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52250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分 类,血液循环障碍,局部循环血量异常,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血管内成分逸出,充血和缺血,血栓形成,出血和水肿,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充血和出血,(Hyperemia),充血是指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一、动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是指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机制:,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动脉性充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动脉性充血类型,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病变和后果,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原因:,二、静脉性充血(淤血),静脉性充血是指

2、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静脉性充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0,病 变,镜下:见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淤血。 肉眼: 淤血器官和组织含血量增多体积大 还原Hb增多呈紫红色, 代谢降低、散热增加温度较低。,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1,后果,病变和后果,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2,重要器官的淤血,肺淤血,肝淤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3,1.肺淤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4,肺组织正常仿真图,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5,肺泡,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6,肺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 2.肺泡管 3.肺泡囊 4.肺泡,实验

3、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7,肺褐色硬化,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8,肺淤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9,示肺泡壁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0,示肺泡壁纤维增生,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1,高倍镜下,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2,心力衰竭细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3,2.肝淤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4,肝小叶横切面 中央静脉 门管区,肝小叶横切面(局部) 中央静脉,肝小叶,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5,门管区,位置:相邻肝小叶之间 的结缔组织 内含: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门管区 小叶间胆管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26,肝血窦,位置:肝板之间 形态:腔大不规则, 互相吻合成网 窦壁:内皮细胞有孔, 间隙大、无基膜, 内皮外有网状纤维 窦腔:肝巨噬细胞 大颗粒淋巴细胞,肝索与肝血窦 内皮细胞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肝索,肝索与肝血窦模式图,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7,肝的血流循环,门静脉小叶间静脉 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 肝动脉小叶间动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营养血管),(功能血管),肝血管卡红注射,肝小叶(局部) 墨汁注射染色 小叶间静脉 V 中央静脉,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8,槟榔肝(低倍镜观),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9,肝淤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0,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扩张充

5、血 镜下: 中央静脉附近的肝细胞萎缩、消失 小叶周围的肝细胞脂变,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1,是指血液由心腔或血管内逸出。,出 血(hemorrhage),内出血 :血液逸入体腔或组织内。 外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2,病因和发病机制,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diapedesis) 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 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 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 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3,血液积聚于体腔内称体腔积血。 在组织内局限性的大量出血称为血肿。,内出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4,鼻粘膜出血排出体外称鼻衄。 肺、支气管出

6、血经口排出体外称咯血。 胃、食管出血经口排出体外称呕血。 结肠、胃出血经肛门排出体外称血便。 泌尿道出血经尿排出称为尿血。 微小的出血进入皮肤形成小的出血点 称为淤点, 较大的出血称为紫癜。,外出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5,左侧内囊处可见明显出血,破坏脑组织,形成大片出血灶,并破入侧脑室,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6,可见心外膜下广泛出血,呈红褐色。出血部位主要分布于左心室区域。,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7,蛛网膜下腔内可见弥漫性出血,血液淤积,脑表面沟回结构不清。,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8,在肺脏的表面可见红色出血灶,病变呈点、片状,分布不规则。,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9,在

7、肾脏切面中,皮质和髓质可见灶状和片状出血,呈棕褐色。,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0,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1,少量缓慢的漏出性出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大范围的漏出性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 破裂性出血,短时间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发生在重要器官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长期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后果,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2,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bus)。,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3,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8、,血 液 凝 固 性 增 高,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 流 状 态 的 改 变,条件,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4,内皮细胞,正常,损伤,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5,血流状态改变,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6,血液凝固性增高,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7,血栓形成的过程,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8,血栓形态/类型,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9,白色血栓,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0,混合性血栓,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1,附壁血栓,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2,附壁血栓,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3,结局/影响,对机体的影响,结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4,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

9、5,栓塞,概念: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阻塞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embolism);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6,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的运行途径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7,顺行性栓塞,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栓塞体循环中口径与其相当的动脉分支。,体循环静脉和右心内的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内的栓子,栓塞肝内门静脉分支。,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8,栓子运行途径,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9,栓塞类型,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0,血栓栓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1,肺动脉栓塞,栓子小且少

10、,肺动脉小分支栓塞,无明显后果,栓子小,数目多,大量肺A小分支栓塞,肺循血量锐减,引进右心室压力上升和右心衰竭,中等大小栓子栓塞叶及段肺A,慢性肺淤血时,局部肺梗死,大栓子栓塞主干或肺循环血量减少50%以上,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2,肺动脉栓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3,肺动脉栓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4,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5,髂内动脉血栓,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6,概念:是一种由多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血管所引起的栓塞。前者为空气栓塞,后者是在高气压环境急速转到低气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气体栓塞,故又称减

11、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气体栓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7,空气栓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8,减压病,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9,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发生,子宫强烈收缩,尤其在羊膜破裂逢胎儿头阻塞出口,可将羊水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内,肺循环栓塞,患者突然严重呼吸困难,紫绀、休克、抽搐和昏迷,多数死亡。,机制:肺循环机械性阻塞,羊水引起过敏性休克,血管反应及羊水内凝血致活酶样物致DIC,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0,羊水栓塞(图)肺毛细血管内可见红染波纹状的角化上皮,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1,脂肪栓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2,脂肪栓塞(图)

12、,锇酸染色显示,肺毛细血管内可见黑色圆形的脂肪滴。,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3,其他栓子栓塞,肿瘤栓子栓塞,可引起肿瘤在局部形成转移瘤。,细菌团进入血液也可引起栓塞。,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4,肾小球内可见多数细菌菌团,周围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5,肺小动脉内癌细胞栓子,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6,心肌间大量脓细胞聚集,其内可见细菌菌团。,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7,梗死,概念:由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组织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infarction)。,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8,病因,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9,条件,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0,

13、病变,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1,病变特点与梗死部位和该器官的血液分布的关系: 1、病变与血管分布: (1)脾、肾、肺血管呈锥形分布-梗死灶呈锥形,切片呈 扇形或楔形,其尖端朝该器官的门部。 (2)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梗死呈不规则的图状外观。 (3)肠系膜动脉分支呈辐射状-梗死灶呈节段性。 2、病变与梗死部位:脑梗死-液化性坏死,肾、脾、 心、肺、肠梗死-凝固性坏死。,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2,类 型,(根据含血量多少),(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3,贫血性梗死,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4,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5,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6,心肌贫血性梗死

14、,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7,肾贫血性梗死,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8,出血性梗死,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9,肠出血性梗死,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0,梗死区呈紫黑色(灰白处为正常肠段),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1,肠壁各层组织广泛坏死,并伴弥慢性出血,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2,肺出血性梗死,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3,肺出血性梗死,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4,肺出血性梗死,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5,影响/结局,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 被肉芽组织机化 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梗死的器官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心心功 、猝死 脑功能障碍、猝死 肾腰痛、血尿 肺胸痛、咯血 肠腹痛、便血 四肢等坏疽,实验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6,脑梗死后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