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晓丽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39299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鲍晓丽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鲍晓丽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鲍晓丽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鲍晓丽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鲍晓丽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鲍晓丽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晓丽的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设计者:鲍晓丽 单位:陕西洛南中学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北师大版)第三章“算法”第三节第3课时。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了解了算法含义,知道能够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程序语句来描述算法。自然语言表述的算法通俗易懂,但不够准确;程序程图表述的算法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准确直观但不能被计算机所执行。因此我们要将算法写成计算机所能执行的程序,就必须学习算法基本语句。程序是由表述算法逻辑结构的基本语句组成,任何程序设计语言都包含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这五种语句和

2、算法的三大逻辑结构相对应,本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循环结构算对应的循环语句。体会循环语句在解决大量重复问题上算起的作用。二、 学习者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学习了算法基本含义,学习了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能够设计一些简单反复执行的运算问题的算法步骤和结构框图,比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循环结构写出相应的循环语句,并体会语句的执行过程。体会学习算法的重要意义,体会计算机可以解决数学中复杂的计算。三、 设计思想本节课紧扣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状展开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思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引导学生

3、自学,讨论,模仿,类比相结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突破难点,学会写这两种循环语句,明确两种语句的执行过程及其联系与区别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知道两种循环语句的功能和结构。2) 通过实例分析,会写两种循环语句,知道两种循环语句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 转化、 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团体精神,在观察发现中树立探索精神,在程序的运行中增强实践意识,体验学习乐趣。五、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由循环结构写出循环语句。教学难点:能将具体的问题程序化,搞

4、清两种循环语句的联系与区别。推荐精选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5分钟)导入语:同学们知道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及基本语句来描述算法。本节课来学习基本语句中的循环语句。循环结构是循环结构的体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两个问题:(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问题1.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和基本模式是什么?(借助多媒体展示其基本模式)问题2.设计一个算法求123+100的和。(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经行板书)师:根据学生所完成情况做出相应指导。生:循环变量循环体循环终止条件生:动手画相应 流程图,并找出三要素的位置复习循环结构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为写循环语句作准备。二

5、引导学生 ,探究新知。一).学生自学教材,初获新知。(7分钟)(过渡语)师:咱们已经设计出来了流程图,那么如何运算出结果呢?需要计算机来运算,也就需要将流程“翻译”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语言。需要写出相应的语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1)循环语句有哪几种?2)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3)各自的格式是什么?师:板书两种循环语句的格式。For 循环变量=初始值 To 终值 循环体Next Do 循环体 Loop While 条件为真生:自学教材 生:课本上介绍了两种循环语句, For语句与Do Loop语句。生:For语句适用于预先知道循环次数的循环。Do

6、Loop语句适用于预先不知道循环次数的循环。学生先自学,形成初步感知推荐精选二).举例分析,深入新知。(20分钟分钟)1.师生共同探究例1?(15分钟)例1:写出求123100的和的基本语句(多媒体导出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求123+100的和的流程图写出相应语句。师:请问同学们写的是For语句还是Do Loop语句。师:预先知道循环次数,既可用For语句又可用Do Loop语句。1)师生共同完成两种语句的书写。(教师板书)(3分钟)For语句:s=0 For i=1 To 100 s=s+i i=i+1Next输出sDo Loop语句: s=0 i=1Do s=s+i i=i+1Loop Wh

7、ile i<=100输出si输出s2)师生共同探究两种语句的执行过程,明白两种语句的区别。(8分钟)师引导:For语句是如何执行的?师补充:如果循环变量i赋初值都不满足终止条件,则一次也不执行循环体。 For语句默认变量的增值是1,所以i=i+1可以省略,当变量的增值不是1时,增加几就在终止后面写上step几。(增2就写step 2)师:类比For语句,Do Loop语句的执行过程与其有哪些不同。师补充:Do Loop语句中即使循环变量i的初值都不满足终止条件,则也要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生: 讨论并尝试写出相应语句。生1:For语句生2:Do Loop语句。生:For语句中的循环

