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42例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34414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42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42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42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42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42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42例临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42例临床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 42 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7 月收治的 42 例大肠有蒂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 例患者在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共切除 49 枚息肉,成 功率 100%,术中及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 并发症,也无一例患者发生息肉切除尼龙绳结扎脱落现象。49枚息肉术后病理检验, 管状腺瘤 11 枚,绒毛状腺瘤 14枚, 混合性息肉 18枚,幼年息肉 6枚,其中 1 2枚腺瘤伴轻至重 度不典型增生, 1 枚绒毛状腺瘤局部癌变,因癌变局限于切 除息肉内,为高分

2、化腺癌, 内镜下已完整切除, 切缘未累及, 未进一步手术治疗。术后 16 个月后复查结肠镜见息肉切 除处均修复正常,之后 1 年复查结肠镜未见异常。结论内镜 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是一种安全、有 效、经济的方法。关键词 大肠息肉;尼龙绳;高频电刀;切除 中图分类号 R65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8-0085-04息肉广义指突出于消化管内的隆起性病变,狭义上仅指黏膜局限性隆起,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1 ,一般所说的息肉为狭义上息肉。大肠息肉为结肠镜检查中最常见的病变, 其中大多数位于乙状结肠或直肠,单发多见,发病率随年龄 增长而增长,因大肠

3、息肉可以发生癌变,特别较大(直径 >2 cm)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其中尤以绒毛状腺瘤为高, 加之有的息肉表面易糜烂导致出血,故临床上极为重视,应 予切除。本文现对我院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2 例大肠有蒂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内镜 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的价值,现报道 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 例患者中行内镜治疗前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大肠 有蒂大息肉。 42例患者中,男 24 例,女 18 例,性别比例 1.33: 1,年龄379岁,平均(62.2 ± 7.1 )岁,其中70岁 以上患者 7例,占 16.67%;

4、42 例患者中单发息肉 36例(占 85.71%),多发性息肉 6例(占 14.29%)。1.2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21 例,占 50.00%),少数有腹部 不适、腹胀、大便习惯改变( 12 例,占 28.57%)及大便带 血或便血( 9 例,占 21.42%)。1.3 内镜下表现42 例患者术前先行结肠镜检查见到肠黏膜向腔内局限性隆起,直径24 cm,有蒂,共49枚,均取组织病理检验。 分型:增生性息肉 2 例 2 枚、管状腺瘤 8 例 10 枚,绒毛状 腺瘤 12 例 13 枚,混合性息肉 15 例 18 枚,幼年息肉 5 例 6 枚;息肉位于升结肠者 3 例 3 枚,横结肠者

5、 2 例 3 枚,降结 肠者 8 例 10 枚,乙状结肠者 13 例 15 枚,直肠者 16 例 18 枚。见表 1 。1.4 治疗方法1.4.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前检查凝血功能、 血常规无异常,并了解患者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 及抗凝药物,如有,应停药 47 d;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 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情况,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增 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并签暑知情手术同意书, 对于小儿或极度恐惧者则在麻醉下进行;进行严格的肠道清 洁准备,先口服 100120 mL 硫酸镁( 25%),再在 1 h 内服 完 1500 2000 mL 水,如口服液体有困难而确

6、定息肉位于乙 状结肠或直肠者可在术前 2 h用温水5001000 mL清洁灌肠 2 3 次使患者尽量排空粪便及肠液 (千万不可采用甘露醇或 山梨醇清洁肠道,因其在肠道内经细菌分解发酵会产生氢气 及甲烷等易燃气体,遇电火花时可发生爆炸意外而致命) ; 器械准备:尼龙绳套扎器( OLYMPUS HX-20L-)1 及尼龙绳, 高频电发生器(OLYMPUS PSD-3) 电圈套器(OLYMPUSSD-9U-1),钛夹释放器(OLYMPUS SD-9U-1及钛夹,息肉回 收器;患者左侧卧位,取掉患者所有金属物品(有心脏起搏 器者为禁忌证) ,以免导电造成损伤,连接好电极板。1.4.2 操作方法先行结肠

7、镜检查,发现息肉后观察息肉 部位、大小、形态及数目,调整好位置,使息肉置于视野中 央,充分暴露,息肉与镜端距离要适当 2 ,不要过于靠近息 肉,也不能距离息肉过远,要便于治疗的操作(图 1);调整 好位置后,先用尼龙绳尽量于息肉根底部缓慢套扎以阻断息 肉血供(图 2 ),切忌用暴力,否则机械性切割易导致出血, 待息肉发绀变紫 (说明息肉血供已阻断) 后,将尼龙绳释放, 再用圈套器于尼龙绳上方 0.30.6 cm处缓慢收紧圈套袢, 圈套时切忌用暴力,不能过于靠近尼龙绳,以免电切时尼龙 绳同时灼烧脱落,套好后即可通电,先电凝,后电切,反复 间断多次通电,逐渐割断(图 3),在通电时要注意有无肠蠕

