8m ,煤层变薄带区段煤 厚变化较大,其它区段煤层厚度基本均匀稳定,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层。3、煤质:黑色,金刚光泽,条痕黑色微带浅灰色,均一状和条带状结构, 硬度小松散易碎,块煤较少。属于中高 -高热值煤。挥发分 Vdaf 为 10.27-18.69% , 胶质层 Y值均为 0,粘结性指数为 5-20 。四、开采技术条件一、煤层顶板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 1.59m ,深灰色,性脆,较致密,含植物化石 碎片,具滑面。老顶为粉砂岩,厚度 5

21、.95m ,深灰色,中粒,以石英为主,层 面含炭质及白云母碎片,具波状层理,裂隙充填方解石脉。二、煤层底板煤层直接底为泥岩,厚度 1.25m ,深灰色,含植物化石碎片。老底为粉砂 岩,厚度 2.45m ,深灰色,含星点状白云母碎片及泥质条,局部可见黄铁矿结 核及植物化石碎片。五、水文地质第一节 工作面充水因素3006 工作面下顺槽掘进过程中局部会出现顶板淋水现象,煤层直接底板为 厚度 1.25m 泥岩隔水层,老底为厚度 2.45m 的粉砂岩含水层,含水性弱。第二节 工作面涌水量根据上部已回采的 3004 工作面正常涌水量 1-5m 3/h ,最大涌水量 7m 3/h , 3004 工作面下顺槽

22、掘进时的正常涌水量 0.5-2.5m 3/h ,最大涌水量 3m3/h , 3006 下顺槽水文地质条件与 3004 工作面、 3004 工作面下顺槽相同,运用比 拟法,预计 3006 下顺槽正常涌水量 0.5-2.5 m 3/h ,最大涌水量 3 m 3/h 。开拓活动范围为: -655m 水平南、北大巷掘进。-655m水平北大巷(北段)处于三水平二采区。(1)采区位置:本采区位于三水平北翼,主采煤层为二 1 煤。埋深 543 778 m。(2)采区范围:东到 -650 m 等高线,西为二水平四采区,南为三水平零 采区边界线,北为八六矿技术边界线。采区走向长 1140m,倾斜宽 570 m,

23、倾斜 2面积 877405 m2。(3)四邻关系:东为未开采的四水平北翼, 南部为三水平零采区,北为八 六矿矿界煤柱,西为二水平四采区 2405 采空区。(4)地面概况:采区地面标高 129142 m。地形较为平坦, 多为可耕地。 中下部为故县村和环城公路,鹤浚铁路从采区的西北角通过。故县村对采区的 开采有很大影响。采区边界线以南 100 m,环城公路西侧有一较大的积水坑。 采区东北角有一季节性河流寺湾河。二、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根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资料,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含水层, 太原群二层灰岩含水层, 太原群八层灰岩含 水层,二 1 煤顶底板砂岩 9、

24、 10含水层及第四系砂砾岩含水层。 各含水层之 间有粘土岩及碎屑岩组成相对的隔水层。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为2、C3 2、C3 8 、及 9 、 10 含水层。三、地质构造-655m 水平北大巷(北段)剩余区段地质条件简单, (岩层走向 NE15,倾向SE75,倾角27)巷道掘进方向无地质构造。四、水害威胁分析-655m 水平北大巷(北段)底板充水含水层主要有: 太原群八层灰岩(C3L8)、 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C3L8和 C3L2 均为弱富水 性含水层,易于疏降, O2 灰岩为非均质、各相异性弱强富水性的含水层。正 常层位情况下,八矿井田内二 1煤层至

25、O2灰岩间发育平均 156.1m 厚的保护层, 保护层厚度大,其间发育多层泥岩和砂质泥岩,具有良好隔水作用;井田内断 层大都经历过压扭应力作用,断层导水性差,使得岩溶水的补给、迳流途径不 畅通。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距 离-655m水平北大巷(北段)巷道底板隔水层厚度较大 (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 含水层 82m-97m,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 109m-124m),而其安全 隔水层厚度 5.3m-5.5m,-655m 水平北大巷(北段)巷道掘进方向无地质构造, 故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26、O2)含水层对巷道 掘进无水害威胁。由于 -655m水平北大巷(北段)底板八层灰岩含水层( C3L8)已进行疏放, 且 32 轨道延伸巷道掘进时巷道已揭露八层灰岩含水层,该含水层出水量不大, 最大 5m3/h ,水位标高已降至 -652m,由于八层灰岩含水层( C3L8)联通性较差, 该含水层将会对 -655m 水平北大巷(北段)掘进产生一定影响,巷道掘进期间局部会有滴淋水现象, C3L8 灰岩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胁。五、水害评价:-655m 水平北大巷(北段)根据资料分析,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 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及 C3L8 灰岩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

