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58699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自主预习: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

2、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整体感知(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1 指名学生朗读2 正字音(写出下列字的注音):裘( ) 衾( ) 薄( ) 着( ) 瀚( ) 阑( ) 饮( ) 羌( )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

3、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4 教师范读5 学生齐读(二)再读: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3 学生默读,找线索。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深度研析: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

4、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明确 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重点赏析名句“忽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明确 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5、。 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明确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明确 互文(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明确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6、明确 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 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明确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

7、旅程担忧。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明确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2 写作特色: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通过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一切景语皆情语”。扣“

8、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 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思路结构 (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第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西江月自主预测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

9、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整体感知:诗句赏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明亮的月光照到枝头,一阵微风吹来,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惹得蝉儿嘶鸣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醉人的稻花香中,只听见一阵阵蛙鸣,好像在交谈今年的丰收。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然现出来了合作研究:、“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词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

10、作者先从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埋下伏笔。本来摸黑走路,明月一出来,眼前一片光明,天气很闷热,起了阵阵清风,此时多么惬意!惊鹊反衬词人的坦然;鸣蝉,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又该如何理解呢?明确: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如何欣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确: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地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妙趣横生。、这首词上片借“月”“风”“鹊”“蝉”“稻花“”蛙声“,和下片“星”“雨”“茅店”“路”“溪桥”等意象抒写了夜行时怎样的的感受?明确:闲适、喜悦、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词人描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