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风筝》说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10382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风筝》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文《风筝》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文《风筝》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文《风筝》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风筝》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说课稿霸州市康仙庄乡大各庄小学龚立存一、说教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 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的作者是贾平凹,写了 “我”童年时候 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笔 调清新,文章既写了 “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 乐,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 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 见其景。这篇文章的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 趣,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

2、们”的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 积累课文屮生动的词语。二、说学情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级向屮年级过渡的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 的一个转型期,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 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 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文屮描 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针对学生的 认知特点,在教学屮,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 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 世界。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 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风筝第二课

3、时 的教学目标如下:1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 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2/4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 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屮的不同心情, 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感悟童真童趣。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四、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屮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通过文屮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

4、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五、说教学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 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整体把握等方法,具 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下面我详细讲解我的教学设想:六、说教学流程:第一环节;这篇课文,我是这样导入的,把提前准备好的放风筝 的图片拿给学生看,引岀风筝的话题,板书:风筝。这个环节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我把生活中的体验引 入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屮感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4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习惯先自己为学生范读, 再让学生模仿读。实践证明效果比较好,而且学生是有兴趣的。 接着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提问:

5、你从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因为这个段落是统领全 文的一段话,学生们又通读了课文。此时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找 出课文主要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部分我想放在放风筝中 去处理。这样我觉得更合理。教师板书:做风筝、放风筝第三个环节;细读课文,品味感悟。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地方。 首先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词语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快乐。主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如憧憬依然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 理解。“放风筝”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找出风筝是如何 放起来的句子,朗读想象。然后在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把风筝放得 特别高,你的心情如何?从而引岀描写小孩子们心情描写的句子。 引导学生

6、入境入情地读,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 思考。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语看出 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这部分采用默读,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尽 量少牵引,体现出从扶到放的教学原则。继续加强默读指导,培 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这带着孩子许多欢乐的风筝 消失在茫茫的空屮了,它到底到哪儿去了呢?板书:找风筝。这段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找不到风筝的失 望心情。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这种复杂的心情,有伤心, 有“我们”不放弃希望的乐观精神。第四个环节;引导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故事的结尾没有说 我们能不能找到那失去的风筝,给我们留下了一个'??

7、9;同学们, 我们找到'我们'的'幸福鸟了吗?我们仅仅是为了寻找一只风 筝吗?还在寻找什么呢?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4/4七、说教学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 师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表述中,突出 了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据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 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快乐、 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屮读屮学, 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在学习过程屮,还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运 用,充分体现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课改新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