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自测&amp#8226;基础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小飞侠 文档编号:11962857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自测&amp#8226;基础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自测&amp#8226;基础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自测&amp#8226;基础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自测&amp#8226;基础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自测&amp#8226;基础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时自测基础达标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解析】选C。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糖。同时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的成分是糖蛋白。2.下列不符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是()A.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B.每个磷脂分子的疏水端都向内C.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分子大多能运动D.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联系,所以才具有流动性【解析】选D。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2、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生物膜“流动”的基础,A正确;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向外侧,疏水端朝向内侧,B正确;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可以流动,C正确、D错误。3.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对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两条暗带的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成分是脂质B.明带的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成分是脂质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脂质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解析】选C。蛋白质分子

3、较大,对电子束的吸收能力较强,在电镜下显示为暗带;脂质分子较小,对电子束的吸收能力较弱,在电镜下显示为明带。4.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B.动物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高尔基体产生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解析】选B。细胞分裂、质壁分离、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5.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经过充分的搅拌后,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是() 【解析】选A。磷脂分子由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组成,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

4、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经过充分的搅拌后,亲水性“头”部可与水接触,而疏水性“尾”部则在空气中。6.变形虫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与细胞膜的哪个特点有关()A.选择透过性B.渗透作用C.一定的流动性D.保护作用【解析】选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都依赖于细胞膜一定的流动性。7.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结构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_。(2)图中1表示_,动物细胞吸水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_。(3)图中_(填图中字母)侧是细胞膜的外侧,判断的理由是_。【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该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2)图中1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动物细胞吸水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流动性。(3)由于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A表示细胞膜外侧,B表示细胞膜内侧。答案:(1)流动镶嵌模型(2)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3)AA侧有糖蛋白,而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