8、动,一旦有蠕动即停止通电,以免灼伤邻近黏膜,如息肉较 大或长蒂不易一次圈套时,可分块切除,先圈套息肉头部, 一部分做斜形切除,再斜形切除对侧部分,使头部变小,再 完整地圈套息肉基底上方切除,长蒂息肉先把息肉切除后再 切除残留下来的长蒂。切除息肉后观察创面有无出血及穿孔, 如见出血,可用高频电凝止血及金属夹夹闭创面。1.4.3 术后处理息肉切除后尽可能吸净腔内气体再用息 肉回收器取出送病理检验,病理检验时注意有无癌变,如有癌变者,要明确癌变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切缘是否 有累及情况,如分化程度好、内镜下已完整切除、切缘未累 及者,要严密随访,对于分化程度差、切缘累及、有血管及 淋巴管浸润者,

9、则需追加外科根治手术;术后禁食6 h,卧床休息13 d, 12周避免剧烈运动,1周内不可吃粗粮及 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 便血,如发现腹痛、便血等情况要及时处理;术后 1 6 个 月复查结肠镜, 之后 1 年复查 1 次,如阴性可 2 3 年复查 1 次。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C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42 例患者在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共切除 49 枚息 肉,成功率 100%。息肉直径 23 cm 21 枚,直径 34 cm 28 枚,平均3.1 cm,均有蒂,49枚息肉共使用尼龙

10、绳 49根, 所有息肉均完全切除,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肠出血、肠穿孔 等并发症,也无一例患者发生息肉切除尼龙绳结扎脱落现象。 高频电凝电切手术治疗出现的并发症以出血和灼伤为常见 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出血率为 13%3,特别是蒂较粗的息 肉,单纯高频电刀切除时,由于中央血管没有分电凝或者电 凝过度损伤组织,形成溃疡,易引发出血情况。本组研究的 42 例患者 49 枚息肉在高频电刀切除前先用尼龙绳于息肉根 部勒紧阻断息肉血供及缩小息肉基底,再予高频电刀切除, 结果术中及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发生率为 0%。本组研究的高频电刀联合尼 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的方法显著

11、降低了并发肠出血、穿 孔的风险。术后切除物全部送病理检验, 49 枚息肉的病理检验结果: 管状腺瘤 11 枚,占 22.45%,绒毛状腺瘤 14 枚,占 28.57%, 混合性息肉 18 枚,占 36.73%,幼年息肉 6 枚,占 12.24%, 其中 12枚腺瘤伴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 1 枚绒毛状腺瘤局部 癌变,见表2。直径23 cm 2枚伴不典型增生,直径34 cm 10 枚伴不典型增生, 1 枚癌变,不典型增生发生及癌变率随 息肉大小增大而增加(PvO.05),见表3。42例患者术后均住院观察 37 d,无一例出现肠出血及 肠穿孔等并发症, 16 个月后复查结肠镜, 息肉切除处均修 复正

12、常,之后 1 年复查结肠镜未见异常。 有癌变的 1 例患者, 息肉直径3.8 cm,因癌变局限于切除息肉内,为高分化腺癌, 内镜下已完整切除,切缘未累及,故未进一步手术治疗,予 严密内镜随访, 1 个月后复查结肠镜,息肉切除处均修复正 常,之后半年及 1 年复查结肠镜未见异常。3 讨论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 瘤之一,且趋于年轻化 4, 5。研究发现,诊断性结肠镜穿孔率为0.03%0.65%,治疗性肠镜穿孔率为 0.073% 2.14%6,所以结肠镜在大肠疾病的诊治中安全性较高,目 前诊断大肠息肉的最佳方法是应用内镜检查 7 。常规结肠镜 检查能够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

13、形态等,是发现大肠息肉 最有效的手段。内镜检查过程中还可以直接取组织活检明确 病变性质,所以结肠镜也是筛查各种大肠癌的最后一步程序。 内镜下行大肠息肉切除术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具有操 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微创、恢复快等特点。内镜 检查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8 。因此结肠镜检查在临床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9 。大肠息肉起源于黏膜层,分瘤性息肉和非瘤性息肉。瘤 性息肉即腺瘤性息肉,非瘤性息肉包括错构瘤性息肉、炎症 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瘤性息肉都有癌变潜能 10 。目前认 为绝大多数大肠癌起源于腺瘤性息肉, 通过腺瘤 -腺癌顺序发 生癌变 11 。腺瘤发生癌变的机率与肿瘤的大小

