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50212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科研创新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矿业发展行情,特别是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并通过参与实施科研项目的创新实验等,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经过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学科目前形成了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采矿学实验、岩石力学实验、矿井开采设计实验、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采矿课程设计、通风课程设计、机械课程设计、防灭火与防爆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依托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

2、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的优势,针对矿业工程学科的大学生设置了创新实践项目,较好地推动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矿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师对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教师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力军,高校矿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为保障高校矿业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需要打造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特别应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正确引导,尽力为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勇挑教学与科研的重担。此外,应利用国家各项人才政策,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组建一支规模

3、适中、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并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只传授书本知识的观念,树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在学术带头人的指导下,把中青年教师推上科研第一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从整体上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此外,加大对博士、博士后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力度,并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向,活跃学术思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稳定

4、的教师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并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二、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受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影响,有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智力因素的影响甚至还要大。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这里所说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在人的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就大学生来讲,具体指的是大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学生良好的非

5、智力因素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潜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据有关心理调查显示,高校艰苦专业的学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矿业工程学科的大学生不仅会面临这个阶段所共有的心理问题,还会面临如经济困难、男女生比例不合理或无女生、未来的工作环境艰苦等一系列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应特别注意对这类学生的心理素质实施必要的调控与辅导,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高校还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体独立和自由,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座谈、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素质拓展等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蕴藏在高校矿业工程学科大学生身上的创新品质和潜能。此

6、外,健全的人格也有利于培养矿业工程学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际上创新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每一项创新都需要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意志和毅力。因此,一个创新型大学生需要具备优良的素质及健全的人格等重要的非智力基础品质。而承担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及心理咨询服务等各种育人环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并引导大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试,培养健康心理,逐渐培养他们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让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而高校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当然,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高校矿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也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