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卷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94066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卷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卷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卷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卷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卷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卷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卷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二)内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相应位置内)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2“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等级制代替分封制C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D世袭制代替分封制3商朝的统治得到稳定是在哪个国王迁都之后?A文王 B夏桀C商汤 D盘庚4 历史上迁都的原因有很多,导致商朝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动乱和水患 B农民起义C邻国的威胁 D国王好大喜功5下列制度中,属于西周的是 禅让制 世袭制分封制

2、 等级制A BC D6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C加强国防,充实军队 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7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实质是A奴隶制土地制度 B维护地主阶级利益C奴隶制等级制度 D巩固奴隶制国家8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制农具的使用 B水利工程的兴修C手工业的发展 D商业的兴盛9“禹穴之时,以铜为兵。”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C商朝 D西周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A夏朝 B商朝C春秋 D战国1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B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C实行的改革比较彻底 D武器

3、先进且为铁器12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它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13以下顺序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竹帛书大篆 B金文甲骨文大篆竹帛书C甲骨文金文大篆竹帛书 D大篆甲骨文金文竹帛书1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出现在哪个时代?A战国 B商朝C夏朝 D周朝15春秋战国时的名医是A张仲景 B扁鹊C华佗 D李时珍16屈原生活在战国的A楚国 B赵国C魏国 D齐国17孔子的思想记载在A春秋 B左传 C论语 D战国策18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

4、人行,必有我师焉A BC D19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A道家 B儒家C法家 D墨家2 / 520下列哪个思想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A孔子 B老子C孟子 D庄子二非选择题:21判断题(想一想:下列说法对吗?对的请打“”,错的请打“×”。() “国人暴动”中的“国人”指的是奴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发现于珠江流域。()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尊王攘夷”口号的实质是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 城濮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一年分为12

5、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是夏历规定的。 () 华佗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 儒家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主张不过度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是孟子22填表题:在下列空格中填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言论的代表著作学派 代表人物 言论代表著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庄子   墨子  韩非子兵家  23图中读史:(1) 图中等号的

6、左边是什么人? (2)这个等式反映了什么问题?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材料二: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请回答:(1) 李太守是谁?他是什么时期哪国人? (2) 李太守主持修筑了一个什么样的工程?该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3) 伯禹是谁?为什么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 26阅读下列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

7、不法古。”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2) 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他的作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27环境能源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二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人类只有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下去。请回答:(1)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保护自然的思想,他是谁?属于哪家学派? (2) 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请你说一说,今天我们在利用资源方面应该怎么办?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