14、、 病理类型、 不典型增生程度及外形有关,一般2 cm,绒毛状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广基腺瘤癌变率较大 12 。因此早发现、早切 除大肠腺瘤可预防大肠癌的发病,有研究证实内镜检出及切 除腺瘤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减少76% 90%,并可使大肠癌的死亡率降低 90%以上 13。因此一旦发现,应及时给予治 疗14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有多种方法,高频电凝电切术、高 频电凝灼除法、微波凝除法、活检钳咬除、黏膜切除术、药 液注射、尼龙套扎加电圈套、激光、氩离子凝固术等,在手 术治疗方法选择时应根据患者息肉的实际情况即息肉大小、 形态、位置、数目、有无蒂、隆起高度、基底宽度、长短粗 细等 15 。内镜下息肉

15、切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 结肠巨大息肉的粗蒂中走行的滋养血管较粗大,位于息肉中 央,如果很快将息肉切下,会因血管未凝固造成出血,如电 凝过深又会造成穿孔,所以单纯高频电刀切除大息肉时易引 起术中及术后迟发出血和穿孔,但在高频电切除息肉前,先 用尼龙绳于息肉根部勒紧阻断息肉血供及缩小息肉基底,可 以减少内镜下大息肉切除术中及术后迟发出血及穿孔的并 发症。对于粗蒂息肉,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内径直视 下金属夹或尼龙圈结扎大息肉蒂部,阻断血流后再行电凝切 除,能明显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16, 17。本组研究对象中无 一例患者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也无一例患者发生 息肉切除尼龙绳结扎脱落

16、现象,证实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 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的优势。需要强调的是在内镜下高 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息肉的过程中应注意以 下几点:尼龙绳应尽量于息肉根底部缓慢套扎,切忌用暴 力,否则机械性切割易导致出血;尼龙绳套扎后要看到息 肉发绀变紫方说明套扎有效;电圈套器要距离尼龙绳上方0.30.6 cm处缓慢收紧圈套袢,圈套时切忌用暴力,不能过 于靠近尼龙绳,以免电切时尼龙绳同时灼烧脱落;电圈套 器套好应先电凝,后电切,反复间断多次通电,逐渐割断。 过去大肠大息肉主要是通过外科开腹行大肠切除术治疗,此 方法对患者损伤大,痛苦多,花费高,本组研究通过内镜下 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对大肠有蒂大息

17、肉行切除治疗,与外科 开腹手术相比,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大息肉 的方法损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综上所述,内镜下高频电刀联合尼龙绳切除大肠有蒂大 息肉显著降低了内镜治疗大肠有蒂大息肉发生出血、穿孔的 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于大 肠有蒂大息肉的切除。参考文献 1 林三仁 . 消化系统疾病电子内镜图谱 M. 北京:北 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 186.2 刘运祥,黄留业 . 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 M. 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57.3 费志强,张清,周静 . 高频电凝电切术加钛夹、注肾上腺素止血在结肠 大息肉治疗中的效果 J. 中外

18、医疗, 2015( 13):1-5.4 张秋生,彭侠彪,崔惠敏,等 . 青年人大肠癌临床、 内镜、病理特点分析 J. 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1( 5):349-351.5 蔡善荣, 郑树, 张苏展 . 不同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多因 素分析的比较 J. 中华肿瘤杂志, 2005, 27( 8):483-485.6 赵国刚,马亮亮 . 大肠息肉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 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3,34(3): 142-145.7 杜然 . 分析结肠镜检查在慢性腹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研究,2014, 4 (10): 116-117.8 袁珂,吴俊超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形态

19、及内 镜下治疗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16): 2049-2051.9 Alimu River. Abudu heat-sealing Mann , Qi Qige. After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polyps i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J. Asia 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 2012, 8( 12): 155-156.10 Shussman N, Wexner SD. Colorectal polyps and polypos

20、is syn-dromesJ. Gastroenterol Rep( Oxf), 2014, 2( 1 ): 1-15.11 Ewing I, Hurley JJ, Josephides E, et al. The molecular geneticsof colorectal cancerJ. Frontline Gastroenterol , 2014, 5( 1 ): 26-30.12 陈灏珠 . 实用内科学 M. 第 12 版 .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07: 1921.13 来茂德 . 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更 J. 中华消 化杂志, 2003, 20( 6): 431-4

21、32 .14 Coe SG, Wallace MB. Colonoscopy : New approaches tobetter outcomesJ.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 2012, 28( 1 ):70-75.15 王一鸣,高娟 . 大肠息肉内镜治疗进展 J. 华南国 防医学杂志, 2011, 25( 2):176-178.16 Panos MZ, Koumi A.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in the right and leftcolon : Safety-risk profile of the 60W-1.2l/ min setting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2014, 49 (5):632-641.17 张彩凤,夏永华,李贞娟,等 . 经内镜胃黏膜下隆 起性病变治疗方法探讨 J. 中国内镜杂志, 2012,18( 7): 701-705.(收稿日期: 2015-10-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