27、 胁。但是不排除巷道顶板砂岩局部含水,对巷道有渗透现象,预计巷道掘进期 间正常涌水量 5-20m3 h,最大涌水量 35m3h,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655m水平南大巷(南段)处于三水平一采区。一、采区概况1、采区位置:本采区位于三水平南翼,主采煤层为二 1 煤。埋深 550 780m 。地面位于西扒厂村以北,鹤浚铁路两侧。2、采区范围:东到 -620m 等高线,西为二水平三采区采空区, 南到 F53-1 断层,北为一零采区边界线及 Fs9 断层。采区走向长 1400m ,倾斜宽 380m , 倾斜面积 550058m 2。3、四邻关系:东为未开采的四水平,西为三水平一采区,北为三水平零

28、采区,南为 F53-1 断层相隔的未开采的三水平三采区。4 、地面概况:采区地面标高 151 180m 。地形起伏不平,高差较大。中 部有鹤浚铁路,下部有环城公路和鹤浚公路,鹤壁市第三水泥厂,东南角有西 扒厂村。二、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根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资料,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含水层, 太原群二层灰岩含水层, 太原群八层灰岩含 水层,二 1煤顶底板砂岩 9、10 含水层及第四系砂砾岩含水层。 各含水层 之间有粘土岩及碎屑岩组成相对的隔水层。 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为 2、C3 2、 C3 8、及 9、 10 含水层。三、地质构造-655m 水平南大巷(南段

29、)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较简单,(岩层走向 NE5 ,倾向 SE85,倾角31 )巷道掘进方向无地质构造。四、水害威胁分析-655m 水平南大巷(南段)底板充水含水层主要有: 太原群八层灰岩( C3L8)、 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 )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C3L8 和 C3L2 均为弱 富水性含水层,易于疏降,O2 灰岩为非均质、各相异性弱强富水性的含水层。 正常层位情况下,八矿井田内二 1 煤层至 O2灰岩间发育平均 156.1m 厚的保护 层,保护层厚度大,其间发育多层泥岩和砂质泥岩,具有良好隔水作用;井田 内断层大都经历过压扭应力作用,断层导水性差,使得岩溶水的补给、迳流途

30、 径不畅通。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 水层距离 -655m 水平南大巷 (南段)巷道底板隔水层厚度较大 (太原群二层灰 岩(C3L2)含水层 89m-69m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 116m-96m ), 而其安全隔水层厚度 5.7m-6.4m ,-655m 水平南大巷(南段)巷道掘进方向 无地质构造, 故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 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胁。由于-655m 水平南大巷(南段)底板八层灰岩含水层 (C3L8)已进行疏放, 水位标高已疏放至 -646m ,由于八层灰岩含水层( C

31、3L8)联通性较差,该含水 层将会对 -655m 水平南大巷掘进产生一定影响, 巷道掘进期间局部会有滴淋水 现象, C3L8 灰岩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胁。五、水害评价:-655m 水平南大巷(南段)根据资料分析,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 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及 C3L8 灰岩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 害威胁。但是不排除巷道顶板砂岩局部含水,对巷道有渗透现象,预计巷道掘 进期间正常涌水量 5-20m 3h,最大涌水量 40m 3h,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简单。-655m 水平南大巷(北段)处于三水平二采区。一、采区概况1、采区位置:本采区位于三水平南翼,主采煤层为二 1

32、 煤。埋深 550 780m。地面位于西扒厂村以北,鹤浚铁路两侧。2、采区范围:东到 -620m 等高线,西为二水平三采区采空区,南到 F53-1 断层,北为一零采区边界线及 Fs9断层。采区走向长 1400m,倾斜宽 380m,倾 斜面积 550058m2。3、四邻关系:东为未开采的四水平,西为三水平一采区,北为三水平零 采区,南为 F53-1 断层相隔的未开采的三水平三采区。4、地面概况:采区地面标高 151 180m。地形起伏不平,高差较大。中 部有鹤浚铁路,下部有环城公路和鹤浚公路,鹤壁市第三水泥厂,东南角有西 扒厂村。二、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根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资料,

