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企业顶天立地的脊梁.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05730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创新是企业顶天立地的脊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主创新是企业顶天立地的脊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主创新是企业顶天立地的脊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创新是企业顶天立地的脊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创新是企业顶天立地的脊梁.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作为集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及产品营销于一体的特大型能 源化工企业, 中国石化自重组以来, 一直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 引领石油化工行业的科技 创新。 通过完善石油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生产上中下游一条龙的研究体系,培养科研开发 人才, 加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 和科技投入等举措, 完成了从 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 从注重单项技术突破向系统集成为主的转变。 二元复合驱油技术、 新 型乙烯裂解技术、 聚丙烯高效催化剂制备技术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技术, 为中国石化 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 “十五”前四年中,中国石化集团申请国内外专利419

2、1 项,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 2488 项。这些成就的取得,为中国石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石化的目标是打造集原始性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于 一体的企业, 拥有一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技术, 在一些重点难题上有所跨越, 有一个 良性的科技创新体制, 有一支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在创新目标上, 有针对性并勇于突破局 限,把市场作为创新的导向,紧密结合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 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集中力量 在油气开发、炼油、 化工的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最有价值的创新。 在完善科技进步 体制机制方面,中国石化积极参与 “以(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企业为主体、市场

3、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的构建, 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合理规划整合,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妨碍企业创新活动的机制性缺陷加以改进, 克服 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把阻滞变成激活创新的动力,充分发挥不同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 同时, 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加大科技投入,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 以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专家和选 拔凝聚科技尖子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随着中国石化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 建设一流上游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和

4、迫切性日益凸显。 为 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院 4 年来, 经过反复分析论证, 制 定了人才发展战略: 对外广开渠道, 发掘人才;对内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建设高层人才队 伍营造环境和氛围。 该院进行人力资源市场调查, 努力掌握急需和储备人员信息, 分别从社 会、油田企业、科研院所、各大院校及博士后工作站等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 具有较深专业理论功底, 在某一领域具有较丰富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他们注意 瞄准科研领军人才的引进和薄弱专 (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 业人才的补给, 重视和强调 有现场实际工作经验、有较扎实专业知识。 2004 年,该

5、院从油田单位和科研院所引进科研 骨干 15人,从应届毕业生中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 56人,进站博士后 14 人。在人才引 进中,一方面,严格把握各个环节,不讲人情,只重实绩,每个应聘者都要经过专家组的严 格面试和考核答辩,现场打分,公开录用;另一方面,对所需人才,不惜上门做工作,并从 帮助解决配偶工作、 户口等实际问题角度为引进人才提供服务和保障。 这些措施保证了录用 人员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准。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该院打破传统的薪酬体系, 实行了首席专家制、 项目长负责 制和项目督导制,拉大薪酬差距达 8 倍以上。同时,制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学科专家 管理办法等 10 余项管理制

6、度,设立院长奖励基金,专门奖励在科研及管理中有突出贡献 人员。彻底打破 “论资排辈 ”、“官本位 ”和 “大锅饭 ”的传统观念,一改过去要我干什么为我要 干什么的局面,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使全院职工能根据自己实际来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所长、 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仅总院就有 93 名职工通过竞聘承担了重要科研岗位职责,一批年 轻有为的科技人员走上了主力科研岗位, 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人力资源也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 通过岗变薪变, 实现以贡献大小取报酬, 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 性。注重对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在职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2004 年该院 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在

7、职人员达 907人次,其中有 74 名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岗位培训班,有 60 余名科技骨干出国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有 9 名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异地任职,赴基 层锻炼。 鉴于近年来该院从各油田企业、 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引进大批人才, 为使多方文化 背景相融合,形成较强的技术合力,该院(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努力打造企业精神, 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汇聚 “地矿传统、油田作风、高校理念、石化精神 ”,提倡 “人才为 本、创新为魂、技术立院、业绩立位 ”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在职工中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向职工集中推荐了鱼 、把信送给加西亚 、执行力等书籍;请 IBM 公司高层管理人 员讲授企业文

