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技巧.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1036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技巧.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技巧内容摘要: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 同而进行分类,我在教学中习惯从知识的认知角度切 入把问题分为记忆型问题、 理解型问题、 分析型问题、 评价型问题等,在具体提问的时候讲究提问的技巧。关键词:提问 类型 技巧一、提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 类,比如,从教师的主观愿望的角度考虑的分类,可 以分为引入性提问、复习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显示 性提问、表现性提问、激趣型提问、联想型提问、类 比型提问、悬念型提问、迁移型提问、暗示型提问、 猜想型提问、发散型提问、反馈型提问等类型。我在 教学中习惯从知识的认知角度切入把问题分为记忆型 问题、理解型问题、

2、分析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1、记忆型提问。 语文中的许多知识是需要学生识 记的或者说死记硬背的,比如汉字的音形义、经典的 唐诗宋词元曲、 文学常识等等。考察这类知识的时候, 所提的问题就属于记忆型提问。2、理解性提问。 即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 的提问。学生刚学新概念、新规律后,并不是马上就 能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不 太复杂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比较清晰的理 解。3、分析性提问。即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的提问。 这样的问题提问应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主 动探索解题思路。此类问题并不需要很多,并且不能 离开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梯度不能太大,否则启 而不发;梯

3、度也不能太小,否则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 师“包办”。4、效果性提问。 即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问。 这 类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 时补救。这类提问往往和巩固知识结合起来。二、提问的技巧1、注重问题设计。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 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问题设计而 是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重点和关键, 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首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 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 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问题的难易程度应 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其次,课堂 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 淆、易出错的知

4、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 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之一。2、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 表达清楚的提问, 能够 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 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 提问。尽量避免反问,因为反问的问题,往往要求学 生直接说出结果。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 重新表述,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又重新表 述时,学生的思路被打断,有时重新表述的问题与最 初的问题不同,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不会出现提问后为 帮助学生理解而重新措辞加以说明的情况。教师可用 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3、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

5、提 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机 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如果把课堂提问加以分类,似乎更容易把握住提问的 时机,使提问更加科学。课堂提问可分为新授前的复 习提问、过渡提问,讲授中的突出重点提问、化解难 点提问,小结中的知识总结提问,还有为激发兴趣而 设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应用性提问等。这些提 问应用得及时,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能 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4、要注意发问的方式。 教师发问时, 应当先向全 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学生 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 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 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发问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 有些教师往往依照学生的座号、点名册上的顺序依次 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发问的机会 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 但是因为发问既有一定的次序, 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轮到哪位学生解答,其余的 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 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问题,应该轮到谁去 解答,因而全班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不过教师发问 的机会也要平均分配于全班学生,不要只向少数聪明 的学生发问。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需要停顿,有等 待时间,等待时间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