33、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含水层, 太原群二层灰岩含水层, 太原群八层灰岩含 水层,二 1 煤顶底板砂岩 9、 10含水层及第四系砂砾岩含水层。 各含水层之 间有粘土岩及碎屑岩组成相对的隔水层。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为2、C3 2、C38、及 9、 10含水层。三、地质构造-655m 水平南大巷(北段)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较简单, (岩层走向 NE5,倾向 SE85,倾角29)巷道掘进方向无地质构造 四、水害威胁分析-655m水平南大巷(北段)顶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层主要有:太原群八层灰 岩( C3L8)(、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C3L8和 C3

34、L2均为弱富水性含水层, 易于疏降, O2灰岩为非均质、 各相异性弱强富水性 的含水层。正常层位情况下,八矿井田内二 1 煤层至 O2灰岩间发育平均 156.1m 厚的保护层,保护层厚度大,其间发育多层泥岩和砂质泥岩,具有良好隔水作 用;井田内断层大都经历过压扭应力作用, 断层导水性差, 使得岩溶水的补给、 迳流途径不畅通。 太原群二层灰岩(C3L2)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 含水层距离 -655m水平南大巷(北段)巷道底板隔水层厚度较大(太原群二层 灰岩( C3L2)含水层 85m-67m,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 112m-94m, 而其安全隔水层厚度 5.9m-

35、6.5m,-655m水平南大巷 (北段)巷道掘进方向无地 质构造,故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 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胁。由于 -655m 水平南大巷(北段)巷道顶板八层灰岩含水层( C3L8)在回风暗 斜井掘进期间已多处揭露, 水位标高已降至 -652m,由于八层灰岩含水层 ( C3L8) 联通性较差,该含水层将会对 -655m水平南大巷(北段)掘进产生一定影响, 巷道掘进期间局部会有滴淋水现象, C3L8 灰岩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胁。五、水害评价:-655m 水平南大巷(北段)根据资料分析,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 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

36、灰岩( O2)含水层及 C3L8 灰岩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 胁。但是不排除巷道顶板砂岩局部含水,对巷道有渗透现象,预计巷道掘进期 间正常涌水量 10-40m3 h,最大涌水量 75m3h,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中等。-655m水平北大巷(南段)处于三水平二采区。一、采区概况-655m水平北大巷(南段)处于三水平二采区(1)采区位置:本采区位于三水平北翼,主采煤层为二 1 煤。埋深 543 778 m。(2)采区范围:东到 -650 m 等高线,西为二水平四采区,南为三水平零 采区边界线,北为八六矿技术边界线。采区走向长 1140m,倾斜宽 570 m,倾斜 2面积 877405 m2。(3)四

37、邻关系:东为未开采的四水平北翼, 南部为三水平零采区,北为八 六矿矿界煤柱,西为二水平四采区 2405 采空区。(4)地面概况:采区地面标高 129142 m。地形较为平坦, 多为可耕地。 中下部为故县村和环城公路,鹤浚铁路从采区的西北角通过。故县村对采区的 开采有很大影响。采区边界线以南 100 m,环城公路西侧有一较大的积水坑。 采区东北角有一季节性河流寺湾河。二、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根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资料,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含水层,太原群二层灰岩含水层,太原群八层灰岩含 水层, 二 1煤顶底板砂岩 9、10 含水层及第四系砂砾岩含水层。 各含水层

38、之 间有粘土岩及碎屑岩组成相对的隔水层。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为2、C3 2、C38、及 9、 10含水层。三、地质构造-655 北大巷(南段),巷道向前掘进将遇到 FS15断层( H=0-18m 68,)由 于该断层在 3005 岩中巷揭露过, 未见出水,该断层导水性差, 对巷道掘进影响 不大。四、水害威胁分析-655m 水平北大巷(南段)底板充水含水层主要有: 太原群八层灰岩(C3L8)、 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C3L8和 C3L2 均为弱富水 性含水层,易于疏降, O2 灰岩为非均质、各相异性弱强富水性的含水层。正 常层位情况下,八矿井田内二 1煤层至

39、 O2灰岩间发育平均 156.1m 厚的保护层, 保护层厚度大,其间发育多层泥岩和砂质泥岩,具有良好隔水作用;井田内断 层大都经历过压扭应力作用,断层导水性差,使得岩溶水的补给、迳流途径不 畅通。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距 离-655m水平北大巷(南段)巷道底板隔水层厚度较大 (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 含水层 82m-97m,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 109m-124m),而其安全 隔水层厚度 5.3m-5.5m,-655m 水平北大巷(南段)巷道掘进方向将遇到 FS15 断层( H=0-18m 68,)由于该断层在 3005

