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53507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八中教育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 造的。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 样 的学生。面对新课程,班主任工作被赋予了更新的内容,班主任 的角 色也同时发生着变化,班主任工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多样化。、发现问题今年我担任了初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位毛姓 的女同学,开学刚一周左右,我就发现这个同学上课经常随便说 话,搞 小动作,注意力十分不集中。但我并没有马上批评她,我 想,孩子毕 竟年龄比较小,自制力较差,而且她可能还没有适应中 学的学习环境。再给她一些时间吧。于是,我采取了容忍的态度,所做的最明显的批 评方式也就是上课时用

2、微怒的眼神提醒她。她的回应也很快,在她 看到我的神态后,她会收敛一些,但用不了十分钟她就又管不住自 己了 O在以后的两个星期里,我发现我的这种做法并没能使她明白我的用 心 良苦,反而她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愈演愈烈。可想而知,她这样 的听 课效果会带来怎样的学习成绩!经过几次课堂练习和单元测试 来看,她的成绩一直很糟,处在班里倒数第一、第二的位置。二、深入问题如何教好她呢?首先,攻心为上。我找她谈话,希望她在学校遵 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争取做一名人 人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和一名合格的学生。经过几次努力,她在 口头上答应,行动上稍有改进,但仍达不到预期效果。问题究竟出在

3、哪里呢?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去她家 里了解下情况。我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她的家里,她的外公接待了我,当我说明 来意后,老大爷非常高兴。他向我介绍了家庭情况以及孩子在家的 表 现情况。他说: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 X, 一年最多回家一次,两人还不是一起回家,孩子同时见到父 母的时候 很少,可想而知孩子肯定是想念父母的。所以老人看着孩 子可怜,就加倍的疼爱她,什么事情都依着她,从来不让她干任何 的事。现在都13岁了,还是外婆每天给洗脸,早晨睡懒觉不爱起床,外婆就等在床边,看上学快要迟到了才叫醒孩子。孩子不爱学习,怕写作业累, 外婆就不要求孩子写了,有时还替孩子写作业。三、解

4、决问题听到这些,我心里已经想好了怎样做好老人家的思想工作了, 我 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我说:“她在学校待人热情,有 礼貌,热爱劳动,讲卫生。”外婆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 不行,将来 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 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 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我们老师有责任管理学生,但是家 长也要在家管理,我们 双方要密切配合才能管到位。如果家长不能 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 高兴就不管,就完了。现在管是为将来不 管。”后来外婆听了连连点头。最后我又给外婆提了几点建议:一、建议家长孩子尽量自己接 送,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

5、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表现。二、建议家长 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管就要管得彻底, 心服口服。三、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 要让孩子 书。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慢慢就会提 高,成绩也就会 上升。家访过后一星期,她就明显有了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思想,家长也高兴。原来家长很怕见老师, 现在主动和我联系。一个多月下来,她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作 业不拖拉了,上课违反纪律现象少多了,没事时还能看看课外书。虽 然她的理解能力还很差,成绩提高不太大,但是作业上错误少多了, 我相信有了好的开始就有成功的可能。四、理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6、和雅可森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1968年,他们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 进行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实际上,他们任何实验都没有 做,只是随机从学生名册上抽取一些名字,宣布他们是“具有最 佳发展前 途者”。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经过调查、观 察、测试,发现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智力发展都达到较高的水 平,平均超过了其他同学,而且个个性情活泼,充满了幸福感,并 和任课教师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他们把这个实验结果称为“皮格马 利翁效应”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对学生充满期待,并且是真诚的、发 自内心的。那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饱含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 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学生也就会像教师期待的方 向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