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11263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木叶”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说“木叶”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木叶”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导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木叶”导学案编写人:黄森林【学习目标】1. 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2.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 感悟诗歌中意彖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学习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诗歌 意象品味练 习。【知识链接】、诵记名言警句有关秋叶”的名言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2.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3. 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

2、稀。(王维山中)5.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6.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7.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8.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9.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杜甫登咼)(白居易长恨(欧阳修木兰花1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二、了解文学常识1 作者及背景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春野与窗及文集中国文学简史等。新诗的创作经历了 20世纪30年

3、代的辉煌,然而发展到现在,诗坛呈现出一派委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知名诗人海子卧轨自杀,顾 城杀妻后自 杀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 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 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 活语言”他写的说 木叶”,正是通 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 言的暗示性特点的。2.背景介绍新诗的创作曾经历了 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但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

4、生活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夯实基础知识】1 字正音准征戍(shu)橘颂(j u)(cen) 无妨(f mg)6)桅杆(w e)漂泊窣(X 1)迢远(ti GD)an) 门栓(shuOl)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 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 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的。预习检查导入新课:诗词填空1、(),不尽长江滚滚来。2、(),化作春泥更护花。讨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落木萧萧(xi ao)涔阳陇首(I eng) 得鱼忘筌(qu cn)寒砧(zh(bo)

5、秋风袅袅(ni oD)疏朗(shu) 窸灼灼其华(zhuo)亭皋(ge)冉冉(r翩翩起舞(pi an) 2涵咏词义2 词义理解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岀窍门。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相去无几:二者距离或差别不大。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万应锭:万能药。锭,锭药。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売。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感知课文】初读课文,概括各段的段意,理清文章

6、结构。“木叶”成为了诗人钟爱的形象。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3)区别关键字在“木”字, 用“落木”舍“木叶(4)“木得第一个艺术特征:“木”含有落叶的因素(5)诗歌语言的暗示性(6)“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具有颜色的暗示性艺术形象领域,几乎一字千里【课内探究】、重点突破1. 按字义分析,“木”与“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为什么写诗多用“木 叶”而不用 “树叶"?请筛选相关信息.2. 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季节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树(叶)3. 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请分析以下四 句诗,说说

7、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答案空阔黄色-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饱满绿色-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疏朗微黄-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繁润绿色一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4.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结合文章第五段相关信息回答问题)答案 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难点探究1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8、,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 ”,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 为“说'木 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 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2、作者在行文中信手拈来,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请找岀几处所引用的材料,并体会一下引用 的作用。【拓展延仲】1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 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

9、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 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 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彖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 的感情,形成 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字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意三首

10、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分析 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哪些情感。王诗 赞颂高贵圣洁的品质陆词 凄凉、无奈、孤芳自赏的表露毛词 高贵圣洁、豪放达观、超越时空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女子,当如宝钗爱慕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晓)-敏感 忧伤,质本洁来还洁去,当如黛玉-爱怜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 脸)达观豪放,当如湘云一钦佩2请结合下面三首词的意境,选用残红、落

11、红、乱红填空。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应满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二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过秋千去。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3引用可以给语句添彩,可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请使用引用这一手法,写一个小片段,150 字左右。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 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