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田间排水.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36505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田间排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六章田间排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六章田间排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六章田间排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六章田间排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田间排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田间排水.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田间排水,1,第四节 暗管排水与鼠道排水,第六章 田间排水,第六章田间排水,2,什么是暗管排水? 在地下埋设管壁有多孔或缝隙的管道,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分,降低地下水位、以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防渍排水措施。 暗管排水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节省耕地;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节省养护清淤劳力和费用 缺点:易淤塞;投资高;主要排地下水,一、暗管排水概述,3,(一)组成:一般由吸水管、集水管(沟)、检查井、集水井和出口建筑物等组成。 吸水管:由管壁上的孔眼或缝隙吸收和接受土壤中多余水分。有外包滤料。 集水管(沟):一般是不透水管,汇集吸水管中的水流,并输送至排水明沟排走。 检查井:设置在吸水管和集水管相交

2、处,用于冲沙、清淤、检修和观测暗管的水流。 集水井:集水不能外排时,汇集集水管来水,由水泵排至下一级排水沟中。 出口控制建筑物:调节和控制暗管排水;防止冲刷;在明沟高水位时防止杂物或泥土进入暗管造成堵塞。,二、暗管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第六章田间排水,4,二、暗管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二)暗管布置方式 单级暗管排水系统 只布置吸水管。(采用多) 优点:布局简单,较易施工,投资少,便于检修。 缺点:出水口较多。,第六章田间排水,5,二、暗管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分类,(二)类型 2.二级暗管排水系统 暗管由吸水管和集水管两级组成。 优点:节约耕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缺点:布置复杂,增加了检查井数量

3、,投资也较大,某段管道堵塞影响范围较大。 3.纯暗管排水系统,第六章田间排水,6,三、暗管管材的选用,(一)选用要求 应选用经济、适用和耐久的管材。 (二)常用管材 1波纹塑料管:内径有55mm、70mm,每盘长 约100m,每米管的进水面积3000mm2左右,适作吸水管。 2.瓦管:内径70100mm,圆形或外方内圆形,每节长0.30.5m,适宜作吸水管。,第六章田间排水,7,三、暗管管材的选用,(二)常用管材 3素砼管:内径有100800mm,圆形,每节长0.61.0m。大口径管适宜作集水管。 4其它刚性材料管:如水泥土管、水泥砂浆管、无砂混凝土管、粉煤灰管等。内径60150mm,圆形或外

4、方内圆形,小口径每节长0.30.5m,适宜作吸水管,大口径管每节长0.81.0m,适宜作集水管。,第六章田间排水,8,四、暗管的埋深与间距的确定,(一)暗管的埋深: H 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深; h剩余水头,般取0.20.3m; S暗管中水深,一般取半径 集水管埋深应低于吸水管0.10.2m。,第六章田间排水,9,(二)暗管的间距: 经验数据法:采用规范推荐的暗管间距。经验数据法,方法比较简便,估算精度显粗略。 理论计算法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需要较多的水文地质参数,因此使用时往往受到限制。 田间试验方法:最能反映实际情况,但田间试验需要大量的投资,试验周期也较长。 宜将

5、三者结合起来,互相补充、验证,四、暗管的埋深与间距的确定,第六章田间排水,10,(二)暗管的间距: 经验公式(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与江苏省水科所),四、暗管的埋深与间距的确定,H暗管埋深,m K土壤渗透系数,m/d N经验系数,根据土质确定,粘土K=0.10.2m/d,壤土K=0.30.6m/d,砂土K=0.71.0m/d; 粘土N=40,壤土N=30,砂土N=20。缺乏K值时,可采用NK12.,第六章田间排水,11,五、排水暗管的设计流量,Q设计排水流量,m3/d; C与面积有关的流量系数,通常只设一级或两级暗管时,可取C=1; q设计排渍模数(SL/T4-1999),m/d; A暗管的排水控

6、制面积,m2。,第六章田间排水,12,六、暗管比降与内径,暗管比降 排水暗管的比降应满足管内最小流速不低于0.3m/s的要求。 管内径d100mm时,i=1/10001/1500。 地形平坦地区吸水管首末端高差不宜大于0.4m(防首末排水不均匀),第六章田间排水,13,六、暗管比降与内径,暗管管径 吸水管内径: 集水管内径:,n管的内壁糙率,波纹塑料管取0.016,光壁塑料管0.011,混凝土管0.013,瓦管0.014; Q流量(m3/d); 与管内水的充盈度有关的系数; i管的水力比降,可用管线的比降。,第六章田间排水,14,六、暗管比降与内径,校核流速,与充盈度有关的系数,流速应大于不於

7、流速。,第六章田间排水,15,七、外包滤料的选择(自学),(一)外包滤料的作用和种类 1、作用: (1)排水时阻止土壤颗粒进入暗管。 (2)改善暗管周围的导水能力,提高暗管排水效果 2、种类: (1)天然有机材料 如稻草、麦草、稻壳等。 (2)无机材料 砂砾、石屑、炉渣等。 (3)人工合成材料 如土工织物。,第六章田间排水,16,(二)外包滤料的设计 选用不污染环境、价格较低、施工方便的外包滤料; 外包滤料的渗透系数应比周围土壤大10倍以上; 外包滤料的厚度可根据当地经验选取:淤积倾向较重的地区,散铺砂砾外包滤料的压实厚度不得小于8cm,在土壤淤积倾向较轻的地区,宜取5mm,在土壤无淤积倾向的

