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ppt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00286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89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ppt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教学重点: ()环境人口

2、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具准备: 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教学方法: 讨论法、个案分析法,一、环境人口容量,(一)概念,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状况的恶化;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1、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

3、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的定义: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辨析,区别: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而某地区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那一种自然资源。联系: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某一种或

4、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警戒值。,(二)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主要制约因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主要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5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

5、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主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木桶效应”,【读图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6、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决定开发数量,决定消耗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总结 :环境人口容量各制约因素地位和关系,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社会分配制度等,正相关,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

7、合理健康的生活。,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的观点:,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乐观派的观点:,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二、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

8、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注意: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1、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人口与耕地的关系从土地构成看,耕地比重小从人均量来看,人均可耕地不足从发展来看,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这个角度上看,土地是我国最紧缺的资源之一。,人口与淡水的关系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坚定不移地执行

9、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我们必须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课堂总结:,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

10、据3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A.指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4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课堂练习:(其中第2小题为双向选择题),5为使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必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 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 发展经济 增强国力 A. B. C. D.6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确定性 B.简单地说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某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D. 指在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该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数

11、量7“木桶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B.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C.如果桶板代替资源,则长的板决定了人口的容量 D.地球上人口的容量决定于人类自身8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9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的获取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10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11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