40、岩中巷揭露过,未见出水,该断层 导水性差,故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 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胁。回风暗斜井巷道掘进时巷道揭露八层灰岩含水层,该含水层出水量不大, 最大 6m3/h ,水位标高已降至 -652m,由于八层灰岩含水层( C3L8)联通性较差, 该含水层将会对 -655m 水平北大巷(南段)掘进产生一定影响,巷道掘进期间 局部会有滴淋水现象, C3L8 灰岩含水层对巷道掘进无水害威胁。五、水害评价:-655m 水平北大巷(南段)根据资料分析,太原群二层灰岩( C3L2)含水层 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 O2)含水层及 C3L8 灰岩含水层对

41、巷道掘进无水害威 胁。但是不排除巷道顶板砂岩局部含水,对巷道有渗透现象,预计巷道掘进期 间正常涌水量 5-20m3 h,最大涌水量 40m3h,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第三部分 风险辨识评估年 月日,矿长 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 务科室、区队(名单详见签字表)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 置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职责分工, 并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风险辨识 评估知识培训。至 日各小组分头收集资料,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日安检科对辨识评估报告、清单和管控措施进行汇总整理;日,矿长组织会审。一、风险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法, 重点对辨识范围内瓦斯、 水、火、煤尘、顶板、 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

42、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 安全风险辨识,共辨识出主要安全风险 项,具体如下:1. 顶板:(1)2303、2304、2401、2402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前悬顶距离 过大,有可能突然大面积垮落,瓦斯涌出; 。(2)2402 综采工作面运回两巷掘进过程中将穿过一条位于四采 区东北部空巷,且空巷位置处围岩破碎,易冒顶; 。(3)2304 运回两巷的掘进及综采工作面回采将穿过三采区西北 部 DF4 断层,断层落差 03m,断层带围岩破碎,易冒顶; 。(4)2303、2401 综采工作面撤架通道, 巷道跨度较大易冒顶; 2. 瓦斯:(1)2402 综采工作面及其回采顺槽掘进穿过的空巷可能积聚有 毒有害气体

43、; 。(1)2303、 2304、2401、2402 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可能瓦斯积 聚; 。(3)井下瓦斯抽放管路遇巷道变形挤压或顶板掉渣碰撞可能产 生静电火花; 。(4)瓦斯浓度测定地点不符合规定, 监测数据出现误差; 。3. 煤尘:(1)2303、2304、2401、2402 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机 头转载处,可能煤尘积聚; 。(2)井底煤仓放煤口,可能煤尘积聚; 。 。4. 自然发火:(1)2303、2304、2401、2402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较大,浮 煤较多; 。5. 地测科防治水:(1)-655m 南大巷(南段) ,在八层灰岩含水层内掘进,掘进期 间巷道底板会有出水现象。(

44、2)3006 下顺槽巷道在 S10 砂岩含水层中掘进,掘进期间巷道 顶板局部会有滴淋水现象。(3)3203 北工作面向前推进期间(上安全口向下0-6.5m),工作面在 3201 采空区下回采,采一队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加 强排水。(4)3203 南工作面向前推进期间(上安全口向下0-5m ),工作面在 3201 采空区下回采,采一队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加强 排水。(5)3103 工作面向前推进期间(上安全口向下0-8m ),工作面在 3103 采空区下回采,采一队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加强排 水;工作面向前推进将至鹿 -19 钻孔探水线位置(根据 5.27 日收尺位 置),采三

45、队回采过程中加强观测,地测部门在工作面推进至探水线 前,消除水害威胁,保证安全回采。6. 冲击地压:辨识范围内无冲击地压危险因素。7. 运输提升:(1)2401 综采工作面胶带运输顺槽长距离运输, 胶带可能跑偏, 与 H 架摩擦; 。(2)辅助运输大巷信号系统可能故障; 。(3)长距离辅助运输下山,胶轮车刹车系统可能失灵; 。(4)无轨胶轮车可能漏油; 。二、风险评估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风险矩阵法、 因果分析图法、事故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本次采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逐项评估。 该方法 采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

46、估操作人员伤亡风险 大小,计算公式为 D=L EC。其中: L 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表示可能造成的后果、 D 表示危险性。安全风险评估按危害程度、 控制能力和管理层次将安全 风险划分为重大安全风险和一般安全风险两个等级。 L 值大于 270, 确定为重大风险,小于 270 确定为一般风险,评估参数详见表 1。通过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 共辨识出 L 值大于 270 的综采工作面 初次放顶前悬顶距离长、 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 井底煤仓放煤 口煤尘积聚等重大安全风险 11 项,详见表 2。表 1 评估参数表发生事件的 可能性( L)暴露于危险环境 的频繁程度( E)产生的后果( C)风险等 级划分( D)分数可能程度分数频繁程度分数后果严重程度分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