8、化、 讲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理念, 培育科技人员良好的科研态度与精神; 利用院报等媒体宣传劳动模范, 宣传先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激发职工积极工作、献身石 化事业的热情。 通过教育和引导, 在该院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许多科技人员为项目 顺利实施, 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 甚至大年三十还在岗位上。 去年全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206 项,结题项目均顺利通过验收,重大科研项目完成率和优良率均达100。全年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 6项,并有 12 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 3项成果国内领先, 1项成果达国内 先进水平。河南油田地调处是一个融物探采集、 资料处理和采集方法研究为一体的综合型勘探企

9、业。 随 着油田老区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地质勘探工作量不断萎缩。 2001 年以来,地调处以市场为 导向,实施管理思路、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三个创新,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经营收入、利润 总值呈跨越式增长势头。 在经营管理思路上, 原有的市场观念是: 眼睛盯住市场, 功夫下在 内部。 他们认识到, 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市场形势。要坚持以适 应市场为前提,利用技术优势,开(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发独特的新技术、新方法, 引导市场消费, 拓宽服务领域。 2004 年,该处物探方法仅用于石油勘探以及煤田勘探, 2005 年,再拓展到冶金行业勘探领域, 使物探服务范围逐步扩大。 在新

10、的市场环境中, 工作质量、 合同工期要求十分严格。为此,该处积极推进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管理,严格执行四级 质量检查和分析制度,使该处采集资料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9.96%以上,优级品率由 78.57%提高到 90%,一大批工程相继被评为优质工程。地震队作为油田地调处基本的生产单元, 各自为战、 小而全的特点导致地调处具备的人 才、技术和装备整体优势被 “肢解 ”,设备有效利用率低。 特别是在工作区域扩大且向复杂区 域转移的情况下, 特种装备、 专业技术人员和专用工具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影响了外部市 场开拓。根据系统论中 “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的规律,该处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企 业整

11、体组合绩效为目标的管理流程再造方案。 一方面, 全面实施专业化重组, 将二线辅助单 位改组为专业管理服务中心,实行人员、装备的专业化管理,为一线提供装备的管、用、修 服务, 同时承担经营责任指标; 另一方面,推行项目部管理办法, 地震队不再作为常设机构 和经济实体,而是只对项目负责。通 (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 过内部机构重组和管理流 程再造,人力物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全处人员、装备由分散管理变为专业化管理, 各单 位分散经营变为一体化经营。 地震队部分职能和责任转移到各专业中心, 一线管理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 地震队主要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化、一体化 管

12、理, 横向上便于引入竞争机制, 发挥全处技术人才的优势。 实施的人才专业化管理以及装 备的管、 用、修一体化管理, 有效利用了人力物力资源, 便于实现全处设备按需求统一调剂, 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外部市场扩张的需求, 降低维修费用。 操作人员由专业中心管理,设 备随人走,使用与维修一体化,更有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燕山石化结合集团公司提出的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 以打造出一支卓越的技术工 人队伍为目标,大力营造学习、创造、创新、奋进的舆论氛围,培养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 大的企业文化, 积极为职工搭建成才的平台, 让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成为企业的明星。 他们 通过开展创新成果冠名活动, 调动了

13、职工为企业献计献策的热情, 企业涌现了一批进行技术 创新的典型代表和作出突出贡献的职 (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 工技术英才。 他们立足本 职工作岗位,开动脑筋、 勤奋钻研, 积极投身企业的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 为企 业做强、做大贡献了力量。经过两年的实践, 群众性创新成果冠名活动日渐成熟, 一线职工 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系列具体的瓶颈问题, 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 利进行,成为重大技改技措的很好补充。左金海研制的密闭回收罩, 完善了从美国乔丹公司引进的油气回收装置 这也是我国 大鹤管装车首家引进项目, 不仅可以挽回一年 400 吨以上轻质油品的损失, 而且根治了轻油 组分挥发带来的安全环保隐患, 改善了(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站台职工作业环境,圆 了燕山石化实现油气回收 20 多年的梦想。公司将镌刻着左金海油气回收罩的铜匾挂在 了左金海的工作岗位上。 和左金海同上创新成果冠名榜的累计有7 名一线职工, 他们不仅凭借自己实用技术的发明为企业增效贡献了力量,其 “金榜题名 ”更如星星之火, 点燃了大家钻研本职业务、 力争岗位成才的热情。 眼下燕山石化职工自觉接受成人再教育的多了, 化工操 作、设备维修等实用专业知识,成为职工群众学习的热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