8、地区,可适当减小外包滤料厚度。,七、外包滤料的选择(自学),第六章田间排水,17,七、外包滤料的选择(自学),第六章田间排水,18,八、检查井设计,吸水管长超过200m,或集水管长超过300m应设一个检查井,以便检查、清淤和维修; 吸水管与集水管的连接处也布置检查井。 井距不宜小于50m,井径不宜小于80cm,井内吸水管管底应高于集水管顶10cm,井底应预留3050cm的沉沙深度。,第六章田间排水,19,九、暗管排水出口控制建筑物,出口控制建筑物: 开敞式(出口无控制要求时) 暗管出口处3m左右改用强度较大的不透水管材,并伸出沟坡10cm以上。 竖井溢流式 插板式 管口塞式 竖井跌水式 塑料球

9、阀,第六章田间排水,20,八、出口控制,第六章田间排水,21,第四节 暗管排水与鼠道排水,第六章 田间排水,第六章田间排水,22,十、概述,什么是鼠道:为排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防止渍害,用动力牵引钻孔器在田面以下一定深度穿透出一道道象鼠穴一样,并与排水沟(农沟)相通的排水暗洞(610cm)。,第六章田间排水,23,十、概述,鼠道排水的优缺点 (1)优点: 治渍效果好。 节省耕地。 投资低。 施工快。 (2)缺点 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为13年。 一般鼠道仅适用于粘土和粘壤土(砂壤土中需作护壁处理)。,1991年昆山农田排 研究所和昆山农机研究所开发成功鼠道护壁技术。经护壁的鼠道可适用沙土、沙壤土和

10、壤土地区,但粉土地区慎用。,第六章田间排水,24,十、概述,3、发展概况 国外:上个世纪的上半世纪 1940年 Hudson,A.W and Hopewell,H.G Mole drainage in New Zealand 1942年 Nicholson,H.H Principles of Field Drainage 国内:从六十年代开始鼠道排水的试验与应用 1965年 常熟 牵引式鼠道犁 1974年 无锡 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绳索牵引式鼠道犁 从七十年代末以来,广东、浙江、安徽、湖北、黑龙江等地也开始推广鼠道排水技术。,第六章田间排水,25,十一、鼠道排水类型,(一)按平面布置分类 1、

11、一级鼠道排水系统 2、二级鼠道排水系统 (二)空间布置 1、单层鼠道 2、双层鼠道,第六章田间排水,26,十二、鼠道深与间距的确定,一般先确定鼠道深度,再按规范确定鼠道间距。,鼠道深度和间距(m) GB50288-99,注:SL/T4-1999无鼠道间距经验数据表,第六章田间排水,27,十三、鼠道出口控制,1. 单洞控制: 每条鼠道有单独的出水。 鼠道出口宜用1m左右的暗管插接保护,并对出口处明沟坡面进行保护处理。 鼠道出口与暗管排水出口相同。,第六章田间排水,28,2. 联洞控制:各鼠道先汇入暗管,再集中排入明沟。,第六章田间排水,29,3.集中控制:鼠道直接与明沟相联通,以小沟为控制单元,

12、在其下游设节制闸,实行联片控制。,第六章田间排水,30,十四、鼠道的施工,鼠道均采用鼠道犁施工。 (一)鼠道犁的种类 绳索牵引式、悬挂振动式 、悬挂直拖式,第六章田间排水,31,第六章田间排水,32,第六章田间排水,33,第六章田间排水,34,(二)施工要点 1、线路平整 在机具运行的线路上,如有低洼、土堆、田埂,应加以填挖修整。填平之处还应压实,使其与田面相平,从而保证鼠道平直。 2、土壤含水量适宜 土壤过湿或过干,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90%。,第六章田间排水,35,THE END,第六章田间排水,36,第六章田间排水,37,四、出口控制,鼠道进入明沟前设置1米管材,并伸

13、出沟边坡10cm以上。,第六章田间排水,38,第六章田间排水,39,H,h,D,第六章田间排水,40,注:* GB50288-99 上的吸水管间距参考值与本表基本 接近,SL/T4-1999比GB50288-99在时间上晚8个月时间,编写SL时参考了GB。 *这类土质吸水管埋深不宜达2m以上。,吸水管埋深和间距(m)* SL/T4-1999,经验数据法,方法比较简便,估算精度显粗略。,第六章田间排水,41,按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充盈度按如下方法确定: 当d=50mm时,a=0.6 当d=50100mm时,a=0.7 当d=100mm时,a=0.8 当d200mm时,a=0.8 确定与充盈度有关的系数 :,第六章田间排水,42,同剖面不同深度,深浅相间,第六章田间排水,43,第六章田间排水,44,第六章田间排水,45,一级暗管排水系统,第六章田间排水,46,第六章田间排水,47,第六章田间排水,48,竖井跌水式,第六章田间排水,49,第六章田间排水,50,第六章田间排水,51,管口塞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