8、变量i赋初值后和终值比较,满足终止条件则执行循环体,一但不满足终止条件就跳出循环生:Do Loop 语句中的循环变量i赋初值后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后再和终值比较,满足终止条件则执行循环体,一但不满足终止条件则跳出循环件就跳出循环。通过实例分析,搞清两种循环语句的联系与区别。推荐精选Do Loop语句中即使变量的增值是1,i=i+1也不可以省略,当增量是2时,就写上i=i+2。Do Loop语句中Loop While后的条件为真时执行循环体。一但不为真就跳出循环。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种语句的联系与区别。(5分钟)2.师生共同探究例2(5分钟)例2: 根据用二分法求方程 的近似根的程序框图,写出相应

9、的程序语句。(借助多媒体展示题和流程图)师点评:预先不知道循环次数,只能用Do Loop语句。师总结:我们所写的基本语句已经很接近计算机的程序语句,结合计算机知识,将语句放在具体的计算机语言环境下,就可以上机运行出相应结果。师:借助多媒体运行相应结果。生:分组讨论并汇总讨论结果 。不同点:适用范围不同执行过程不同循环次数不同For语句中i=i+1可省略,Do Loop语句中不可以省略。生:根据流程图写语句。生:体会计算机解决数学中复杂的运算。通过语句的运行体会算法的重要性及数学与计算机的密切联系。三)巩固联系,运用新知 (5分钟)1).下面程序语句输出的s值是 i=1s=0

10、For i=1 to 5 s=s+i i=i+1Next输出s2).下面程序运行结果为s=156,则横线处应填入的关于k的条件是. s=1k=13Do s=s*i k=k-1Loop While .输出s生: s值是15生:k>11(k>=12) 巩固加强两种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四)学生谈本节课收获,教师作总结。(5分钟) 推荐精选两种循环语句For To语句Do Loop语句区别书写格式不同For 循环变量=初始值 To 终值 循环体NextDo 循环体 Loop While 条件为真适用范围不同主要适用于预先知道循环次数的循环。适用于预先不知道循环次数的循环。联系能用

11、For To语句的循环结构一定能用Do Loop语句,能用Do Loop语句不一定能用For To语句。实现了循环结构的进一步程序化,便于编写程序。上机训练。五)课后探究及作业布置(2分钟)1)创新思维应用:“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设计一个算法计算壶中原来有多少酒?2)作业:教材111页练习1,2题。七、板书设计1两种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2两种循环语句的联系与区别例1的两种语句例1的流程图推荐精选八评本节课的教学 鲍晓丽老师的本节课教学,紧扣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状展开教学。首先,以问题引入,让学生回忆循环结构的三要素,能够设计出循

12、环结构的流程图,然后再提出问题,如何使得你设计的框图通过计算机得以实现。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后,初步掌握了两种循环语句,再通过实例的分析掌握两种语句的联系与区别。采用了层层递近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散难点。最后,在学生掌握两种循环语句的基础上,将语句放在具体的计算机程序环境下,就能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避免了笔算的繁琐。让学生体会到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意义,体会到计算机代替了数学中复杂的运算。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这节课的最后,带着丰富多彩的思考题,让学生把数学中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这节课的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引入思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然后学生通过自学,

13、讨论自找答案。同时以课件生动展示相结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大胆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课堂设计巧妙,把循环结构与循环语句有机地结合,两种循环语句对比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再例题的设计上有针对性的突破难点,采用了分散难点,层层递进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中鲍老师始终把问题先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作总结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荐精选在讲完例题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灵活多变的逻辑思维方式。 但是,感觉不足的有:1)课堂容量略显有些大,收尾部分有些仓促。2)例2的程序运行如若能让学生亲自上机训练效果会更好。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算得上是一节好课。 评课人:温书勤 2008年4月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