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息技术平台.ppt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956624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信息技术平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打造信息技术平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打造信息技术平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打造信息技术平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打造信息技术平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信息技术平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信息技术平台.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打造信息技术平台 有效促进师生发展,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 2004年3月 广州,一、应用推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培训教师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 组织培训骨干教师设计、开发教学资源; 开展数字化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探索; WebQuest; 拾荒式搜索(Scavenger hunts); 在线探索(Cyber Inquiry) 开展基于JAVA技术理科互动教学探索; 促进高效的教与学策略概念图的应用。,(一)培养教师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根据我区教师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实验探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水平,

2、培训中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量表,全区有21所学校参加; 利用Webquest资源包针对教学骨干开展研究性学习培训,先后举办两次为期各5天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有37所,两期研究性学习培训班共培训骨干教师81名; 举办研修班,提高区内学科骨干教师以网络搜索(信息获取)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2002年下半年举办了面向区内学科骨干教师的中小学信息素养研修班。研修班分中学班和小学班,各50人,培训30学时,主要就“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共享、基于网络的课程设计、基于网络的课程应用案例、基于网络的课程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培训; 组织各学科沙龙活动,实现思维碰撞,拓展区内骨干教师的视野

3、。,(二)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与建设教学资源,组织一批青年教师,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以新课程学习主题为导引,历时2年,摸索出一套工作程序,开发了4000余条学习主题网络资源索引。 2003年5月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前,各学科数字化资源仍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中.,特点,依据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建立了学习领域、课程、课程内容、学习主题等四级目录树结构,实现教学资源结构的标准化。 体现了以学习主题为导引的新思想,呈现给用户的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主题学习资源索引。 每一条资源都提供了内容提要、网页截图和网页快照,使读者不需要上网就可以直接浏览教育资源、获得教育资源的主

4、要特征信息,部分地解决网上资源丢失问题。,意义,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参与的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依托课程标准,按照资源标准,根据学习主题进行新资源建设的比较系统的方法与工作程序; 他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合理地鉴别吸收、归纳分析存储信息的能力、创造、生成、交流和输出信息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评价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比建成的4000条资源索引更为重要。,(三)开展数字化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借助Transana分析平台对课堂教学录象进行分析和管理,帮助学校建立课堂评价新方法体系与案例库,促进形成各校新型的校本培训方式。,Transana主页由一个声音的波形发

5、生器、一个视频窗口、一个录像文字记录窗口和一个数据库目录树组成。在分析录像时声音的波形发生器提供了音轨的视觉界面。视频窗口用于播放录像。文字材料窗口是一个文字处理窗口,它允许用户方便地为录像创建文字材料。在插入时间代码后,可以把文字材料与录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做到录像回放和文字材料同步播放。,Transana应用流程,课题研究计划,教学案例,初步效果,1、课题组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有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能力大为加强; 2、出现一批利用了数字化技术分析的教学课例,成为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优秀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 3、有更多的学校、科组和

6、教师踊跃加入课题。,成果展示,龙洞小学,骏景中学,华康小学,89中 林职小学,(四)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探索,WebQuest一个以调查质询为导向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部分或者所有学习者可以与之交互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因特网的资源; 拾荒式搜索(Scavenger hunts) 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的另一种常见形式。与WebQuest相比,它主要帮助儿童在Internet网络上搜索信息,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拾荒式”搜索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2001年9月以来,经过培训的37所学校骨干教师回到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滚动式培训,在中小学普遍展开基于网络环境的研

7、究性学习活动。目前,已开发出100多个优秀课例,制作了2000多张资源卡片,学生的作品更是数以千计并汇集成册。,阶段性成果,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中天河区教育局荣获了优秀组织奖,天河区教师共有9篇论文、4个特色网站获奖。,云山小学的探究课程支持网,体育东路小学的网络课程,天河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题网站,恒福中学语文专题网站,(五)开展基于JAVA技术理科互动教学探索,基于JAVA技术的互动程序(Math and Science Applets)构建的数学和科学互动课程,是以问题为导向,应用计算机模型的模拟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新型课程。它具

8、有在线、交互、多媒体的特点,既用于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也作为学习支架和工具广泛用于日常的数学和科学教学中。,骏景中学 地理课,天河区华美实验小学 数学课,(六)促进高效的教与学策略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 专门软件:Inspiration、Mindmanager、indmapper、Personalbrain,概念图教与学的工具,二次多项式,学生作业:亚洲气候,案例,地理课教学片断,二、应用推动学生信息素养提高,CG动画作品,第四届全国小学生电脑作品动画类一等奖,学生WEBQUEST作品,专题网站,绘画作品,第三届全国小学生电

9、脑作品动画类一等奖,三、打造师生发展平台,教师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构建,进一步加强针对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是网络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数字化分析,深入开展基于TRANSANA平台的教学案例分析,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建设教学案例库;合作开发中文版的课堂录像数字化分析平台。,教师应用WIKI技术,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充分利用WIKI技术特征,有效实现并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科教研活动。,教师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开发教学资源,基于JAVA技术,组织开发有效解决中学物理、化学、地理三个学科教学难点的互动软件; 组织培训高级、特级教师有效应用概念图,建设学科概念图集; 推动教师制作学习主题网站; 组织教师参与基于WIKI技术的电子图书馆建设; 继续完善新课程学习主题网络资源索引。,教师初步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素养评价量表,探索城域教育网对教师专业发展及信息素养的形成的有效性,初步形成相关的评价量表。,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基于城域教育网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软件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电子档案袋,建立学生学习过程跟踪及发展性评价数据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