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现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87447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环境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环境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环境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环境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环境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环境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环境现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逐渐扩大。主要表现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 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 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 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 2100平方公 里的速度扩展。近 25年共丧失土

2、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 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 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 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 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 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 量持续下降。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 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生物物

3、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 野生动物分布区显着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 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减少513

4、亿立方米,其中量减少340亿立方米。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 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超标水,约有 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中国废渣年产生量已超

5、过5亿吨,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1988年全国积存量为66亿吨,人均6吨废渣。据统计,全国城 市生活垃圾为6000万吨/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在 380个城市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 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以及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中介。与此同时,也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 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 费。1978年以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等, 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 污染源。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

6、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三大生态压力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三大压力: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 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 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

7、,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 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 (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 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 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 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 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采取行动

8、刻不容缓。 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中国环境十大问题有 大气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土地荒漠 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 问题、?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目录展开展开大气污染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11年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 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 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

9、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水污染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俄罗斯和,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 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淮河、松花江、珠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

10、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垃圾处理中国全国年产生量达 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土地沙化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 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水土流失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

11、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旱灾水灾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 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 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破坏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 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 4000-5000 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

12、种总数的 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 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中列出的 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 156种,约占总数的1/4。 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WTO中国加入 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 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 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 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

13、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 "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三峡库区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 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持久污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 于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 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 ”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 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